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冷門專業”究竟“冷”在哪裡?就業時就一定會遇冷嗎?

縱觀歷年來的高考志願填報,讓考生及家長最糾結的總共就那麼兩件事:一是院校優先還是專業優先;一是眾多熱門專業選哪個?足可看出,廣大考生與家長對大學熱門專業的趨之若鶩,也間接導致了一些所謂的大學冷門專業“無人問津”。

要是冷門專業能跳起來說句話,我想它一定最想吶喊的是:“憑什麼它就是熱門專業,享受門庭若市、眾星捧月的待遇,而我就是冷門專業,我到底冷在哪裡,那麼不遭人待見?”

大學“冷門專業”究竟“冷”在哪裡?原來被稱為冷門專業的原因竟是這般“千奇百怪”“五花八門”,什麼叫做“躺著也中槍”,看看一些大學專業“冷”在哪裡就知道了。

大學“冷門專業”的原因


傳統觀念忌諱

俗話說:“思想指導行動”,要是從思想觀念裡就忌諱、排斥一樣東西,怎麼可能輕易的接受它呢。尤其是在中國人的思想裡,有很多觀念忌諱,雖然社會已經進步了,並對一些大學專業放開了政策,例如:殯葬管理專業。

因為傳統觀念的諱莫如深和技術發展的滯後,全國目前只有不到5家的職業技術類學院開設此專業,其中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的殯儀系設置了兩大專業方向,包括現代殯儀技術與管理專業、陵園設計專業,同時在現代殯儀技術與管理方向下再設置了殯葬服務專業、殯葬設備專業以及防腐整容專業。經社會市場調查發現,從殯葬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其待遇相當誘人,在大型城市年薪甚至可達到18萬元。

可是有的家長及考生深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對於殯葬打從心底排斥,再瞭解到學生學習內容是“星期一殯葬概論、收屍、整容、插花,星期二燒骨、輓聯、風水、傳染病。”更是拒絕孩子填報該類專業。有些膽小的考生在看到這些課程安排後,也大呼“吃不消”“不能接受”,因此造就殯葬管理專業被貼上了“冷門專業”的標籤。

供大於求,社會需求小

其實,在高考過後的志願填報中,無論是院校優先還是專業優先,無論是選熱門專業,還是冷門專業,最終的結果就是為了將來好就業。也就是說,考生在填志願時,絕大程度受到社會需求影響,尤其是社會的供求關係就是志願填報的一根“無形指揮棒”。

往前推個幾年甚至十幾年,師範專業、法學專業還是大家爭相搶報的“熱門專業”,可是隨著就讀學生數量的急劇增長,畢業數量也隨著“水漲船高”,加之教師、法學相關崗位的更新換代較慢,近年來社會需求逐漸趨於“飽和”,且有點“供大於求”的苗頭。因此,法學專業、師範相關專業等也被考生和家長劃為“冷門專業”行列。

就業環境艱苦,危險係數高

在大學專業設置中,有一些工科專業也被歸為“冷門專業”,它們不是因為思想忌諱,也不是因為社會需求小,而是因為就業的環境艱苦,且危險係數高。對於考生和家長而言,都會比較保守的對待這些專業,包括:船舶工程技術、給排水工程、力學、礦業工程、地質工程、比起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農業工程、水利工程、動力工程、冶金工程等。

在知道這些大學專業畢業後的就業方向,要不就是偏遠的山區、海洋,會在離家很遠的地方工作;要不就是在一些危險的地方工作,許多考生及家長都會“避而遠之”,寧願選一個工作環境安定,薪資報酬不高的專業,都不願填報這些薪酬高、工作環境艱苦、危險係數高的專業。久而久之,這些工科專業就自動成為無人問津的“冷門專業”了。

談“農”色變: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儘管我國是世界著名的農業大國,可是農業相關的大學專業依然沒有受到考生的“青睞”,主要原因在於,許多家長及考生都是談“農”色變,避而遠之。尤其是一些農村的考生,家長就盼著自己的孩子考一個好大學,讀一個好專業,以後有一份好工作,徹底與“農”字劃清界限,當然不願意孩子填報與“農”相關的專業。

所以在眾考生及家長看來,所有農科類專業都是冷門專業,如:農學、林學、植物保護、茶學、蠶學、水產養殖、園藝、園林、草業科學、農林經濟管理等專業都被“一竿子打翻了”。

存在時間太長,沒有新鮮感

隨著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許多大學專業應運而生,成為眾多考生及家長眼中的“寵兒”,而相對的一些年代久遠的專業,在ta們看來自然而言就是“冷門專業”代表了。例如:中文類專業,幾乎所有的大學都設有該類專業,成為名副其實的“老”專業;歷史類專業是公認的最沒有前途的“冷門專業”,因為在許多人眼中,學了歷史專業不一定能填補歷史空白,卻一定會留下空白歷史,還不一定找得到“飯碗”。

