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名化“买短乘长”?客运责任只能中国铁路担!

每逢节假日或春运,连接着“诗和远方”的铁路票总是一票难求。五一期间,全国铁路开行列车9000多列,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1724.3万人次,创历史新高,但也正因为旅客的集中出行,导致了铁路部分区段运能紧张,出现了“失误”——以5022次列车途经站淄博火车站为例,个别车次列车的旅客“买短乘长”的情况致列车超员,结果买了火车票的旅客却不能够正常上车,引得怨声连连。

问题被导向乘客之间的矛盾,未上车者责怪“买短乘长”违背诚信,而上车者则表示一票难求,没有设身处地,换位思考。那么,此次事件的导火索——“买短乘长”的行为,是否违规违法?铁路部门针对此次“买短补长”的旅客除补票外还将加收50%的票款,又是否应证了“买短乘长”必将受到处罚呢?

12306网站客服于5月5日早间证实,五一假期铁路内部临时下发的有关通知——加收50%票款,是因为列车已经超员,而乘客拒不下车,变成无票乘车的状态,所以要多收费用。

如果未超过列车承载界限,那么就是正常补票,视为有票乘客。也就是说在铁路运力允许的情况下,逾站补票并不是逃票行为,其本身就是铁路制度所允许的,因而没有必要进行污名化。

所以舆论压力导向也不应一味的偏向“买短补长”的旅客。实际上,若不是一票难求,热门地票源总被一抢而空,相信大家也想在旅途中不受约束,不受补票限制。经常乘坐高铁出行的市民钟琳表示,高铁确实方便,平时她回老家都是乘坐高铁,比开车节约不少时间,而且还不用担心堵车。但是到了出行高峰的节假日,如果没提前购票,买票就成了大难题。她有时候就会采用这种方法。“其实这种方式也是无奈之举,如果有票可买,谁不愿意一票上车,坐到目的地再下车。”

污名化“买短乘长”?客运责任只能中国铁路担!

在五一这样的人流高峰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能说铁路部门的应急机制,并不完善。俗话说的好,治标须治本,就“买短乘长”来说,仅使用加收票价,只能让部分人“知贵而退”,但是对于大多数出行需求强烈但又没买到票的人而言,问题依然无法得到解决,且对因超员而不能上车的正常持票者,除却全额退票外再无任何补偿,显得格外不公平。

解决这一问题,还需从“供给侧”发力:一是铁路部门应在热门时段针对热门线路及时增加临时车次,加强资源调配,加大运力投入,最大程度缓解供需矛盾。二是加强对运输能力的监测研判,在运力严重紧张时,不应再接受上车越站补票的行为,让乘客严格按购票面载明的到站下车,最大化减少“买短乘长”,让真正买票的人群因“买短乘长”而上不了车的情况得以遏制,维护市场公平

污名化“买短乘长”?客运责任只能中国铁路担!

如何加强运营管理,最大程度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考验的是铁路部门的能力和智慧;如何在自利与规则间做出选择,拷问的是大众的公共文明素养;而如何在公共产品分配及社会治理中兼顾人性化与法治化,则是“买短乘长”现象抛给社会的一个考题。

随着技术革新和建设的推进,中国铁路取得的发展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铁老大”如何才能真正放低身段,将“服务”二字贯穿工作始终,保障旅客出行需求,完善旅客出行体验等方面,依然任重道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