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九大權謀之術

“在我們的歷史裡橫躺著我們未來的秘密。”對歷史的梳理和解讀不是為了消遣和娛樂,而是為了燭照我們的今天和明天。我們總結中國歷史的九大權謀術,旨在以古為鑑,警示今朝,昭示未來。

1.陰陽之術

在權謀領域,陰陽之道講的就是表和裡的關係。從狹義上講,權謀領域的陰陽之術就是“以表蓋裡”之術,以陽飾陰,用表面的陽隱藏本質的陰,用表面的現象迷惑對方、保護自己。

《三國演義》裡談到的劉備陰以謀曹操而陽以結之的故事,足以給我們解釋什麼叫陰陽之術。

曹操和劉備誅殺呂布之後,回到許昌見漢獻帝,漢獻帝認劉備當了皇叔。曹操下屬勸曹操篡位以行“王霸”之事,曹操為了試探人心是否歸附自己,於是設計進行圍獵,想在圍獵過程中觀看動靜。

在圍獵中,曹操借天子的箭射死了獵物,人們誤以為是天子所射,於是向帝高呼“萬歲”。曹操縱馬而出,擋在漢獻帝面前接受人們的歡呼,關羽大怒,要上前斬曹操。劉備急忙示意不可。劉備欠身向曹操稱賀道:“丞相神射,世所罕及。”回來之後,關羽問劉備,曹操如此猖狂其君罔上,怎麼不讓我殺了他?劉備說,怕一旦殺不成曹操,反而傷了天子,並且害了我們自己,“且宜秘之,不可輕言。”他告誡關羽,要秘密圖之,不能輕易對別人說。

漢獻帝寫了個血詔藏在衣帶裡給了國舅董承,讓他想辦法除掉曹操。董承把劉備請來,讓他入夥。劉備便在義狀上簽字畫押,共同反曹,並說:“切宜緩緩施行,不可輕洩。”

劉備暗中和董承相約反曹,表面上卻裝出胸無大志的樣子,學老百姓在園子裡種菜。關羽和張飛也被劉備的陰陽之術迷惑了,責備他說:“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學小人之事,何也?”

中國歷史上的九大權謀之術

曹操看到劉備種菜為樂,對他比較放心;但是,又深知劉備素來長於以柔克剛,就借青梅煮酒之際敲打劉備。劉備隨機應變,沒有露出馬腳。之後,劉備恐怕事情洩露,就以截擊袁術為由帶著兵馬逃了出去。劉備之所以能夠“撞開鐵籠逃虎豹,頓開金鎖走蛟龍”,靠的正是他的陰陽之術。從“陰”來說,劉備簽署了“衣帶詔”,心中想的是殺曹操為民除害;從“陽”來看,劉備還與曹操青梅煮酒縱論英雄,將真實意圖瞞了個結實。

2.虛實之術

所謂虛,就是沒有;所謂實,就是有。需用實的時候就用實,該用虛的地方就用虛。掌握了虛實之術,就掌握了有無之道。

在中國近代史上,曾國藩是一個深諳虛實之術的人。曾國藩早年仕途得意,十年七遷,從七品遷為二品大員;後來,太平天國起義,曾國藩辦起了地方團練,並發展壯大為湘軍,成為倍受清政府倚重的力量。同治三年,曾國藩率湘軍攻陷天京,太平軍失敗。當時國家動盪,人心思亂,曾國藩手握重兵,若有異志,也是可以為之的。但是,曾國藩在手握重兵之際,選擇了自剪羽翼、上疏自請撤軍的道路。清政府奏準裁撤。

曾國藩靠部隊以軍功起家,功成名就之後,又主動上疏裁撤軍隊,從他這一發一收之中,可以看出是一個精通有無之道的人。從當時的形勢來看,沒有部隊,就絕不可能在太平天國之戰中脫穎而出,所以,曾國藩極力發展部隊,利用“有”來謀求自己的進步,被清政府授以兩江總都之職,並以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可謂一時間權傾內外;在太平天國失敗後,曾國藩通過上疏裁軍,顯示忠心,消解了清政府對他的猜疑和忌憚,贏得了慈禧對他的信任和進一步賞識。緊接著,清政府曾國藩為一等勇毅侯,使其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正是憑藉著“無”,曾國藩才進一步實現了“有”。可以說,只有像曾國藩那樣參透有無,熟練運用虛實之術的人,才能安然渡過盛名之下的後半生並得善終。

3.迂直之術

迂,就是迂迴;直,就是徑直。迂直之術,簡單得說,就是要學會化直為迂,以迂為直。

“隆中對”的內涵正是“以迂為直”。

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才見到他,就向他說:“漢朝的統治崩潰,董卓、曹操這些奸臣先後專權,皇帝蒙受風塵。我不敢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計自己的力量能否勝人,而想要為天下人伸張正義。請您告訴我有什麼好的辦法呢?”

