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致死率100%不完全正確!拔牙、復養切實可行嗎?

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對全球養豬業造成了重大損失和嚴重威脅。由於基礎研究不足和限制仍未研發出有效疫苗,發生疫情時,

世界各國普遍採取以撲殺或改良撲殺為主的綜合性防控措施,我國也是“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後當地按照非洲豬瘟疫情應急實施方案要求,採取了封鎖、撲殺(疫區內應撲殺生豬)、消毒、無害化處理等處置措施。

我們暫時拋開按照正常程序處理疫情的豬場不談,他們沒有機會將豬繼續養下去。而由於“種種原因”(不便深入探討)在暴發非洲豬瘟疫情之後豬繼續下去的豬場表示:“採取合理方式應對疫情,100%死亡率並不是完全正確的。”

那麼,事實當真如此嗎?的確非洲豬瘟也存在短板但我們應在戰略上藐視它,在戰術上重視它

非瘟致死率100%不完全正確!拔牙、復養切實可行嗎?

非瘟刀下是否有幸存豬?

雖說非洲豬瘟這把殺豬刀十分鋒利,但是刀下的生豬難道沒有能夠倖存的嗎?據瞭解,非洲豬瘟發病率通常在40%—85%之間,死亡率也因感染的毒株不同而有所差異。高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可高達90—100%;中等致病性毒株在成年動物的死亡率在20%—40%之間,在幼年動物的死亡率在70%—80%之間;低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在10%—30%之間。由此可見,感染非洲豬瘟的生豬並非100%死亡率,致死率100%過於絕對。

非瘟致死率100%不完全正確!拔牙、復養切實可行嗎?

有沒有帶毒飼養的可能性?

豬隻本身對病毒都是有一定抵抗能力的,當然對非洲豬瘟病毒也不例外。部分“草根”以及“專家”都發出質疑,有沒有帶毒飼養的可能性?

我們都知道,病毒不大可能滅絕宿主,一般都會從急性轉換為慢性,甚至最後和諧相處。無論是人類還是動物,史上均出現過許多比較嚴重的傳染疾病,最終無一例外都是宿主“贏”,因此非洲豬瘟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可怕!目前,非洲豬瘟的處置方法包括撲殺,隔離帶毒飼養,因此這種可能性是客觀存在的。

在非洲豬瘟背景下,養豬人面臨的絕境是不許養,不敢養,沒錢養,不會養,他們到底該怎麼辦?

從政策方面而言,我們“說”再多也無濟於事。但從技術方面而言,業內提倡的“拔牙式清除”以及“清場復養”都有許多成功案例,養豬人仍有機會從絕境中重生。是“拔牙”還是“復產”,養豬人需要做出合理的選擇,不應該的是完全寄希望於疫苗,全球暫無有效疫苗,研製疫苗之路任重道遠。

非瘟致死率100%不完全正確!拔牙、復養切實可行嗎?

“拔牙式清除”效果顯著?

通過整理“拔牙清除”豬場的案例發現,想要做到“拔牙清除”降低豬場損失,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

首先,對豬場進行單元格規劃,人員豬群獨立管理,防止出現交叉感染,並且對疑似發生非洲豬瘟單元格進行清除處理;

其次,日常豬群管理方面採集生豬唾液進行檢測,以便第一時間發現疫情並進行處理;最後,針對感染非洲豬瘟疫情的單元格,企內部環境以及豬群應該全部清除。

其中唾液檢測或許能有助於豬場及早檢測,爭取寶貴時間而血液和糞便檢測是相對滯後的,因為非洲豬瘟病毒經過糞口傳播,豬群感染後病毒首先會出現在口腔,會比血液早3-20天!因此在豬場檢測環節中唾液篩查是尤為重要的一個環節!

非瘟致死率100%不完全正確!拔牙、復養切實可行嗎?

​非瘟時期下復養工作是痛點!

首先,前期準備。以下幾點建議供養殖戶參考:(1)結合豬場實際情況認真分析非洲豬瘟感染的原因,包括飼料、運輸車輛、場內蟲害等;(2)有經濟能力的養殖戶可以進行必要的投資,例如豬場淋浴間、車輛洗消中心、隔離舍減少非洲豬瘟感染風險;

其次,重視人員。需要培訓讓飼養員適應和遵守的生物安全原則:(1)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時時刻刻的監督;(2)能應用在整個豬場,培訓展示;(3)生物安全流程必須簡單實用並且能夠長期堅持。

再者,豬舍內部。豬場至少一個月空圈,復養前應再次消毒不留下任何有機物,值得注意的是豬舍應正確清洗與消毒。完成場外及場內消毒檢測後,大約5-6周後,引入哨兵豬,引入頭數佔復產後存欄的20%,每個欄都要有豬,讓豬在欄內自由活動。一個月後,哨兵豬仍然臨床健康,非洲豬瘟病毒PCR檢測結果陰性,間隔一個月後再進行第二次非洲豬瘟病毒PCR檢測結果陰性,則可以開始進行批量飼養。

最後,種豬選擇。必須選擇已知健康豬場的種豬,運輸前要設立隔離檢疫,運輸中要選擇安全係數高車輛,運輸後再次隔離檢疫。

在目前嚴峻的環境下,如若疏忽任何一個細節都可能導致復養失敗。因為我們都明白,非洲豬瘟背景下復養說起來容易,落實到位極難。

因為,你要麼不養豬,要麼只能想辦法養好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