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社会》(上):微粒社会下的三大革命到来

什么是微粒社会?或者说我们是否已经进入了微粒社会,这本书给出了一定的答案,若用一句话来说明则是:有些事就那样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微粒社会》(上):微粒社会下的三大革命到来

当薇薇娜用数据表格来记录她患病的孩子时,她的孩子已经被动的进入了微粒社会状态下。

在这个社会状态下,她的孩子好像存在着两个:一个是生活在通常意义下,并不准备并粗略测量的世界,一个是被数据高度解析-解体的数字化的孩子。

数字化的孩子生活在一个新型的社会里。这种新型的社会是高度解析的,而且不再关注平均值,因为它有了更好的东西:高密度的、更详细的认知。这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世界观以及我们对自身的理解。

这种新型的社会作者称之为:微粒社会。

微粒世界的轮廓可以用三种革命描绘:差异革命、智能革命、控制革命

差异革命


《微粒社会》(上):微粒社会下的三大革命到来


在这场差异化革命中,有两个至关重要的概念需要重构,那就是个体与单体。

“个体”是问卷和民意调查中的人,是统计中间值和平均值代表的人。数字化方法创造出的,就是我所说的“单体”。这样的人,不仅我们宣称他们是独特和不可混淆的,他们也能够通过量化过程自证。

如同韦伯使用‘社会测尺’来量化企业的工作文化并了解企业如何运作,不需要面对面的访谈,这个社会测尺的小盒子传感器不停止的记录雇员的交流和行为数据,如同《楚门的世界》楚门一样处于不间断的上帝视角监控之下,只不过前者是无知觉的,而后者却是知晓并主动参与的,被测量的人被解析了,不再是平均下的个体,而是单体,独一无二的单体。

在这种测量这定,对于每个人的工作效率会有更精确的把握,那么粒度的法则就会发生作用:我们测量得越精确,不平等就越发明显。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效率不一样,那么获得的报酬也就开始不一样了。

这种解析已经不再是秘密,数据化的分析已经应用到各个方面。

《微粒社会》(上):微粒社会下的三大革命到来

奥巴马再次当选的秘密:对选民进行数字化的解析。通过数字化的洪流分析,每个选民已经变成了一条条数据,最终奥巴马将一个由个体组成的国家变成了一个由单体组成的国家。

当推出某些福利政策时,基于的是平均值,分布到所有公民,因此无知之幕对于福利国家的运行是必要的。社会的某种不透明是所有公民团结起来相互理解而非追寻个体责任的前提条件,无知才会使人团结。

但是这种无知之幕在微粒社会中破碎了。

微粒社会的标志:在微粒社会中,我们只能借助机器解释自己。

《黑客帝国》中看上去所有的场景都是图像化的,实际是背后全部是数据化的洪流,那么在微粒社会中当单体被数据化解析之后,我们是不是已经进入了黑客帝国的世界呢?

从个体到单体,差异化的革命已经到来,但是还需要一个帮手,那就是:智能机器。

智能革命


《微粒社会》(上):微粒社会下的三大革命到来


什么是智能?一种最简短的表述为:“智能所检测的是一种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中达到目标的能力。”这个定义简直就是为人类完美打造的。

正如作者指出的:几乎所有人能够做的事情,在未来某个时候机器能够做得更好。

我们人类的优势目前来看还将持续下去,不过人与机器的合作已经开始协同起来,这样的认知已经是共识了。

这种协同合作的智能革命将怎样产生影响?有三种趋势即将显现:我们将变得更加聪明,我们将适应机器的世界,我们也将适应自己的变化。

《微粒社会》(上):微粒社会下的三大革命到来

我们将变得更加聪明

变得更加聪明是件很容易理解的,书中以国际象棋选手的水平来举例,要想知道过去顶级棋手和当下棋手的水平哪个高,就要有一个标准判断尺度,因此国际象棋选手里根依据象棋程序,再模拟过往选手的赛局,最终得出的答案就是今天的棋手要比之前的棋手水平更高。

著名物理学家牛顿说:我之所以能成功 ,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这句话的道理显而易见,没有哪一个人的成功是凭空产生的,除非是特别天才的人物,比如蒸汽机的发明的荣誉给了瓦特,与其说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不如说他在前人不断发明创造的基础上改进并实现了蒸汽机的实际应用。至于瓦特小时候看到水壶中的水烧开时,蒸汽顶开壶盖,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这完全是凭空杜撰,当不得真。

比如以前的地心说被许多人,甚至是一些过去著名的科学家深信不疑,但是当今只要受到过基本常识教育的人都会明白完全是错误的,这些知识如今已经变成常识了,若以这样的尺度来评判聪明,当今的人那就不知道聪明多少倍了,为什么变得如此聪明?因为知识的累积罢了。

我们将适应机器的世界

我们要慢慢适应机器的世界,正如宝马公司创新主管斯特凡·巴切尔说:“我们的工人会变老,虽然退休年龄在提高,但是我们希望我们的雇员能够长时间地健康工作。我们计划通过机器人帮助工人。”