諸葛亮回答:“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諸葛亮說,曹操基本上統一了中原地區,剿平了袁紹、袁術,在軍事上政治上都佔據很大優勢。從劉備來說,如果想成就霸業,匡扶漢室,當然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直接把曹操趕下臺。但是,此辦法根本無法實現。因為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只有先自己穩住陣腳,不被消滅,才能夠談得上進一步發展壯大,才能夠消滅對手。如果操之過急,不僅不能夠消滅對手,反倒會被消滅。這就是“以迂為直”的辦法。具體到劉備當時的情況和天下的具體形勢,就是北讓曹操之鋒芒,東結孫權為助力,向西發展自己,趁勢佔據荊州和益州,發展壯大自己。等到自己發展壯大起來,有了實力跟曹操一決高下,實現剿除曹操、復興漢室、成就霸業的目的了。

中國歷史上的九大權謀之術

4.長短之術

在權謀之術中,長短之術強調的就是要用所長、固所短之意。具體來說,有揚長避短、固長補短和以長擊短三種變化。

李世民在當皇帝之前,曾和哥哥即李淵長子李建成爭天下。

李建成有著先天的優勢:身為長子,繼承皇位天經地義;李淵的四子齊王李元吉和宰相裴寂也支持他。李建成也有著先天不足:軍功不如李世民大,名望不如李世民響亮,人才不如李世民多。李世民的強項在於手下人才濟濟,弱勢在於被李建成搶了先機做了太子,局面上稍稍處於被動。

李建成和李世民各有長短,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權力角逐。李建成曾想暗中殺害李世民。暗殺不成,又利用身份之利,多次在李淵面前中傷李世民,同時廣佈眼線,買通李淵身邊的近侍和嬪妃,為太子大唱讚歌,並極力詆譭秦王。李淵開始對李世民產生不滿,把他身邊的幕僚一一調走,以剪除羽翼。房玄齡和杜如晦都被迫罷官。 形勢對李世民極其不利。李世民派尉遲敬德去請房玄齡和杜如晦一起謀劃對策。杜如晦建議李世民先發制人。李世民聽從建議,派武將尉遲敬德在玄武門埋伏,襲殺了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這就是著名的“玄武門之變”。不久,李世民繼承了皇位。

李世民多年從軍打仗,手下謀臣勇士如雲,這是他角逐天下的長處所在。李世民利用文臣為其謀劃方略,利用武將為其負責實施,最後,運用自己所擅長的“武鬥”手段,解決了太子建成。這個案例,就是長短之術的具體運用。

5.奇正之術

中國歷史上的九大權謀之術


通俗來講,堂堂正正謂之正,出其不意謂之奇,也就是說以力較力,用硬碰硬,這就是正;用謀較力,攻其不備,這就是奇。

康熙擒鰲拜,用的就是奇正之術。鰲拜是順治帝留下的顧命大臣之一,想要獨攬大權,排擠其他幾位大臣,最後成了一個呼風喚雨的權臣。康熙早就瞭解,歷史上出現過無數權臣殺幼帝另立太子的故事。為了避免此類事情在自己身上重演,奪回旁落的大權,康熙決定除掉鰲拜。

按照一般的路子,皇帝要廢掉哪個大臣,一紙詔書即可辦到;但是,鰲拜在朝廷上勢力盤根錯節,如果堂而皇之消去其權的話,很可能引起反撲。因此,只有出奇制勝。康熙先不動生色地將鰲拜的黨羽以各種名義派出京城,逐步削弱他的勢力;之後,康熙暗中動作,收人心植勢力。一切準備就緒後,康熙八年五月,皇帝將善撲營官兵埋伏宮中,並下旨令鰲拜進宮議事。鰲拜進入皇宮,被康熙逮個正著。隨後,康熙宣佈鰲拜結黨營私“以欺朕躬”,將其定罪。

康熙廢鰲拜的故事,運用的就是奇正之術。首先,在鰲拜實力強大之時,無法以力對力,只得設謀抓之,這就是康熙的用“奇”;等到把鰲拜逮捕,康熙先是公佈了鰲拜的罪過,又派議政王大臣審問鰲拜之罪,並依法剝奪鰲拜的權力,且從輕而處,將其圈禁起來。康熙剛柔並濟、奇正互用,尺度、分寸把握極為到位。

6.進退之術

進退之術,講的就是“得”和“失”。物極必反,盛極即衰,在發達時要懂得自抑、謙和,留有餘力,退後一步以求穩妥,這才是真正的權術,是人生的大智慧。

張良是戰國末期韓國人。《史記》記載,張良的祖父三世為相,其父二世為相,張良一家五世為相,為韓國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由於韓國地處諸侯之間,加上國王昏庸無能,最後,韓國第一個被秦國所滅。張良身兼喪國之痛,舍家財而尋攬天下英雄,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事敗後,流亡下邳,得到黃石公老人所傳《太公兵法》。

張良參加秦末農民起義後,先輔佐劉邦攻破咸陽,再助劉邦打敗項羽,一統天下,可以說,為劉邦稱帝立下了不朽功勳。但是,當劉邦分封天下準備厚賞張良之時,張良拒絕了劉邦的好意,只接受了很少的封賞。之後,張良逐漸淡出政壇,很少過問政事。正因為張良早就參破了人生的得失,深知權力鬥爭的險惡,所以,他才能從“帝者師”退居“政治顧問”,並最後安享晚年,壽終正寢。

