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社會有三分之二的人沒有幸福感,你認同嗎?為什麼?

神采飛揚的青春阿飛


假如是真的,那三分之二的人的感覺有可能有誤。為什麼?男人女人感覺不同。男人與男人感覺也不同。假如你是個男人,應該有上蒼賦給你的邏輯思維,哲理,情義。你應站在這個基礎上來衡量人的幸福與不幸福。縱觀地球村,弱肉強食無處不在。號稱民主,自由,獨立,人權的政府動不動就以莫須有罪名發動對他國的戰爭,殺死他國領導和間接殺死他國人民。比如說,伊拉克因戰亂死去的數十萬人民。在地球村的大背景下,我們應當是有幸福感的。在我國的小背景下,雖然財富掌握在少數人手裡,但國家沒阻止你成為億萬富翁,至少,國家對人們是公平的。國家儘可能解決了絕大多數人的溫飽,人們應有幸福感才對。為什麼?有人問普京什麼是幸福?總統回:活著就是幸福。做人,做男人,對事判斷要有分寸。我什麼也不是,就一個普通人而已,並非要說誰或贊同誰。平平安安,有地住,飯,肉,白菜管夠,就有幸福感。為什麼?人生苦短,洋房,汽車,金銀財寶,生不帶來,走不帶去,一場雲煙,不要太在意。為什麼?因為我們還活著。


手機用戶52083046125



心醉月光情


改革開放四十年了,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提升,基本上可以講是豐衣足食了。但是人們卻感覺不到這種變化,很大一部分人卻認為幸福度不僅沒有提高,反而下降了。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據我個人分析,大概有以下幾種原因。

1、在改革開放前似乎沒有公務員、事業單位、企業之分,沒有私企老闆,大家都差不多,貧富差距不大,無處比較,相對心理比較平衡。

2、改革開放後有了公務員、事業、企業之分,貧富的差距遂步拉大,於是一部分人的心理開始不平衡。

3、由於體制的改革,很大一部分人下崗。原本旱澇保收的工作失去了,要另尋他業,一時很難適應。

4、大部分的企業工人和其他的打工者,幹著最苦最累最髒的工作,卻連最基本的休息、醫療、孩子的就學、住房都得不到保障。幸福感就相對降低了。

5、從現狀講,國家所有的財富90%掌握在10%的人手中,90%的人只掌握著10%的財富。貧富差距大了,人們的幸福感也就相應下降了。

我相信以上的現象是暫時的,國家的經濟在發展,體制改革和各項政策、措施在不斷完善,在黨和國家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人們一定會過上富足幸福的生活。


陶田福


公理公道的說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沒有真正的幸福感!主要是因為未來的不確定性和沉重的生活壓力!房價物價上漲遠超過收入的增長,孩子上學難,上學貴,老人養老難養老貴,群眾看病難看病貴,醫生拿回扣,一般人不敢生病,一生病直接讓你返貧一夜回到解放前!另外,當今社會三觀不正,一切向錢看,親情、友情淡化,親友間攀比之心嚴重,導致大多數人並不是發自內心的快樂!

本人現在40歲,有房有車,有存款,沒貸款,按道理說應該很快樂,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怎麼也找不回那種20年前的快樂,總有一種莫名的焦慮和不安⋯


永遠的小馬哥123


小編提這個問題不覺得有些盲人摸象嗎?你提的現實社會有三分之二的人沒有幸福感,指哪些方面?你知道富人為什麼不能放鬆自己,因為他不知道什麼是貪婪,貪得無厭的人有幸福感嗎?窮人為什麼過得很快樂,因為他懂得什麼是知足。這就是幸福。關於這個話題要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要從精神、物質、財富、思想等多方面考慮。

一:精神方面

六七十年代,物質匱乏,人們餓得肚皮貼到脊樑骨,吃了上頓沒下頓,有的人甚至連煤油燈也用不起。晚上坐在院子喝稀粥,粥很稀,月亮在碗中寂寞的晃盪著,省吃儉用贊幾個皺巴巴的零碎錢也供不起一個孩子上學,更何況幾個孩子。但是有一部分人覺得這個時期雖然窮,但有實幹精神,從表面上看人人平等、公平,不存在貧富差距,這種阿Q精神勝利法就是一種幸福感,所以這部分人懷念過去這段日子。

二:物質方面


鄧小平提出了包產到戶,解決了溫飽問題,是中國人民富起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他提出的改革開放、發展才是硬道理,使中國的經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縮短了和發達國家的差距,國富民強,有目共睹,別人沒做到,只有鄧公做到了。必定民以食為天,倉廩實而知禮節,大部分人認為這就是幸福感。但有小部分人認為現在貧富差距日趨嚴重,不公平,自己沒過上富人的日子,他們整天怨天尤人,好逸惡勞,好吃懶做。他們認為沒有幸福感。

