央行發話:結構性槓桿不會實行「一刀切」

何為槓桿?槓桿是一箇中性詞,槓桿的高低與風險的高低關係也不是成絕對線性的。槓去槓桿的目的無非兩種:意識有效控制宏觀槓桿的穩定;二是因此去槓桿的目的,一是有效控制宏觀槓桿率穩定,二是減少高槓杆的存在。

並不是所有的槓桿都是高的,因為高槓杆的問題不僅包括違約風險,還要看負外部性。就比如近年國企加槓桿、民企去槓桿,而且民企的槓桿不論是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還是其利息備付率明顯高於國企,所以民企的槓桿應該是好的槓桿。

央行發話:結構性槓桿不會實行“一刀切”

去槓桿政策的目的是為了減少壞的槓桿,這也說明了施去槓桿政策的難度,由於大部分的壞槓桿的背後都是有政府擔保的,所以不會馬上爆發債務上的危機。

壞的槓桿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和國企部門等非金融行業,那麼在內地的一些重化產業和國歐企業大部分已經變成了殭屍企業。它們的槓桿率高、利息備付率低。所以去槓桿的當前任務是努力把債務降下來。這也是提出打破剛性兌付和隱性擔保的重要原因。

但是現在短期內不宜在宏觀層面過度強調去槓桿,所以重點放在了結構上,中央財經委會議提出要以結構性去槓桿為基本思路,分部門、分債務類型提出不同要求,地方政府和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要儘快把槓桿降下來,努力實現宏觀槓桿率穩定和逐步下降。穩定大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在改革發展中解決問題。統籌協調,形成工作合力,把握好出臺政策的節奏和力度。這也是國家正式提出“結構性去槓桿”思路,由於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是槓桿率最高的,所以在兩方面下手就是所謂“結構性去槓桿”。

會議上提出的金融週期就是房地產價格和銀行信貸相互促進的機制。根據房地產價格和信貸來估算金融週期的話,週期上升代表房價上升信貸擴張,下降是房價下跌信貸緊縮。

央行發話:結構性槓桿不會實行“一刀切”

在此之前美國和歐洲都經歷了泡沫的破滅和去槓桿的調整。而現在美國是在新一輪金融週期的上升階段,歐洲在觸底。中國現在也在高點,但似乎拐點發生了,這個就和去年以來的加強金融監管相關,那麼未來幾年可能還會面臨痛苦調整的過程,來調整化解過去累積的問題與風險。

央行發話:結構性槓桿不會實行“一刀切”

我國金融週期的擴張是全球金融危機以後,08年信貸擴張和房價上漲引起的,在08年之前幾年中國的金融週期是向下的,雖然那幾年房價也是上升,但是信貸的擴張緩慢,而信貸的擴張緩慢是因為外匯佔比是廣義貨幣擴張的一個重要來源,外匯佔款本質上來講是財政貨幣投放,政府資產負債表擴張帶來的,政府持有的外匯資產增加,對應的負債就是就出貨幣的投放。

所以未來幾年的調整,就在於房地產價格和債務上。我們的宏觀槓桿從去年以來開始趨穩並開始調整,這個也和政府加強監管有關。供給側改革、去產能使得產能過剩的問題得到改善, 而房地產行業槓桿率持續上升,現在還沒有看到調整的跡象,所以政府開始嚴管調控房價並對棚改政策進行變動等一系列手段來打壓房價。

央行發話:結構性槓桿不會實行“一刀切”

7.3號,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表示,去槓桿不會一刀切。監管層將更多注重結構性去槓桿,有助於避免不同監管部門各自出招和由於監管疊加而人為導致流動性過度緊縮乃至市場恐慌的情況。

昨天劉世錦表示去槓桿初見成效,我國進入穩槓桿階段。這歸功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健中性貨幣政策及結構性信貸政策效果顯現,地方政府融資擔保行為進一步規範。而且在總槓桿率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時,槓桿結構也呈現優化態勢。劉世錦預示未來我國槓桿率將會總體趨穩,並逐步有序降低。

央行發話:結構性槓桿不會實行“一刀切”

結構性去槓桿之觀點是指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的金融槓桿,地方政府的信用債融資,國有企業的負債率要嚴格控制,避免發生大面積的違約造成系統性金融風險,控制力度和節奏就是慢慢來,別一下給股市造成大起大落,但是早晚的都會回來。但是金融去槓桿仍會繼續,對房地產市場來說不利。

股市盈利,絕非靠運氣,在股市裡得到穩定收益,靠的是不斷總結學習,只有深刻理解股市的規律,才可以長期生存。股票相關的知識很多,沒必要學完所有的,重點學會識別主力資金流向、市場情緒、明辨莊家操盤動向,樹立交易心理就可以,希望大家可以跟著財經首領學習,形成自己的一套交易系統。

如果你對文章有認可,請關注,本號後期會繼續分享技術好文和關注題材股,如果你有其它見解,歡迎一同討論交流,祝股市大捷,共同進步!

央行發話:結構性槓桿不會實行“一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