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經銷商向廠商維權 相愛相殺的詭異關係

5月5日上午,來自全國各個地方的30多家重慶力帆汽車授權經銷商,來到位於重慶市江北區北濱路的力帆中心LFC門前靜坐。維權人員上身貼有“力帆還錢”字樣。現場秩序良好,維權經銷商未與力帆工作人員發生衝突。

維權、退網、跑路……廠商與經銷商相愛相殺的詭異關係,就像是依附在氣場營銷上的塵土,經年累月的堆積,在特殊時期“失控”,引起一陣風暴,隨後不了了之。

利益錯位下的相愛相殺

中國絕大多數經銷商體制都是廠商占主導地位,這種狀況自行業模式出現以來一直維持至今。商務政策制定、銷量指標、產品資源分配都需要緊跟廠商政策。廠商負責生產商品,經銷商負責銷售,本應是上下協同的共生關係,在這種權利失衡情況下,出現利益錯位,轉為相愛相殺。

力帆經銷商向廠商維權 相愛相殺的詭異關係

2009年我國成為汽車產銷第一大國,汽車市場出現一些變化。供求關係發生轉變,傳統經銷商從最初與廠商一體,一榮俱榮轉變為各生歡喜。

此前,經銷商只要保證貨源充足,就可以依附廠商取得利潤。供求關係轉變後,他們要自己爭取客戶、推銷產品保證營收。這樣的轉變衍生出一個問題,無論供求關係如何,廠商的獲取利益的手段都是擴大銷量,而經銷商自力更生,要考慮消費者的需求,制定營銷規劃完成銷量,這樣導致雙方的矛盾誕生。

指標、價格、權利

價格是影響二者關係的關鍵因素,而在廠商與經銷商複雜的關係中,價格有量種不同的體現。

首先,經銷商以更低的價格提車要以後期銷量指標為代價。廠商每年的銷量目標都在提升,很多廠商的銷量目標不切實際,分配銷量任務時整體評估地區市場容量,平均分配,很多經銷商的能力被擴大,難堪重任,苦不堪言,就像曾經的比亞迪經銷商退網門。

力帆經銷商向廠商維權 相愛相殺的詭異關係

經銷商與廠商的合作合同早在授權時已經確定,想要成功退網需要雙方意見一致,進退兩難的經銷商為衝業績,拿到返點,往往選擇拋售產品。依據《2018年汽車經銷商對廠商滿意度調查報告》,57.3%的經銷商代理的主要產品的市場價低於廠家的批發價,主要產品銷售不賺錢。27%的經銷商2016-2018年三年全部虧損,僅有29%的經銷商能夠連續三年盈利。38%的經銷商投資回報期在6年及以上,僅23%的經銷商投資回報期在3年及以下,如何在降價與盈利之間保持平衡,是經銷商日夜追問的問題。

另外,成交價過低,經銷商拿不到產品合格證,進一步導致消費者與經銷商之間出現交易障礙,激化經銷商與廠商的不愉快。

其次,不同經銷商之間價格差異,促使行業後天發育畸形。實力強的利用價格戰阻擋無法降價的經銷商,實現市場控制。

對應渠道的差距,廠商可以授權無數經銷商,而一家經銷商能銷售的品牌是有限的,雖然2017年新《汽車銷售管理辦法》釋放了經銷商的多品牌共同營銷權利,但是賦予廠商獨立展位權,這對經銷商的自身規模提出考驗,無法按規定銷售多個品牌,經銷商只能膽戰心驚的銷售單一品牌,風險不言而喻。

行業不景氣

2018年,中國汽車行業遭遇了28年來首次銷量負增長,經銷商維權、退網事件發生得格外多了起來。比亞迪、Jeep 、寶沃、觀致、東風標緻,甚至連沃爾沃、英菲尼迪、奔馳等豪華品牌。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1-3月,中國汽車總計銷售637.2萬輛,同比下降11.32%,乘用車銷售526.3萬輛,同比下降13.7%。這表明進入2019年以來,這場汽車業的“寒冬”仍在持續。

整個行業的“寒冬”帶來的經濟壓力,給依賴銷量的經銷商帶來巨大壓力,未來汽車銷量持續低迷,經銷商的生存壓力不斷增加,促使其與廠商之間不穩定情緒爆發。《2018年汽車經銷商對廠商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汽車經銷商對廠家滿意度平均值為66.2,相較於前兩年下降了4.6個百分點。2019年第一季度,經銷商與廠商之間頻發的維權新聞,證實了雙方關係持續惡化。

力帆經銷商向廠商維權 相愛相殺的詭異關係

固有矛盾遇到行業銷量低迷,經銷商的盈利模式遭到挑戰,可以預見今年的經銷商“反抗”概率大大提升。未來,低速增長將是國內汽車市場的常態,如何解決經銷商與廠商之間的矛盾,需要雙方達成共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