三:思想方面

窮人說:有錢就是幸福;盲人說:能看見就是幸福;乞丐說:有飯就是幸福;光棍說:有老婆就是幸福;病人說:健康才是幸福。目的全達到了,幸福嗎?不一定。其實幸福是一種心態,領悟到了,就是幸福……

四:貢獻方面


教師用自己的平凡與偉大放飛出一個個年輕的夢想。這就是他們的幸福。

科學家發明和創造,給國家和人類創造了幸福,他們認識這是幸福。

醫生挽救了一個個掙扎在死亡邊緣的病人,他們認為這才是幸福。

作家認為只要有一部好的作品奉獻給人類,這就是幸福。

總而言之:幸福是什麼?幸福其實是一種心態,要懂得知足,知足常樂。不要和富人攀比,那樣你會活得很累。與其羨慕別人的品位人生,不如把握自己的品質生活。只有這樣,你永遠是一個有幸福感的人。


耕讀傳家gdcj


我很認同這一提法,根本原因是你可以通過自家兄弟姊妹們去找一下答案。我家姊妹五個,全部為下崗工人,除姐妹嫂子退休,現大部分打工自謀生路。都是60後,五姊妹都生的兒子,除一個結婚成家外剩下的都在漂著。雖然通過一二十年的努力個個都買了商品房,但兒輩們都成了房奴,雖然不管大專本科都完成了學業,但都是自己只能混自個。誰買房時都是靠家庭積蓄和姊妹相互湊借,多了沒有,都是二三萬相互借用。我們只是一個普通家庭,想當初父母拿著不多的錢把兄弟三人的婚事辦的風風光光,姐妹出嫁一分彩禮沒要還多少賠上點,現養一個就跟掉進了十八層地獄,你說那來的幸福感!


劍雲28


改革開放40年,我國的科學技術取得了偉大的成果,工業飛速發展,市場繁榮,為什麼那麼多人沒有感到幸福呢?

我們先從住來感受:讓人感到不安的是高房價。今天的城鎮化,一座座高樓是一坐坐壓在頭上的大山,是農民工的血汗注成的。流乾了血汗的農民工累了。高樓並不感到幸福,是辛酸。其二、老幼二代,父子二代相隔兩地,天天都做著牽掛的夢。住得不幸福。

利益分裂使人心分裂,貧富懸之就是人心分裂的證據。人心分裂,失去團結,幸福不起來。

子孫滿堂也是一個幸福的指標。自從強制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子,很多家庭有食有穿有房都不感到幸福。時時害怕失獨,俗話叫做斷種。百般護呵,嬌生慣養,牽掛斷腸啊!

人心變化了,自己感覺不幸福。這是本人的一點看法。


九天130884916


幸福在何方?我怎麼也找不到??一個生病即將奔60的母親生日來臨之際,她淒涼,寒心,一人在外鄉過60歲生日,無朋友,親人的祝福,失敗的婚姻,失敗的母親,失敗的人生,生日來臨淚先流[流淚]準備點什麼自己也吃不下,不如不吃,人生過得沒有盼頭,天下兒女多孝敬父母吧,你們也有老的一天?做人難,做鬼易,多數老人已走到山窮水盡,靠國家?半毛錢的關係沒有?靠兒女?他們為了老婆兒女奔波,根本顧不上老人,兒子怕丟了老婆無法再結婚,百依百順丈母孃家,自己生父母從不過問過得如何?年輕人沒幸福感,老人更沒有什麼幸福????人生走到最後絕望,寒心。





幽蘭澗岸長淡雅又清香


大部分沒有幸福感,實在是因為生活壓力太大而且看不到希望。

現在的人顯然沒有改革開放早期的人們幸福,因為那時候有更大的改變命運的希望,就是是進工廠打工,也能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所以,那個時候,社會洋溢著幸福和成功的喜悅。

現在大不如前了,僅就買房一件事,足以讓大部分白手起家的中青年陷入絕望,即便千方百計借錢交了首付,但整個人都被房貸和債務套牢了。

至於沒有找到高收入工作,沒有能力買房的年輕人,恐怕連結婚都有很大壓力,更不要說什麼幸福了。


李蓬國評論


按正常來說,人們現在應該很幸福了。但不知怎麼了,我就是幸福不起來?不是我們家的條件不好。我是一名教師,妻子工人退休,一個兒子在一所211大學當教師,算一箇中下等家,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吧。可一想到孩子在一,二線城市買房,我們不能動時也需去,也要買房,還有看病,孩子結婚等等,壓力太大了!真的是樂不起來,幸福不起來!想想三十多年前,鄰里關係,親屬關係,同學關係,同志關係,都沒有了!物質極大豐富,精神特別空虛!真的,幸福不是靠物質堆積而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