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没有善与恶,人性才有


技术没有善与恶,人性才有


技术没有善与恶,人性才有


新商业进化论·021期

第 3567 篇深度好文:4112 字 | 6 分钟阅读

“智慧社会将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成果。科技向善,才能造福人类,未来,共建一个智慧包容、可持续的智慧社会,将是大家共同的追求。”

2019年5月8日,在福建福州市举办的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说道。

中国的数字化进程正在全面展开,智慧社会将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成果。

马化腾说,产业互联网、智慧政府和智慧社会牢牢不可分,其核心就是信息化。

目前,GDP总量的三分之一是依靠数字技术来实现的,数字经济正在飞速发展。

技术没有善与恶,人性才有


而产业互联网也正在成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重要载体,工业互联网是产业互联网的主力军。

伴随着中国消费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将借助数字技术催生很多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

中国门类齐全、种类丰富的传统产业体系是最有优势借助数字化技术率先打通从消费到生产的领域,产业互联化,将推动共建数字生态。

同时,数字政府正在成为推动数字中国政务建设的高质量的重要抓手。

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是背后政府管理方式、业务流程和基础架构的转变,把互联网思维引入政务,把群众爱不爱用、群众需求导向作为衡量的标尺。

一、AI:将成为企业标配


“技术创新打造中国特色‘智能盛宴’”,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说。

互联网只是‘前菜’,人工智能才是主菜。


技术没有善与恶,人性才有


互联网讲求的是“快”,快速迭代,所以是前菜。但对技术的要求和挑战并没有那么大。

而人工智能是数据、算法和算力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显现出来的就会相对“慢”一些,就像一道小火慢炖的“主菜”,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更长时间的投入,但营养价值也会更高。

而这个由快到慢的过程,恰恰是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影响不断加深的过程。

AI技术的创新已经成为互联网公司的标配。现在几乎每一个互联网公司的主流产品多多少少都有一些AI色彩。

李彦宏认为,这仅仅只是开始,未来越来越多的都会感受到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创新给他们带来的巨大改变。

2018年春节期间,央视与百度合作做春晚红包互动,互动量达到208亿。“数字背后,更直观地显现出‘中国规模’——中国在人口、市场、场景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规模。”李彦宏说。

中国文化、地理等人文基础又有高度一致性,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

技术没有善与恶,人性才有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

另外,中国“先行先试”的政策环境,也在不断缩小跟发达国家的差距。尤其是在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智能交通等方面,我们起步稍晚,但是步伐更快、潜力更大。

李彦宏举例说,2009年,美国的迪比克开始建设第1座“数字城市”,到2016年时,美国总共有335个城市开始实施和规划智能城市。

中国是在2012年12月开始有智能城市的规划,同样,到2016年,已经有597个城市开始试点。

所有这些,都将成为中国立足数字化、以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推进产业变革的优势所在,“过去,技术创新改变中国,并将逐步开始改变世界。”李彦宏说。

二、城市+ AI:打破信息孤岛


峰会期间,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建设成为热点议题。

京东数字科技CEO陈生强表示,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的建设是政府加快推进数字化建设的关键抓手,值得社会各界共建。

“当前市场上不同的智能城市服务商基本上处于比较割据的状态。”作为行业一线的耕耘者,陈生强看到了数字化进程中的一些问题。


技术没有善与恶,人性才有


京东数字科技CEO陈生强

他说,云计算厂商、信息集成商,以及一些电子政务、安防、交通等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彼此之间互不关联,各建各的,整个城市陷入支离破碎的信息孤岛,烟囱林立。

这不是一个真正能够驱动整个城市实现智能化的有效模式。

陈生强建议,作为智能城市建设的主导方,地方政府应该找到一个抓手,来实现整个城市信息的互联互通,让整个智能城市在一张网上。

利用数字科技实现数字经济,数字科技公司要与实体产业共建,市场各方需要持有开放的心态,在多方共建的基础上,行业各方将实现互惠共赢,共同去分享产业成本降低、效率提升和终端用户体验升级所带来的增量价值。

三、教育+AI:1对1因材施教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云化等技术的到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设备的大规模普及4G、5G等移动网络资源不断迭代,数字化、移动化的在线1对1教育学习模式,已然成为家长和学生们的首要选择。

据相关机构预测,2019年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700亿元,实现16%的高速增长。

“相较于传统教育模式,在线教育具有学习时间有效化、学习地点无限制、内容针对性强、在线互动效率高、可重复学习等优势。”海风教育创始人兼CEO郑文丞分析说。

海风教育独创的“智能教学+真人教学”双引擎教学模式,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每一位中小学生定制个性化专属学习方案,对推动传统“被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向“互动式”在线1对1教学模式的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AI,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化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持续突破与应用,使得人工智能与在线教育之间的结合成为了教育行业的主流趋势之一。

学生的学习过程将趋向于多维度化,知识点也将以更加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进行传递。效率的提升在降低了学习的门槛同时,也让知识获取变得更为简易。

