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多營銷案例,或許這個會給你啟發……

新的媒體隨著技術的發展會層出不窮,但品牌推廣未必要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新媒體上,舊媒體、傳統媒體的改造也許也是一種營銷趨勢,而且利用的好,也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下面是幾個M姐覺得挺有啟發的案例:

案例一:得到APP——菜市場經濟學

辦展覽、搞快閃活動其實是常見的宣傳套路了,但是得到這次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它把展覽搬到了一個菜市場,可以說是拓寬了營銷人員對傳播媒體的認知了。

那麼多營銷案例,或許這個會給你啟發……

得到這次做的菜市場經濟學主題展是為了推廣其APP中的一項經濟學付費專利及其專欄作者的書。生活中的經濟學在菜市場正好可以非常接地氣的體現出來,主題和形式的契合度非常高,不會讓人產生“只記住了展覽卻沒記住品牌”的營銷痛點。

得到這一波操作讓我們發現,我們生活周邊還有許多的傳統場景其實都可以挖掘,比如說城中村、許願樹、景點、大型超市、工業區、步行街等等,只需要對宣傳主題與場景相匹配,都可以作為媒體渠道進行合作或者投放。

推廣並非一定要在抖音上面拍短視頻,在線下包裝個菜市場做主題展一樣能起到很好的宣傳效果。

那麼多營銷案例,或許這個會給你啟發……

案例二:支付寶-公交廣告牌的自導自演

前不久支付寶做了一波公交廣告投放,廣告畫面以聊天對話界面(看著很像微信的UI)的形式,言簡意賅地表現出了支付寶的各種便民用處。

畫面的內容和設計沒太多可說的,因為這種對話框形式已經非常多見了,沒啥毛病也沒特別驚豔。

那麼多營銷案例,或許這個會給你啟發……


那麼多營銷案例,或許這個會給你啟發……

但似乎是支付寶官方事先做好的策劃,投放的公交站臺廣告被路人在對話框中寫上了一些塗鴉文字,讓事情變得有意思起來,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圍觀和主動傳播。

那麼多營銷案例,或許這個會給你啟發……

那麼多營銷案例,或許這個會給你啟發……

塗鴉的形式挺有新意,雖然這似乎不太文明,而且也不是首創,如果真是支付寶官方策劃的話,那這種形式目前很少見到被使用。

路人塗鴉“段子”的形式,讓公交站臺的廣告變得互動起來了,而且成本非常低,引發關注帶來的收益,要遠遠超過上面塗寫幾個字。小小几個字,讓傳統媒體出現了新的魅力。

其實在公交站臺、地鐵站臺等廣告位上做出互動並不少見,有些是通過使用電子顯示器、感應器的形式與路人進行互動,有些是在廣告位中放置裝置而不是平面海報,有些是在廣告畫面中加入鏡面或哈哈鏡的特殊材質進行互動……但這些手法的成本都遠遠超過支付寶這次的塗鴉留言。

支付寶通過媒介形式的創新,達到以小博大的傳播效果。而重點在於,在這類營銷推廣中,傳統媒介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在是失效的,賦予更多拓展性的玩法,也許會讓傳統媒體比新媒體更有效。

兩條營銷啟示 :

上面這兩個案例都是通過傳統媒介的形式創新,從而達到傳播層面上的四兩撥千斤。

一、硬投放已經失效,軟投放才是出路

媒介價值在於覆蓋量沒錯,但是光看覆蓋量的“硬投放”已經在互聯網時代掀不起什麼波瀾了,用戶注意力的碎片化其實讓所有媒介的效果都大打折扣,生硬的投放效果必然不會好。

我們應該找到“軟投放”的路徑,把媒體從一個硬性曝光渠道,變為可互動、可引起主動傳播的內容形式。

那麼多營銷案例,或許這個會給你啟發……

因此在做營銷推廣的時候要更注重媒體運用上的創新,不要抱著只是買渠道、買量的思路去看待媒介採買,而是想方設法在媒體運用上造出影響力。無論是像得到APP一樣找到日常中忽略的傳統場景加以利用,還是像支付寶一樣做媒介內容的互動創新,都能以小博大。

二、傳播的目標就是造事件

其實上面這兩個案例中,活動、投放本身的人群覆蓋面並不大。得到APP的菜市場經濟學展覆蓋量再大,也就是周邊居民和忠實用戶;支付寶公交站臺廣告覆蓋量再大也就是投放區域附近的人群。

這些投放都有明顯的渠道平臺壁壘,但突破渠道壁壘的方式就是形成事件,只有形成了影響力事件,信息傳播的層級就會打開,形成大範圍的跨平臺傳播。

那麼多營銷案例,或許這個會給你啟發……

所以實際上得到APP也好,支付寶也好,也許不會太在意渠道覆蓋量有多少,更多的是把它做成個營銷事件,引導媒體、自媒體主動報道傳播,這才是這一輪推廣想要達到的傳播效果。

結語

當眾人都在喊傳統媒體已死的時候,得到、支付寶們讓我們知道“原來傳統媒體還能有這種玩法”。其實媒介已經不能簡單理解為傳播渠道了,它更多的嵌入到了傳播事件的閉環當中,成為影響力事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這個視角看,我們不要去抱怨媒體失效了,而是根本就沒有把它利用好。

老話說:先栽梧桐樹,鳳凰自飛來,或許就是這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