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手机难以自拔?触屏时代的关键教育,让孩子远离网络沉迷

金庸说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把这句话稍微改动一下,有人的地方就有低头族,想必正在低头看这篇文章的你会会心一笑。地铁上,公交车、商场、办公室、候车室、家,甚至图书馆里,能想到的地方,就能看到低头族。

低头族,也算是个近几年的新名词了。记得十几年前,我刚上大学的时候,电脑和手机都不普及,班里的同学经常翻墙去网吧上网打游戏,一玩就是一个通宵,有同学因为彻夜不停的玩游戏,考试挂了一科又一科,连毕业的学分都没修够,十二年寒窗苦读,结果大学四年彻底凉凉。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的更新速度超过了任何时代,我们的下一代,还没出生就已经沐浴在科技产品的世界里。美国教育学家马可·普伦斯基把在数字科技的包围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称为“数字土著”,而成长环境中没有数字产品的人称为“数字移民”。

数字移民现在已经为人父母,数字土著还在逐渐长成。尽管大多数的父母都是低头族的一员,他们手机不离手,颈椎饱受巨大的压力,他们又希望他们的孩子,这些数字土著们能非常的有自制力,抵御电子设备的诱惑,做正确的事情。

孩子玩手机难以自拔?触屏时代的关键教育,让孩子远离网络沉迷

美国知名教育专家的德沃拉·海纳特,常年从事数字时代育儿方法的研究,她针对如何帮孩子驾驭数字世界提供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办法。她的作品《数字时代的智能联结》在美国广受推崇,被当作教科书帮助孩子应对数字时代的社交和情感挑战。她的最新著作《孩子,别玩手机了:触屏时代的七个教育关键》上市一个月,就直冲亚马逊家庭教育类畅销图书榜,获得全五星好评。

《孩子,别玩手机了》这本书中,德沃拉•海纳特通过触屏时代的七个教育关键,给家长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让孩子摆脱屏幕上瘾。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促使家长深度思考,也让家长走出对电子设备的认识误区,真正的实现育儿又育己。

孩子玩手机难以自拔?触屏时代的关键教育,让孩子远离网络沉迷

当我们为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社交网络犯愁,想尽办法让孩子摆脱屏幕的时候,应该首先问问自己,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电子设备对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01 重新认识电子设备

电子设备是洪水猛兽吗?手机、Ipad、电脑、游戏设备,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一方面,通过移动通讯,我们可以随时联系到几千公里外的亲人朋友,可以随时视频会议,解决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电子设备,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捷。另一方面,有些人对电子设备又过度依赖,甚至到了沉迷的地步,所以社会上才会有像“豫章学院”一样戒网瘾学校的存在。

错的是电子设备吗?不是,是使用电子设备的人出了问题。所以,看到孩子沉迷于游戏,沉迷于网络节目时,不要痛恨电子设备,而是要从人自身寻找原因。正确的看待科技,才能解决对科技过度依赖的问题。

认清电子设备的角色,转过头问问自己,是我们在用电子设备,还是电子设备控制了我们?我们想让孩子孩子放下手机,自己又能否做到呢?

孩子玩手机难以自拔?触屏时代的关键教育,让孩子远离网络沉迷

在《重拾交谈》中,雪莉·特克尔采访了很多孩子,孩子经常会投诉父母不遵守规则。一个孩子说,我跟妈妈说话,她却在给别人发邮件,说让我“等一等”,或者她跟我说话说到一半,就停下来干别的事情,他们经常规定不能在吃饭的时候玩手机,他们自己却常常打破约定。

所以,父母要做的,首先是要正视电子设备,合理的利用电子设备,以身作则,遵守“不插电”的约定,才能给孩子更好的引导。

02 重新认识孩子对电子设备的需求

不管用手机,还是用网络游戏,我们都不能简单的用沉迷来定义孩子。

很多时候,看到孩子玩IPAD,或玩手机,我们就会怒火中烧,发出来自心底的咆哮,“作业写完了吗,钢琴练完了吗,上课学的都会了吗?”这几个问题,让本来轻松和谐的氛围,一下子down到谷底。就好像办公室里的你,刚喘口气喝口水,就收到领导的三连问,“工作都完成了吗?方案确定了吗?客户付款了吗?”

孩子使用电子设备,和我们一样,有他自己的需求。孩子看动画片,和我们追剧一样,一部分是无聊,一部分是想通过动画片里的情节,满足自己的想象。孩子再大些,用聊天工具聊天,玩游戏,发布动态,是他的社交需求。他和朋友联络,和朋友玩同样的游戏,都是为了更好的融入社交的圈子,不让自己落伍。

孩子玩手机难以自拔?触屏时代的关键教育,让孩子远离网络沉迷

重新认识了孩子的需求,才能采取有效的办法,让孩子放下手机。

男孩子大多喜欢看变形金刚类的动画片,喜欢看各种大战的镜头。一集动画片20分钟,孩子看完一集,还想看,不让看就撒泼打滚,各种闹,怎么办?