除此之外,物理類專業、化學類專業、數學類專業等,都是出現時間較長的專業,而且在眾多考生看來,就是對初高中科目的進一步深化,沒有什麼意義,與現在的什麼計算機、軟件相關專業不可同日而語。因此自然就成為大家眼中的“冷門專業”了。

純粹是專業名字惹得禍

還有的大學專業被稱為“冷門專業”的原因竟是因為不喜歡它的名字,像什麼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教育、倫理學、邏輯學、宗教學等,一聽就感覺是“老頭”研究的東西。

而且,這些專業在中國也不受待見,在一些家長的眼中,哲學=瘋子,怎麼可能讓自己的孩子去學,而且什麼宗教學,在中國這個反對封建的社會里,能有什麼用,難道孩子以後還去當和尚或尼姑。因此,這些專業光聽名字,就被考生及家長打入了“冷宮”。

看了上面關於大學冷門專業“冷”在何處的6大原因,有些專業確實是就業前途渺茫、薪酬低、環境艱苦,因此不被眾人看好。可有的專業,僅僅是因為一些“莫須有”的原因,就被歸為“冷門”實在有點冤。希望各位考生及家長在選擇專業時,要全面深入的瞭解專業學習內容、師資配備、就業前景、就業環境等多方面內容,不要人云亦云的將一些“無辜”專業劃入“冷門”行列。

學了冷門專業 就業時就一定會遇冷嗎?

其實,專業冷熱與否,並沒有可供準確界定的依據。人們對於專業冷熱的認知,其實是基於對社會經濟形態的認知。所謂的冷門和熱門專業,大多數情況是人們依據社會供求關係以及就業的體面程度、經濟收入來考慮的。所謂的冷門專業熱門專業,某種程度上都是人們眼中的冷門和熱門。

對於大多數考生而言,是否就該對這些冷門專業避而遠之?是不是學了冷門專業,就一定會就業遇冷,不如那些學熱門專業的前途光明呢?

那些你不知道幹什麼的專業

想了解哪些專業是冷門其實很簡單。翻開高招專業目錄,總有那麼幾個名字會引起你的疑問。“嗯,土木工程這專業不錯,等等,下面那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是什麼?是培養管道工的嗎?”“斯瓦西里語,地圖上怎麼找不到叫斯瓦西里的國家?”“森林保護與遊憩,保護我不感興趣,遊憩聽起來不錯。”不少考生一遇到名字都沒聽說過的專業,第一反應就是將它們打入冷門專業的行列。

面對陌生專業,其實只要有一點求知慾,網上搜搜資料,就能從這些專業中發現契機。比如給水排水科學與工程,早已脫離了房屋排水這些簡單的概念。現如今,如何確保水資源的安全與潔淨越來越受到重視,給水排水專業人才也越來越緊俏。雖然該專業名字顯得很專,卻是寬口徑專業,因而也擁有較廣的就業面。

還有一類專業,讓人感覺並不陌生,但人們容易根據專業名稱望文生義,自以為了解,卻並不知道專業的真正內涵。比如地質學專業,很多人對其的印象還停留在挖山找礦、挖地打井的場景中。其實,這門學科在遙感技術、全球定位系統、計算機技術、超高溫高壓技術和同位素示蹤技術等先進技術的廣泛應用下,在解決能源、資源、生態環境、防治自然災害和開發新型材料的工作中都有重要作用。

徐博函說,其實在上大學之前,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對林學的認知很少,他也曾誤以為林學就是種樹的。但如今,從專業的角度看,林學類專業一點也不冷門,諸如園林、園藝這樣的拳頭專業就業情況也都非常好,尤其是這些專業培養的高端人才在行業內廣受歡迎。一提農林專業,大家往往想到的是專業出身苦,不夠高端,找不到好工作等,其實這些都是源於對專業缺乏瞭解。考生一味躲避所謂的“冷門專業”,就可能錯過就業熱點。

那些你知道幹什麼也不想學的專業

還有一類冷門專業,就是大家普遍覺得熟悉,但因為擔心其就業面太窄,或離熱門的行業領域太遠而視為畏途。“學歷史不一定能填補歷史空白,卻一定會留下空白歷史”,“學了大氣從此遠離地氣”,“學了天文只能仰望星空卻沒法腳踏實地”……諸如歷史、哲學、數學、物理這樣的文、理基礎性學科,往往被大家當成“學問”,卻不知道這些學問如何應用,或者是不瞭解這些學問對就業有什麼用。

翻開一些院校的專業介紹,那些一心想知道學基礎性學科能找什麼工作的考生往往很失望。本專業就業方向包含“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畢業生可以從事“教學、研究”工作等適用於任何專業的字眼,成了一些基礎性學科就業方向介紹中的重要門面。似乎讀了這些基礎性學科專業,要麼一直讀到博士留校,要麼只能到中小學去教授相關科目,“學無所用”的疑慮把不少人擋在了這些專業門外。

