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並不好的秦與晉

關係並不好的秦與晉

我們今天有一個成語叫秦晉之好,其實在春秋時期,秦晉兩國之間並不怎麼好!

晉國從晉獻公開始已經呈現出不斷上升的態勢。而秦國到了秦穆公的時代裡,他也一直想著能夠控制晉國,並且進而能夠奪取中原地區的霸權。於是,秦穆公先是扶持了晉惠公,結果晉惠公不聽他的擺佈,韓原之戰,晉國雖然戰敗了,晉惠公還被俘。不過,晉國的實力並沒有什麼損失。韓原之戰後,晉國被迫答應將太子送給秦國做人質。晉惠公暫時向秦國屈服,晉惠公去世後做人質的太子悄悄逃離了秦國,他就是晉懷公。晉懷公的不辭而別,讓秦穆公非常不滿,他決定再次嘗試去控制晉國。就在這個時候,公子重耳來到秦國。

關係並不好的秦與晉

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耳回國,他就是晉文公。而秦穆公希望通過控制晉文公來控制晉國,進而打開東方的通道。但是,晉文公非常聰明,回國後不僅沒有把晉國降低成秦國的附庸,而且還拉著秦國一起到處打仗。後來,晉文公拉著秦穆公去打鄭國。本來秦穆公眼看著自己也得不到什麼好處,就有些不滿。而鄭國又派出了燭之武到秦穆公軍中陳說利弊,秦穆公幹脆沒和晉文公商量就帶著自己的部隊回國了。

關係並不好的秦與晉

當時,晉文公手下人就有人勸晉文公去打秦穆公。晉文公拒絕了,他說,畢竟我是靠了人家才回國的,忘恩負義不能那麼快!晉文公也撤軍了。鄭國當然非常感激秦國,秦國也派人幫助鄭國防守國都。

等到晉文公去世後,秦國派在鄭國的人深受鄭國人的信任,掌握了新鄭的城防,於是他們派人對秦穆公說,不如您派兵來,我們一起裡應外合,把鄭國拿下算了。秦穆公就動了念頭,派出了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個將領,帶領秦軍偷襲鄭國。偷襲鄭國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能夠奪取鄭國的財富,更希望能夠打開東方的大門,從而稱霸中原。

關係並不好的秦與晉

當時秦國的老臣蹇叔就勸秦穆公,勞師襲遠,恐怕難以成功。而秦穆公利令智昏,根本不把蹇叔的勸告放在心上。結果,不僅鄭國得到消息後提前防備,沒有能夠偷襲成功,而且在回軍的途中,遭到了晉國的截擊。晉國之所以要截擊秦軍,就是要徹底堵死秦國人東向爭霸的大門!崤之戰,秦軍慘敗,號稱是“匹馬隻輪”都沒有逃脫。秦軍的三位統帥也做了晉國的俘虜。晉國也不想把關係徹底搞僵,給秦國一個警告就足夠了。於是,晉國主動示好,把三個俘虜給放了。

關係並不好的秦與晉

但秦穆公依然不死心,三年之後,又派出部隊征討晉國,要報仇。結果在彭衙之戰中,晉國又把秦國打敗了。又過了一年,秦國幾乎傾國而出,要找晉國決戰。晉國則是見好就收,不再和秦國糾纏,閉門不出。秦國人到戰場上憑弔一番,眼看到佔不到便宜,也無法實現預定的戰略目標,也值得退軍了。總算是找回了一點兒面子。

經過這幾場戰鬥之後,秦國人終於接受了現實,實在無法突破晉國的障礙進入中原。在這種情況之下,秦穆公調轉方向,開始向西發展,滅國十二,益地千里,遂霸西戎!

在此後的一兩百年間,秦晉兩國依然摩擦不斷。楚國在北上與晉國的爭霸中,秦國也經常幫助楚國。直到春秋末年,晉國還曾經發動過對秦國的大規模打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