讲道理?看电视对眼睛不好,我们要遵守规则,孩子也许会遵守,但心里各种不情愿,如果有一天妈妈没在家,电视就停不下来了。

怎样让孩子不沉迷于电视呢?给孩子比电视剧更好玩的体验。喜欢看变形金刚,没问题,变形金刚的玩具,书,装备置办起来,看动画片里的大战,不如来场真人大战,既能保护眼睛,又能消耗孩子多余的精力,还能让家长也动起来,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03 影响孩子,而不是控制孩子

在《孩子,别玩手机了》这本书中,作者德沃拉·海纳特提出了触屏时代的七个教育关键,其中第一个关键就是:影响而不是控制孩子。

孩子玩手机难以自拔?触屏时代的关键教育,让孩子远离网络沉迷

  • 家长以身作则,共同遵守规则

给孩子制定的各种规则,家长能否遵守呢?要求孩子专注,不三心二意,家长自己却边吃饭边刷手机,边跟孩子聊天边回复邮件。这样的以身作则,是无法让孩子信服的。

我们制定的电子设备的使用规范,首先自己要遵守,在约定的“不插电”时间放下手机和IPAD,专注的享受和家人一起的时光,读读书,聊聊天,在“插电”的时间里,专心高效的工作。以身作则,让孩子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也明白,电子设备是为我们服务的,而不是控制我们的工具。

  • 有智慧的介入孩子的网络世界

经常有人自豪的说,“我家孩子特别厉害,玩手机,玩IPAD比我还溜,还能教我怎么用呢。”孩子在某些方面确实比大人更厉害,他们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更愿意尝试,但这并不代表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在网络世界里徜徉,家长需要接入孩子的网络世界,必要时给予指导。

孩子玩手机难以自拔?触屏时代的关键教育,让孩子远离网络沉迷

如何介入孩子的网络世界呢?可以有多种方式,比如通过安装一些APP帮孩子过滤掉一些不适宜的信息,很多视频网站都退出了少儿专用的APP,避免孩子看到血腥暴力的节目。还可以发动亲朋好友的力量,委托和孩子玩同款游戏的亲朋好友在游戏里和孩子互相关注,了解孩子的动态。

所以,家长应该适当的“监视”孩子的网络世界,并及时根据孩子的情绪反应和网络世界的反应引导孩子。“监视”不是介入孩子网络世界的目的,引导才是。

  • 引导孩子建立交友界限

德沃拉·海纳特提出的触屏时代的七个教育关键,关键之六是要引导孩子建立交友界限。

建立交友界限,既包括现实和网络的界限,也包括朋友间交往的界限。

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的社交是不同的,现实世界里,两个人面对面,从对方的语言、神态、肢体动作能清楚的看到人内心的实际想法,但网络世界里,文字和符号是不带感情的,很容易产生误解。

孩子玩手机难以自拔?触屏时代的关键教育,让孩子远离网络沉迷

不止孩子,就连大人也会混淆。比如,给朋友发了一条讯息,久久没得到回复,心里难免会产生奇怪的想法,他是不是不想理我了,是不是我提的问题让他为难了,是不是他有什么别的想法。而真实的情况,极有可能是对方的手机没电了,手机没带在身上,没看到你的讯息。

除了分清网络和现实的界限,也要明确交往的界限,保护自己和对方的隐私。

很多妈妈,喜欢在朋友圈晒孩子的各种照片,吃饭的,玩游戏的,甚至洗澡的,除去安全隐患不说,妈妈疯狂晒照的行为,侵犯了孩子的隐私。孩子间也可能会互传一些不适合公开的照片,家长需要给孩子建立保护隐私的意识,让孩子在安全界限内进行社交,以免出现不可控的后果。

孩子玩手机难以自拔?触屏时代的关键教育,让孩子远离网络沉迷

就像德沃拉·海纳特在《孩子,别玩手机了》中所说,“要想确保你的孩子远离不良体验,最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你是他们的依靠。即使他们做了一些让他们懊悔的事情,你也要让孩子觉得你是他们可以倾诉的人。如果孩子没有被孤立,那他面临的风险就会少一些。”

无论是孩子玩不玩手机的问题,还是其他可能存在分歧的问题,家长要做的,都是要让孩子知道,他是有依靠的。内心充满爱和安全感的孩子,才会有足够的力量去操控电子设备,做好电子设备的管家,而不是被电子设备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