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和富人在教育上有什么差距?BBC纪录片给父母的启示

父母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孩子的人生吗?

穷人和富人的孩子,从选择学校那刻起,就决定了不同的未来吗?

最近,一部被称为「英国版变形记」的纪录片《交换学校:阶级分化》刷爆朋友圈,纪录片中,来自公私两所不同学校的校长和学生进行了交换体验。

这其实是穷人和富人的孩子的短暂交换。

穷人和富人在教育上有什么差距?BBC纪录片给父母的启示

我们无意评价哪一种学校更好,却看到了真正决定孩子之间差异的,或许不是课堂上的教育,而是课堂之外的「软环境」,是良好习惯的培养,是激发孩子内心「我可以」的信念,是尊重和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

无论我们选择什么样的学校,这些品质和习惯的培养,都给了家庭教育很大的启示。

0 1鼓励式教育,激发孩子的自信

纪录片中,私立学校的校长说:「很多人成功是因为在离开学校的时候,真的相信能做到自己想做的任何事。」

穷人和富人在教育上有什么差距?BBC纪录片给父母的启示

曾经看过一段话:

父母亲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父母时,你的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

希望父母能够给孩子这份温暖和力量,给他勇敢追梦的底气和自信。

02用心看见孩子的需求

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在《游戏力》中写到:

成年人总认为「童年」应该满是快乐和幸福,然而我们搞错了(或者忘记了),真正的童年是各种元素的混合,不仅有好奇、兴奋和幻想,还有恐惧、愤怒和悲伤。

孩子需要爱和关怀,需要被尊重,需要被看见。

两所学校都在努力去「看见」孩子的需求,去及时地关爱和满足孩子,父母更应该去用心「看见」孩子。

穷人和富人在教育上有什么差距?BBC纪录片给父母的启示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

当孩子的生命力被看见的时候,它就会变成好的,比如热情和爱;

当孩子的生命力不被看见,就变成黑色的,比如愤怒、攻击,是破坏性的。

你的「看见」,是孩子生命中的暖阳,给他足够的温暖和光亮,照耀着他前行的路,让他绽放出最美的生命力。

03自律的人生更容易开挂

《声临其境》舞台上,董卿第一次配音,全程脱稿,无论是电影《办公室的故事》中纯正的译制腔,还是《麦兜响当当》中充满童趣的声音,都惊艳了观众。

惊艳的背后,是多年的自律,更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从识字起,董卿每天朗读古诗,看经典名著,多年后,她依然保持睡前一小时的阅读习惯,这样的习惯早已是刻进骨子里的自律。

而正如作家林宛央所说,仪式感,会让我们拥有爱的感知力,并用心地去感知这个世界。

母亲很喜欢写日记,记录了我成长的很多瞬间:

7个月的时候,会叫「妈妈」了。

13个月时候,自己跌跌撞撞迈出了人生中的第一步。

3岁的时候,第一次完整背诵《春晓》。

18岁的时候,母亲把这些成长日记送给我,作为我的成人礼。

收到礼物,看着自己成长的一个个瞬间,内心充满了温暖和感恩。

05培养孩子化解挫折的能力

美国著名学者保罗·斯托茨曾提出「挫折商」的概念,是一个人化解并超越挫折的能力。

挫折商高的人,抗压能力强,会走得更高更远。而挫折商低的人,即使面对小小的挫折,也很容易放弃前行的勇气。

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考试没有通过、朋友突然疏离、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我们不可能替孩子一一承受,唯一能做的就是教他学会去经历,去面对,去寻找解决的办法,并从挫折中努力地自我修复。

挫折商,是助力孩子逆风飞翔的翅膀。

06纪录片中,公立学校的学生布瑞特一次次表现出对私立学校的喜欢,那份不舍和无能为力,让人看得心酸,很多网友留言「这个世界真的很不公平」。

穷人和富人在教育上有什么差距?BBC纪录片给父母的启示

的确,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公平,有的人一出生就可以接受这个最好的教育,而有的人拼尽全力才能获得一个普通的读书机会。

可正是世界的不公平,才让奋斗有了价值和意义。

只要努力,就可以大胆地去追寻你想要的星辰大海。

愿我们都努力成为更好的父母,用心「看见」孩子,给孩子足够的温暖和力量。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感受到我们的爱,底气十足地迎接未知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