教育+AI的打造,离不开海风教育等领军企业多年来坚持不懈的投入和实践。海风教育耗时四年、投入数以亿计经费所研发出的——K12在线教育行业首个落地AI应用成果“好望角”,就是其中的代表性成果。

“好望角”系统是让1对1式的因材施教真正开始着陆的AI应用成果。

它在四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AI赋能,让每一位老师精确掌握孩子学习情绪和专注程度;AI激励,让每一位孩子持续专注于课堂上的学习;


技术没有善与恶,人性才有


海风教育创始人兼CEO郑文丞

AI督导,全方位展示教师教学过程,让课堂更透明、让家长更放心;AI分析,持续输出课堂改进建议,普及因材施教。 

教育千百年来都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合理性,有些偏远地区教育供需更是严重失衡,即“好的教师少,学生多”。

AI赋能教育的出现,让教师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与学生深入交流、创新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让教育这件事变得更平等、更美好——这不仅是一项科研成果,更是让教育有了无限可能。

四、搜索+ AI:让你了解更完整的世界

巧合得是,GoogleI/O 2019大会也于今日开幕,全球AI第一大厂秀出其最新黑科技,Google用行动诠释科技向善。

Google CEO桑达·皮猜说今年Google I/O视觉能力与众不同,比如观看方式加入了AR体验,通过手机,利用一个App就能身临其境、解答一切。

技术没有善与恶,人性才有

Google CEO桑达·皮猜

这一看似很小的举动背后,折射出的是Google的初心和使命: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都能访问并从中受益。

桑达·皮猜先从去年推出的谷歌信息流说起,虽然这还遭到李彦宏感慨——谷歌学师百度,但桑达·皮猜解释,希望能在准确搜索之后,进一步让用户更完整了解世界。

比如,你Google一下搜索黑洞,Google AI就能给你推荐相关新闻,包括给出一条完整的信息流时间线,展示黑洞是如何被发现的。

技术没有善与恶,人性才有


其中,Google还解锁了越来越多的视觉能力,让用户想要的信息更直观准确呈现。

比如利用AR视觉能力,搜索不仅准确提供结果,还能360°全面了解。

比如,你想买一双鞋或者想了解大白鲨,除了看到的一张图片外,是不是还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谷歌说GoogleLens——智能拍照\图搜应用,为此而生。而且不是拍照识别那么简单。

现在GoogleLens还能做更多。

拍菜单,自动显示大众点评高赞菜,拍小票,自动计算金额和小费。

Google Lens只是入口,还结合了诸多其他Google App的能力。

比如地图、翻译、大众点评……一个入口背后,集齐谷歌全家桶能力。

如果你不识字,是否能享受到AI福祉呢?用Google Go就可以了。

通过GoogleGo,即便你不识字,你只需要用手机拍照,然后让手机自动朗读出来,用智能手机了解想要了解的一切,线上线下都可以。

目前,GoogleGo已经包含印地语、中文在内的10多种语言。谷歌团队将GoogleGo整个大小控制在100kb以下,35美元价位(200元)的手机,有摄像头就能使用。

真正做到用得起、用得好,一款Google Go在手,世界说走就走。

除了视觉,AI在语音语言方面的能力也更全面。

2018年,Google推出了震惊四方的打电话AI系统Duplex,并一年内实现了全美40多个州的商用。今年,Google会把这项功能扩展到网络上,叫做Duplex on the web,帮你租车、预订电影票和餐厅座位。

比如你想租车,用Duplex打开租车公司的网站,这个AI就能代替你填写所有必要信息。在提交订单之前,人类只需要核对一下信息点击即可。

Duplex还可以理解日历行程信息、Gmail邮件内容,自动在填写订单时补全信息。

怎么说呢,虽已过当红阶段,但Duplex变得更强更务实。


而Duplex之源——Google AI助理Google Assistant也有大进展。

Google宣布升级AI语音助手,并把语音交互能力完全放入手机。

也就是说,整个过程完全不用上手,也不需要反复唤醒词汇,语音交互就能实现对手机的全过程操控。而且,语音识别速度保持在1秒内,比用手更快。

五、科技向善,善是什么?


“科技向善”,这不是腾讯第一次提这个说法,实际上,2018年张小龙就有提到“善良比聪明更重要”。

那么,“科技向善”的本质是什么?“本质上是技术伦理或科技伦理问题。”天奇创投基金管理合伙人说。科技伦理方面的争议很多,大家争议的不是科技要不要善,而是善的定义。

其实,技术没有善于不善,比如人类发明了核,有人用来造导弹、原子弹,有人用来发电。

听上去发电是善的,原子弹是恶的,但核电站一旦泄露也是恶的,而原子弹出现后,世界上大规模的战争消失了,反而变成了善。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需要承担很大的社会责任。”魏武挥说。比如微信已经涵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时,就不是善和恶的问题,而是需要谨慎。

作为中国领先的科技企业,在新技术的研发和使用上保持审慎的态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技术没有善与恶,人性才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