今年春節期間,央視一期介紹大學生就業情況的《新聞調查》節目引發關注。原本有志於學術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在一間屋子裡和一群理科專業學生競爭一個航空公司的管理職位;而一心想找對口工作的歷史學專業畢業生,卻在幾百人競聘的一箇中學歷史教職上鎩羽而歸……這樣的場景,讓一些本來對基礎性學科感興趣的考生產生了顧慮。

基礎性學科由於專業內容理論性強,與現實經濟生產活動的聯繫不如應用型專業緊密,導致就業對口性差,只有少數頂尖人才能留在本領域工作,這似乎已成為某種共識。然而,就業不對口的問題並非冷門的基礎性學科所獨有。相關招聘網站統計顯示,就連公認比較容易進入對口行業的金融專業,其對口率也不到一半。曾有媒體報道,法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對口率不足兩成。從這個角度講,學習哲學最後發現就業不對口,未必比學習法律最後無法對口就業損失更多。就業不對口看似是一個負面現象,但如果以大就業的眼光來看,自畢業分配工作的人才市場計劃經濟解體後,“學什麼未必幹什麼”正體現瞭如今人才市場選擇的豐富性與活力。

在一份南京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去向表中,媒體、教師這樣的對口工作比例並不顯著,而各類大型企業則成為不少畢業生的理想歸宿。就像上文那名想當歷史老師的畢業生,在他接受採訪時,其同學就在旁邊“炫耀”蘇寧、萬科的錄用通知和19萬元的年薪。

朱儁玲說:“實際上在雙向擇業的今天,用人單位招聘時,考慮專業對口的同時,更注重畢業生的綜合能力和可塑性。”事實上,選擇看似冷門的基礎性學科,實際上也是選擇了一條更多元的人才成長道路,更少受專業性的侷限,在知識結構上也具有寬厚的潛力。

那些你或許還沒發現的“潛力股”

一個專業是冷門還是熱門,既取決於人們對其的認知程度,也取決於時代與社會的變遷。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冷門或熱門專業。在不同時代,冷門與熱門專業也可能發生逆轉。

比如計算機專業,在今天看來無疑是大學裡最熱門的專業之一,似乎學了計算機不但不愁找工作,升職加薪走上人生巔峰也指日可待,讓眾多考生爭相報考立志做“碼農”。然而,從計算機誕生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的相當一段時間裡,計算機程序員還只是一個以女性佔主導,類似於話務員、打字員那樣的安穩工作,就業崗位也十分有限,更難和創業、創新、打拼、發展潛力這些詞聯繫在一起。直到家用電腦的普及,以及其後互聯網大潮的到來,才讓計算機專業搖身變為大學裡的熱門,但此前卻絕少有人預料到它會像今天這樣火爆。

朱儁玲介紹,專業設置,根據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需求嚴格論證,有時還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社會供求關係是隨著產業結構調整、行業發展變化以及大學生數量而變化的。在選擇專業時,考生要根據自我緯度(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或特長而定)、職業緯度(未來自己想在哪個領域工作)、供求關係等綜合考慮。

幾乎每個學過高中政治課的人都知道,商品價格受到供需關係的影響。在人才市場中,專業價值也是如此。冷門專業看似社會需求少,但只要培養規模沒有超出社會需求,這些專業人才依舊有用武之地。甚至隨著產業結構調整,曾經被認為是冷門的專業可能會擁有不曾想象的發展前景。因而,不要小看任何一個冷門專業,它們都可能是那隻在未來讓你佔據先機的“潛力股”。

與之相對,熱門專業一旦培養規模過大,就會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導致專業價值的貶值,出現就業難、就業不對口現象嚴重的情況。對於興趣目標不明確的考生而言,選一個社會認可度高的專業可能會更保險,但誰也無法準確預計未來人才供需變化,因而沒必要將熱門專業追捧為保險箱。而對於冷門專業,考生也無須從就業的角度多慮。尤其是開設冷門專業較多的院校,往往是辦學實力突出的綜合性大學,或者是行業特色鮮明的高校。考生只要不是在學習興趣上過於牴觸,在專業志願梯度中合理佈置冷門專業,將為競爭一流高校增加籌碼。

當然,冷門專業從來不是無人問津的。很多考生都有自己獨特的興趣和考量,但立志選擇一些比較冷門的專業,也要為前途做好充足打算。畢竟冷門專業社會需求總量較小,在有限的崗位裡往往需要學歷更為高端的人才。是否做好深造的準備,或者通過輔修專業等手段增加自己的擇業空間,如何通過課外學習提高綜合素養增強就業競爭力,都是選擇冷門專業的考生需要考慮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