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幫到脫貧關鍵處 扶到百姓心坎裡

湘潭:帮到脱贫关键处 扶到百姓心坎里

(走訪貧困戶家庭)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李容容 何牛 記者蔣睿

村民的眼睛都是明亮的,駐村幹部幫他們做了什麼實事,他們心裡都有數。近日,記者深入湘潭縣茶恩寺鎮茶花村和湘鄉市壺天鎮潭橋村走訪,聽到了當地村民對駐村幫扶工作最真實、最質樸的評價。

原省定貧困村茶花村於2016年實現全面脫貧摘帽後,被評為全省脫貧攻堅示範村。2018年,駐村幹部提請村“兩委”會議核定,將建檔立卡貧困戶分為穩定脫貧戶、重點關注戶和動態退出戶三類精準施策,動態調整後減為61戶194人。2019年,該村再從實際出發,對重點關注貧困戶配合結對幫扶責任人,縱深推進“一戶一策”方案。

侯光會身材十分矮小,做不了力氣活,打零工收入微薄,卻要養活不識字的妻子和兩個讀書的女兒,一家四口因殘、因學致貧。去年,駐村幹部積極協調,幫助侯光會落實了多項教育扶貧政策,今年又與結對幫扶責任人一起,引導他的妻子進入本村子曦蔬菜合作社就近務工。如今,夫妻二人共同掙錢養家,侯光會身上的擔子減輕不少。他笑著告訴記者:“孩子們有學上,老婆有活幹,這日子總算過踏實了!”

侯光會一家人的改變是茶花村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的生動縮影。該村積極幫助子曦蔬菜合作社發展壯大,今年再擴充300多畝蔬菜種植面積,安置村民就業人數就能增加到100人,預計全年向村民發放工資將多達100萬元。

扶貧先扶志,扶勤不扶懶。潭橋村駐村幹部樂當“鼓動員”,去年不僅成功鼓勵135戶有意願和能力的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發放了30多萬元產業幫扶資金,還採取“黨支部+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充分調動3個專業合作社和2個家庭農場,吸納30多戶貧困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大大激發了村民脫貧致富的積極性。

今年3月,潭橋村3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的14畝赤松茸蘑菇蹭蹭上長,日產500多斤,迎來豐收。但由於壺天鎮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影響外銷。駐村幹部與村“兩委”及時尋找出路,多方聯繫後盾單位、扶貧部門、餐飲協會、超市、小老闆、親戚朋友等,不到半個月就幫銷了5000來斤赤松茸,最大限度幫助村民緩解了滯銷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