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存浙江圖書館嘉業藏書樓的印書版片主要為兩部分,一為近代著名的藏書家與刻書家劉承幹自己刊刻的版片,被稱作“嘉業堂版片”;二為清末浙江官書局刊刻的版片以及浙江圖書館接受捐贈的版片,這一部分被稱作“浙江圖書館版片”。兩種版片共計約15萬片。
嘉業堂版片
嘉業堂刻書開始於1913年,至1937年抗戰爆發,歷時24年,其間刊刻了書籍184種。劉氏刊書的地點,據其自己介紹:“上海與京師外,若南京、揚州、武昌,皆設置工廠。”由此可見,劉氏刻書的規模是比較大的。
嘉業堂刻版的版式,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仿照仁和朱氏結一廬書版的版式。結一廬書版的樣式,均為黑口,單魚尾,左右雙欄,每頁11行,行21字,字體為仿宋體,刊刻精美。結一廬的版式一直為劉承幹所沿用。現存《嘉業堂叢書》各種版片其規格版式均與結一廬刻版相仿。劉氏所刻《求恕齋叢書》、《留餘草堂叢書》等,行數為10行或11行,每行20字或21字,仍與結一廬版式相近。
嘉業堂刻版的第二種版式,是影刻宋本。其特點主要體現在所刻《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4種史書中。以《史記》為例,劉氏所藏《史記》,經繆荃孫、葉昌熾等鑑定為宋蜀刻大字本。宋刻本中的蜀刻本,又以墨優紙佳、書寫方正雍容、版式疏朗雅潔而馳名,所以歷代被視作絕妙藝術瑰寶、罕有的文物精品,價值不菲。為了能保持宋蜀刻本的原貌,影宋刻本的版式、字體等均嚴格按照原本。現存嘉業藏書樓的《史記》版片,書版規格為37.5cm×22.5cm,版式為黑口,雙魚尾,左右雙欄,每頁9行,行16個字,每字大小約1.5cm×1.5cm。書中原有的宋代避諱字,也照樣刊刻。嘉業堂刊刻的《影宋四史》,在當時社會上很受歡迎,全國各大圖書館都來函或來人索書。
浙江圖書館版片
清代同治光緒年間,為了重興文化,就相繼在全國各省興辦官書局,浙江官書局就是當時最早、最重要的省級官書局之一。根據洪煥春的《浙江文獻叢考》記載:“浙江官書局自同治六年創辦到光緒十一年(1867至1885),先後刊書達200多種。”此後,浙江官書局和浙江圖書館合併,官書局的版片即歸浙江圖書館收藏。兩家合併之後,浙江圖書館一度曾繼續刻印書籍。
1922年,錢塘汪氏振綺堂後裔汪玉年,將自家藏書樓最珍貴的22種雕版印書版片,贈送給浙江圖書館。其中《滄浪虹月詞》等10種,均為嘉慶道光年間雕刻的版片。
1933年,錢塘孫氏壽松堂後裔孫康侯,向浙江圖書館捐贈了一批極為珍貴的雕版印刷版片。其中有《後漢書補逸》(同治七年刻,1868)、影宋精刻本《乾道臨安志》(光緒二十年刻,1894)等。
1933年,著名藏書家丁丙後裔丁立方,將丁丙一生耗費心血輯刊的著名成果所刻的雕版贈送給了浙江圖書館,其中有《武林掌故叢編》等15種。
1933年左右,先後向浙江圖書館贈送和寄存雕版印書版片的還有樊漱圃、王修、馮慶瑞、項蘭生、譚鎦、胡宗楙等人。這些版片在1965年全部由浙江圖書館運到嘉業藏書樓保存。
保護和利用
現存嘉業藏書樓的版片數量龐大,如何保護此批文化遺產,對圖書館提出了嚴峻挑戰。2010年10月,“嘉業藏書樓版片保護工程”正式啟動,由浙江省財政下撥經費,對雕版進行保護和整理。保護工程對原有版片庫房進行了修繕與改建,嘉業藏書樓存放版片的庫房共有5個,其中兩個庫房是劉承幹在建造藏書樓時建造的,庫房離地80釐米,建有一層中空地擱板,並開有氣孔,以便通風、防潮。庫房四周開有窗戶,庫房內放置版片架。版片架是劉承幹建造嘉業藏書樓時定做,木製長方體框架,中間為存放版片的木質隔柵,間隔距離大約三四釐米,這樣既可以通風,又方便提取,版片發生蟲蛀情況也不易傳播給其他版片。實踐證明,嘉業藏書樓原建的兩間版片庫房,已充分考慮到氣候、地理、空間、板材等因素,考慮已很全面。其餘3個庫房,是據原來藏書樓工友住房等改建。浙圖主要針對改建房屋進行保護性修繕,增加地擱板和紗窗等設施,並對庫房天花板進行全面的改造,使版片庫的功能更加完善,有利於版片的存放。
嘉業堂所藏版片出版利用的主要成果有:1964年6月,浙江圖書館與杭州市古舊書店、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合作,利用浙江圖書館館藏雕版印書版片,印刷出版了《續資治通鑑長編拾遺》、《適園叢書》、《四明叢書》等書共計11種。1980年8月,浙江圖書館與北京文物出版社合作,印刷出版了《嘉業堂叢書》、《吳興叢書》等書共計207種,共使用館藏版片5.6萬餘張。1980年10月,浙江圖書館又與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杭州古舊書店合作,印刷出版了《武林掌故叢編》、《金華叢書》等書共計20種,共使用館藏版片3.7萬餘張。2000年10月,浙江圖書館與浙江華寶齋富翰文化有限公司合作,印刷出版了嘉業藏書樓著名的“宋四史”中的兩種——《史記》、《三國志》,共使用版片2000多張。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閱讀更多 善本古籍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