反觀韓信,劉邦打天下,在軍事上多虧韓信之力,而且,韓信垓下之戰殺死項羽,為大漢立下不朽之功,賞無可賞。但是,韓信並沒有看破人生的得失,對於權力過於執著,不知道退就是進,失就是得,反而一味求進,結果被呂后殺害。一代英才,死於婦人之手,可悲可嘆。

7.韜晦之術

進退之術講的是進和退,韜晦之術講的則是“顯”和“隱”。韜晦之術在時機不利的時候運用,是防禦手段的一種。

司馬懿和曹爽都是魏明帝託付遺孤的大臣。曹爽弄權,很快就把司馬懿排擠出權力核心。但是,由於司馬懿多年帶兵,麾下能人才子眾多,曹爽放心不下司馬懿,所以,就派李勝去試探司馬懿。當時,李勝正要出任幷州刺史,於是藉機到司馬懿家辭行。司馬懿裝出身染重病的樣子,氣喘吁吁地說:“我年老體病,恐怕就要死了。你這次到幷州任刺史,幷州靠近胡地,要加強戒備。我死了,就把我的兩個兒子託付給你了。”李勝說:“我是去荊州,而不是去幷州。”司馬懿假裝聽錯了話,問:“你要去幷州?”李勝又說:“是荊州。”李勝回去稟告曹爽說:“司馬公只比死人多一口氣,形神早已分離,不用擔心了。”李勝不僅被司馬懿上演的假戲欺騙,而且還真的誤以為司馬懿大病將死。曹爽因此放鬆了對他的戒備。司馬懿暫時在政治舞臺上銷聲匿跡,曹爽則更加猖狂。不料,司馬懿趁曹爽陪皇帝掃墓的機會,突然發動了政變,奪回了大權,將曹爽逮捕並最後殺害。

司馬懿運用的正是韜晦之術,欺騙了曹爽,使其放鬆了警惕。

8.借力之術

力有不逮的時候,就需要向別人“借力”。在權謀鬥爭中,總會有敵、我、友三方,從朋友那裡借得力量來發展壯大自己,或者藉助別人之力打擊對手,這都是借力之術應有之意。

清興之時,努爾哈赤曾帶數萬精兵犯明,但三次遭到寧遠守將袁崇煥的阻擋不得寸土,自己反而在戰爭中受傷。努爾哈赤壯志難酬,又加上傷勢嚴重,不久之後就死了。皇太極繼位以後的第二年,揮師南犯,結果又被袁崇煥打敗。皇太極回去之後,秣馬厲兵,苦苦準備數年,再次率兵攻打明朝。此次,他避開袁崇煥,從內蒙一線越過長城,繞道山海關後方,長驅而入,直撲北京。袁崇煥聽說之後,急忙率部勤王,在京城廣渠門外列好陣勢,將奔襲而來的清軍打敗。皇太極要想奪取大明天下,就必須得除去袁崇煥。而袁崇煥在戰場上很難打敗。既然力取不行,只好智取。於是,皇太極定下借刀殺人之計,收買明朝宦官,讓他們向崇禎告發,說袁崇煥讓滿兵入關,是自己想當皇帝。崇禎政治經驗缺乏,聽了宦官誣告之後勃然大怒,立即將袁崇煥下獄問罪。最後,決然地將袁崇煥斬首。皇太極打不過袁崇煥,但是,他借崇禎之刀除去袁崇煥。皇太極“借力”之術直接造成了明朝自毀樑柱,為清朝入關奠定了基礎。

9.任勢之術

“勢”指的是形勢、外在的條件等因素。“任勢”,說得就是要積極主動地營造有利條件,善於抓住轉瞬即逝的時機,努力發展自己,或者積極打擊對手。有了“勢”,就能夠讓自己的實力呈幾倍甚至幾十倍地增長;沒有勢,則很可能出現力氣大但反遭束縛的情況。

秦朝末年楚漢爭霸時期,劉邦和項羽勝負的關鍵之一,就在於二者一個善於力取,一個善於任勢。

中國歷史上的九大權謀之術

秦朝滅亡後,項羽攜鉅鹿之戰的赫赫威名,自封為西楚霸王,分封19個王國,將劉邦趕到荒蕪的巴蜀之地當漢王。項羽軍事實力強大,但是為人剛愎自用,他焚阿房宮,殺害義帝,分封不公,失去了諸侯國的支持。雖然項羽軍事力量強大,但是,在人心方面、力量支持方面卻受到很大限制。反觀劉邦,他為人外表寬和,而且善於團結人,善於爭取民心。入關之初就約法三章,廢除秦朝苛法。廢掉秦王之後,又還軍霸上,與百姓秋毫無犯。義帝死後,親自為義帝發喪。爭取了彭越和英布為後援,使他們能夠在楚漢對陣時不斷騷擾項羽。這樣,劉邦雖然軍事力量不如項羽,幾次都被項羽打得丟盔棄甲落荒而逃,但是,他善於任勢,能夠巧妙創造有利於自己不利於項羽的條件,並且能夠把握時機實現雙方力量對比的轉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