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狙擊之王,白色死神西蒙-海耶

西蒙·海耶(Simo H?yh?,1905年12月17日—2002年4月1日),芬蘭軍人,著名狙擊手,世界狙擊之王,綽號"白色死神"(White Death)。

世界狙擊之王,白色死神西蒙-海耶

世界狙擊之王,白色死神西蒙-海耶

世界狙擊之王,白色死神西蒙-海耶

1939年—1940年的蘇芬戰爭中,他在不到四個月的時間裡,就用芬蘭版的莫辛納甘步槍射殺了542名蘇軍(生涯總狙殺705人),一舉成為世界上殺敵最多的狙擊手。 1938年4月納粹德國入侵奧地利後,蘇聯多次以維護西北邊 童年西蒙·海耶 界和列寧格勒的安全為由,要求同芬蘭交換領土和租借軍事基地,1939年11月9日雙方談判徹底破裂。11月28日,蘇聯宣佈芬軍在邊境挑釁,決定單方面廢除1932年締結的《蘇芬互不侵犯條約》,次日中斷了兩國外交關係。

於是在二戰正式打響之前,同時也是日本開始大規模對中國進行侵略的第三年即1939年11月30日,蘇聯向著只有400多萬人口的小國芬蘭發動突然襲擊。

蘇軍以20個師(45萬人)、2000輛戰車和1000餘架作戰飛機開始向芬蘭發起全線進攻,宣佈在其佔領區帖里約基成立了以O.B.庫西寧(1881—1964)為首的芬蘭民主政府,聲稱紅軍是應政府要求越過邊界的。

芬軍在力量對比不利的情況下,憑藉19 西蒙·海耶 27—1939年在卡累利阿地峽修建的"曼納海姆防線"的堅固工事,利用嚴寒和沼澤森林的有利地形,展開反擊戰、陣地戰和消耗性圍殲戰,因此蘇軍除在北冰洋的貝柴摩和薩拉地區進展較快外,在卡累利阿地峽和拉多加湖一帶傷亡較大,對芬軍主陣地久攻不克。

1940年1月蘇軍重新組織攻勢,總兵力增加到46個師,於2月11日以密集煙火和重型坦克在地峽發動總攻,空軍對芬後方城市和交通線進行了狂轟猛炸,14日突破曼納海姆防線,芬軍於2月26日退守維堡一線。戰爭一直延續到3月,蘇聯面對芬軍頑強的抵抗,不得不拋棄庫西寧政府,芬蘭政府也因彈盡糧絕只得接受蘇聯的媾和條件。3月13日兩國經瑞典調停在莫斯科簽定了和平協定,芬蘭將其東南部包括維堡(芬蘭第三大城市,重要工 西蒙·海耶在戰鬥中 業中心和塞馬運河出海口)在內的卡累利阿地峽、薩拉地區和芬蘭灣的大部島嶼割讓給蘇聯,並把漢科港租給蘇30年。由於整個戰爭是在冬季嚴寒中進行的,史家稱之為"冬戰"。

也就是在這場戰爭中狙擊手第一次被人們所重視,芬蘭這個小國面對強大的蘇聯採取的"柴堆(motti)戰術"非常奏效。這種戰術採取四處埋伏、突然襲擊的辦法,將敵軍整個部隊割裂開來,形成小的包圍圈,切斷敵軍和其它部隊的一切通信聯繫,接著集中力量消滅敵方的指揮中樞。

芬蘭人非常懂得利用地形地貌等自然條件,以小股步兵兵力實施機動作戰並善於偽裝,使蘇軍遭受了重大損失。他們以兩人為一組,一人為射手,一人為觀察員,主要襲擊敵指揮官、通信員、觀察員和偵察員,有時也在發現撤退的蘇軍小部隊後,偷襲他們的前哨或後衛。當時芬蘭士兵裝備著是芬蘭版"莫辛-納甘"——莫辛納甘M39及堪稱二戰時期最優秀衝鋒槍的索米衝鋒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