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帮到脱贫关键处 扶到百姓心坎里

湘潭:帮到脱贫关键处 扶到百姓心坎里

(走访贫困户家庭)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李容容 何牛 记者蒋睿

村民的眼睛都是明亮的,驻村干部帮他们做了什么实事,他们心里都有数。近日,记者深入湘潭县茶恩寺镇茶花村和湘乡市壶天镇潭桥村走访,听到了当地村民对驻村帮扶工作最真实、最质朴的评价。

原省定贫困村茶花村于2016年实现全面脱贫摘帽后,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示范村。2018年,驻村干部提请村“两委”会议核定,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分为稳定脱贫户、重点关注户和动态退出户三类精准施策,动态调整后减为61户194人。2019年,该村再从实际出发,对重点关注贫困户配合结对帮扶责任人,纵深推进“一户一策”方案。

侯光会身材十分矮小,做不了力气活,打零工收入微薄,却要养活不识字的妻子和两个读书的女儿,一家四口因残、因学致贫。去年,驻村干部积极协调,帮助侯光会落实了多项教育扶贫政策,今年又与结对帮扶责任人一起,引导他的妻子进入本村子曦蔬菜合作社就近务工。如今,夫妻二人共同挣钱养家,侯光会身上的担子减轻不少。他笑着告诉记者:“孩子们有学上,老婆有活干,这日子总算过踏实了!”

侯光会一家人的改变是茶花村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的生动缩影。该村积极帮助子曦蔬菜合作社发展壮大,今年再扩充300多亩蔬菜种植面积,安置村民就业人数就能增加到100人,预计全年向村民发放工资将多达100万元。

扶贫先扶志,扶勤不扶懒。潭桥村驻村干部乐当“鼓动员”,去年不仅成功鼓励135户有意愿和能力的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发放了30多万元产业帮扶资金,还采取“党支部+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充分调动3个专业合作社和2个家庭农场,吸纳30多户贫困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大大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今年3月,潭桥村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的14亩赤松茸蘑菇蹭蹭上长,日产500多斤,迎来丰收。但由于壶天镇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影响外销。驻村干部与村“两委”及时寻找出路,多方联系后盾单位、扶贫部门、餐饮协会、超市、小老板、亲戚朋友等,不到半个月就帮销了5000来斤赤松茸,最大限度帮助村民缓解了滞销危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