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出偏爱科研,基建弱化——2019年4月财政数据点评

特别提示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宏观研究团队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光大宏观 | 支出偏爱科研,基建弱化——2019年4月财政数据点评

张文朗 郭永斌

要点

2019年4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8%(前值4.0%),其中税收同比增长2.5%(前值1.9%),受益于增值税降税政策导致的开票提前到3月,而缴税在4月,增值税增长反弹支撑税收增长反弹,但这种技术性因素在未来不持续,未来收入增长压力将加大。4月支出增长仍较强劲,但支出结构偏向科研、文化传媒类,基建新增项目数量有限导致基建类支出萎缩。本月《政府投资条例》下发,规范政府投资,加大违规融资和投资的追责,加之基建项目数有限,这或预示未来基建投资增速难有大幅反弹。而科研类支出或为未来重要的支出方向。

正文

2019年4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8%(前值4.0%),其中税收同比增长2.5%(前值1.9%),非税同比增长5.4%(前值13.4%),非税增速放缓拖累整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放缓。1-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3%(前值6.2%),占全年预算收入的40%(去年同期为38%)。

4月实行增值税税率下调,但税收增速反弹,其主要原因在于增值税大幅增长所致(4月单月增值税同比增长17.5%(前值9.3%)),为何会出现税率下调而税收增速大幅反弹的情况呢?具体而言在于:由于春节错位3月份工业生产明显回升(工业增加同比增长8.5%),而受4月份减税政策预期影响,部分下游企业主动要求上游企业在3月份集中开票,导致4月入库增值税收入相应较多,由于国内增值税缴税时间晚于实际开票时间,增值税减税政策对国内增值税收入的影响滞后一个月,减收效应到5月份才能显现。

其余税种增长均较不理想。4月消费税同比下滑1.7%(前值36.4%),企业所得税同比下滑2.2%(前值56.9%),春节错位消失,消费和生产乏力导致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增长下滑。个税下调税率和税前抵扣政策导致4月个税同比增长下滑35.6%(前值-48.4%)。进出口增长乏力,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同比下滑4.0%(前值-0.1%),关税同比下滑6.4%(前值-11.6%)。

地产销售和投资相关税种萎靡,契税同比增长0.9%(前值-18.6%),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分别同比下滑13.7%(前值-13.4%)和下滑41.9%(前值3.2%),这表明地产销售萎靡不振,开发商拿地总体而言意愿不强。

往前看,尽管减税降费由于技术性因素迟到,但不会不来,预计从5月份开始减税降费将会体现,叠加出口弱化,地产销售不畅,开发商拿地意愿不强,整体收入增长压力较大,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的目标较难实现。

4月支出增长仍较强劲,但支出结构偏向科研、文化传媒类支出,而基建类支出萎缩。4月单月支出同比增长15.9%(前值15.4%),支出继续保持高增长,其中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78.9%(前值32.0%),文化传媒38.8%(前值10.7%),但与基建相关的农林水事务和交通运输同比增长分别为6.6%和-0.9%(前值分别为45.8%和37.4%),受基建项目量有限影响,基建类支出放缓。1-4月支出同比增长15.2%(前值14.9%),占年初预算支出的36.1%(去年同期为31.3%),支出大幅提前。

土地财政收入降幅收窄。1-4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下降4.8%(前值-6.2%),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降7.6%(前值-9.5%)。1-4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8.3%(前值55.9%),支出继续放缓。

总体来看,本月“减税降费”受一次性因素影响迟到,5月份一次性因素将消退后,预计收入压力将凸显。支出方面,受基建新增项目数量有限影响,基建类支出增长大幅放缓,5月《政府投资条例》下发,意在规范政府投资,加大违规融资和投资的追责力度,或不利基建增长,预示未来基建投资增速难有大幅反弹。而科研类支出或为未来重要的支出方向。

光大宏观组团队介绍

张文朗 首席宏观分析师 13811233375

黄文静 宏观经济和市场研究 18611288099

郭永斌 财政与固定收益 15120034181

周子彭 宏观经济和资产配置 13699222628

刘政宁 海外经济与金融市场 13761178275

邓巧锋 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 13810828167

郑宇驰 实体经济和产业研究 17621950127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