所以当富士康曾经宣布,为节约成本,将购置100万台机器人,但是这样的机器人并不能完全独立工作,也需要人的协助,最起码一点要有人维护他们,当程序出现bug的时候也得要有人去纠错,为了适应有机器人工作的车间,我们需要不断的优化或是简化车间、工作流程等等,如现在有些智能工厂的AV智能行走机器人,为了机器人的行走提前规划好路线和标识,这些都是需要改变以往车间布局的。

在这个不断为了机器优化或简化的过程中,作者也提出自己的担忧,在这种简化过程中,人类应对复杂情形的特殊天赋将受损:在这个为了机器而不断优化的世界中,我们长期以来一直拥有而且曾经极其重要的能力将会贬值,我们本身将会改变。

《微粒社会》(上):微粒社会下的三大革命到来

我们也将适应自己的变化

我们本身将会改变,因为智能革命要求人类在行为上做出改变,我们要适应世界,也要适应机器。

作者通过谷歌的运营表明:未来的雇员将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工作积极性很高的、自主的、坚定不移的、不惧挑战也不安于现状的人。微粒化的职场中的顶尖精英将是由紧张的、高教育水平的、极端高效率以及独立的雇员组成。

在这种改变的过程中,性别的原来划分已经开始模糊,或者说更加具有女性化。亚历山大·加洛韦认为,那种普遍的——因此不具有性别标记的——计算机代码将可能引起“男权与父权制的覆灭”。

当微粒化社会变成共识之后,单体化的复杂性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性别二分划,从脸谱网开始判断性别的56种类别来看,性别的两分法也许不久的将来会变得不那么重要。

控制革命


《微粒社会》(上):微粒社会下的三大革命到来


若是通过手机的定位数据,只要4条信息就有95%的把握将一个人与其他人识别出来,原因很简单:我们可以如此简单地被认识,因为我们过着可期待、可预料的生活。

正如手机研究项目中的一个研究者表达的那样:我们的特征就是时间与空间的高度常规性。

曾经有一个经典案例,某网站向一位正在上学的女孩推送了婴儿产品,女孩的父亲大为恼火并投诉,结果发现是自己错了,这个女孩确实怀孕了,此女孩上网点击搜索相关婴儿信息出卖了他。

一所名校的某个被认为聪明的学生通过某个匿名网络发布了一个炸弹警报,以此阻止一场考试。人们很快就抓住了他,因为他是在嫌疑时间段内唯一一个使用过这个网络的人。在这个案例中,人们只用到了1条数据。

在这场数据的洪流中,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可以被数据量化和纪录着,文章中有一段读起来很流利,却很无赖:对民众而言,除了某些限制之外,一切都是允许的。民众将不再受到强迫,而是会被改变;他们的情绪将不再受到压制,而是会被操控;他们将不会被利用,而是被解析。

《微粒社会》(上):微粒社会下的三大革命到来

前段时间,亚马逊的部分业务要退出中国,结果当平台大折扣的那一天,服务器几乎当机了,购买者云集,这些购买者是谁?是你还是我?看上去这些购买者是主动去购买的,但是没有那些折扣消息,那些看上去如此诱人的价格,这些行为不会发生,在这个过程中,购买者的情绪和行为并不是强迫的,而是某种程度上的操控。

正如作者指出的,这微粒社会下,控制虽然去中心化了,是散乱的,威力却不会减弱。

我们在机器的世界里欲罢不能,书中的案例则是人进入赌场的被监控和计算,当一个人迈进赌场的大门时,人已经开始被数据解析和影响了,最终:在对人友好的闪闪发光的表面下,隐藏着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弄懂的一片黑暗的“硅片—森林”。机器所做的,正是它们最擅长的:计算。而人在享受的,正是他借此感觉最舒服的:幻想自己拥有操控一切的力量。

拉斯韦加斯的赌客们都说,他们与机器达到了一种清晰的状态,一种他们一离开就会痛苦怀念的状态。

《微粒社会》(上):微粒社会下的三大革命到来

这样的状态在现实世界中已经不断的发生着,有人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不可自拨,游戏的实时反馈不断的刺激着游戏者的神经,在游戏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可能是现实社会无法带来的,那就沉迷其中不再面对现实世界。

这是一场控制的单方面游戏,不是以个体的状态,而是以单体的状态被控制了。

在这个控制机制下,人们被预测,美国在线视频提供商奈飞公司在推出取得巨大成功的剧集《纸牌屋》之前,分析了大约4 000万名顾客的偏好,然后推断,有政治、凯文·斯派西和讽刺等元素的加入,该剧会大受欢迎,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这个预测是如此精准。

同样,我们也进入了评价型社会,不但一个企业,一名工作者,包括任何人都有可能置身于这种评价体系中,工作是否出色,信用是否达到银行贷款的要求,也许现在这样的评价还不太完善,不过我们终将在其中生活下下,虽然这些评价有一定迷惑性,毕竟好与坏的转变会如此迅速,看一下目前网络上那种常见的神转折事件就会明白。

这本书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正如前面指出的:有些事就那样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也许未来我们会重塑自我而成为:微粒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