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旧知己都变不到老友?欲成大器,必过此关

知己难变老友

问我有没有 确实也没有

一直躲避的藉口 非什么大仇

为何旧知己 在最后

变不到老友

—— 陈奕迅《最佳损友》

为何旧知己都变不到老友?欲成大器,必过此关

“来年陌生的,是昨日最亲的某某”。

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我们与故交亲朋的关系很容易就会变淡,然后逐渐分道扬镳。在职场中也常见到同样的情况,同事间突然就变得冷漠起来,私下不再往来,甚至工作也无法顺利开展下去。

“问我有没有 确实也没有 一直躲避的藉口 非什么大仇”。

在无数个惆怅的夜里,我们回顾这段关系的变化,发现那个关键的转折点也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剧烈冲突,可不知就是为什么关系就突然恶化了。

为尊者讳

中国是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知礼遵礼的行为规范在我们血液里流淌了五千年。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春秋公羊传·闵公元年》

孔子曰:“为尊者讳以示尊尊,为贤者讳以示贤贤,为亲者讳以示亲亲,人有耻而不忍明书”。此孔子之忠厚。

为何旧知己都变不到老友?欲成大器,必过此关

这样的“忠厚”正是我国社会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标准。尊敬的人、贤能的人、亲人的过失、不足、耻辱都为其掩饰,以表示对尊者的尊敬,对贤者的贤能的赞赏,对亲人的亲切。他人有耻辱、过失都不忍心明确的指出来。

正是因为这样的思想,我们在面对人际关系中的冲突、隔阂时,总是左支右绌,不知所措。因为我们不言过错,只知维护体面,最后只会导致双方渐行渐远,甚至反目成仇。

但这样的“忠厚”是对孔子所言的讳的重大误解。

“不虚美,不隐恶,讳中见直,非避而不言也。”

不虚作美好的行为,不开脱不好的行为,在掩饰不足时又体现出正直,而不是逃避不说。这才是孔子的真实意思。

桥水基金

几千年后,美国的一家对冲基金公司践行了孔子的箴言。

为何旧知己都变不到老友?欲成大器,必过此关

桥水对冲基金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对冲基金公司,它的创始人达利奥在公司中创制了一种高效的管理方式。

它要求将投资操作上的错误都记录在日志上,并对所有员工公示。

这和我们忠厚传统显然是不符的。但就是这样让人感觉不舒服的制度,帮助桥水一路成长为世界头号的对冲基金。

为什么呢?

不正视错误就无法分析错误的原因,不分析错误的原因就无法改正错误,不改正错误就还会犯同样的错误。知错而改,有缺则补,如是而已。

结语

那么,知己难变老友的问题也便知道如何解决了。

我们对自己而言,既是尊,又是贤,更是亲。因此在面临人际冲突时,我们常常不愿直面自己的问题,更加不愿降低姿态去寻求解决办法。

为何旧知己都变不到老友?欲成大器,必过此关

魏征直言进谏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唐太宗有雅量听从魏征尖锐的批评,才能尽起沉疴,开创“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贞观盛世。

这个世界没有绝对完美的人。相信你的伙伴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正视问题并委婉且坦诚的沟通,才能够解决问题,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让自己变成更好的人。

不愿正视问题的人还在失败的坑里挣扎,聪明的人以此为契机更上层楼。成功的人没有不犯错的,但他们都是“无我”的,不为自己讳,正视问题,故能成功。

欲成大器,必先无我。


更多职场核心技能


【如是闻道】,专注职场核心技能分享,助力你走向人生巅峰。 

关注【如是闻道】,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职场核心技能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