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舊知己都變不到老友?欲成大器,必過此關

知己難變老友

問我有沒有 確實也沒有

一直躲避的藉口 非什麼大仇

為何舊知己 在最後

變不到老友

—— 陳奕迅《最佳損友》

為何舊知己都變不到老友?欲成大器,必過此關

“來年陌生的,是昨日最親的某某”。

生活中這樣的情況並不罕見,我們與故交親朋的關係很容易就會變淡,然後逐漸分道揚鑣。在職場中也常見到同樣的情況,同事間突然就變得冷漠起來,私下不再往來,甚至工作也無法順利開展下去。

“問我有沒有 確實也沒有 一直躲避的藉口 非什麼大仇”。

在無數個惆悵的夜裡,我們回顧這段關係的變化,發現那個關鍵的轉折點也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劇烈衝突,可不知就是為什麼關係就突然惡化了。

為尊者諱

中國是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國家,在儒家思想的薰陶下,知禮遵禮的行為規範在我們血液裡流淌了五千年。

“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 ——《春秋公羊傳·閔公元年》

孔子曰:“為尊者諱以示尊尊,為賢者諱以示賢賢,為親者諱以示親親,人有恥而不忍明書”。此孔子之忠厚。

為何舊知己都變不到老友?欲成大器,必過此關

這樣的“忠厚”正是我國社會的一種約定俗成的行為標準。尊敬的人、賢能的人、親人的過失、不足、恥辱都為其掩飾,以表示對尊者的尊敬,對賢者的賢能的讚賞,對親人的親切。他人有恥辱、過失都不忍心明確的指出來。

正是因為這樣的思想,我們在面對人際關係中的衝突、隔閡時,總是左支右絀,不知所措。因為我們不言過錯,只知維護體面,最後只會導致雙方漸行漸遠,甚至反目成仇。

但這樣的“忠厚”是對孔子所言的諱的重大誤解。

“不虛美,不隱惡,諱中見直,非避而不言也。”

不虛作美好的行為,不開脫不好的行為,在掩飾不足時又體現出正直,而不是逃避不說。這才是孔子的真實意思。

橋水基金

幾千年後,美國的一家對沖基金公司踐行了孔子的箴言。

為何舊知己都變不到老友?欲成大器,必過此關

橋水對沖基金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對沖基金公司,它的創始人達利奧在公司中創制了一種高效的管理方式。

它要求將投資操作上的錯誤都記錄在日誌上,並對所有員工公示。

這和我們忠厚傳統顯然是不符的。但就是這樣讓人感覺不舒服的制度,幫助橋水一路成長為世界頭號的對沖基金。

為什麼呢?

不正視錯誤就無法分析錯誤的原因,不分析錯誤的原因就無法改正錯誤,不改正錯誤就還會犯同樣的錯誤。知錯而改,有缺則補,如是而已。

結語

那麼,知己難變老友的問題也便知道如何解決了。

我們對自己而言,既是尊,又是賢,更是親。因此在面臨人際衝突時,我們常常不願直面自己的問題,更加不願降低姿態去尋求解決辦法。

為何舊知己都變不到老友?欲成大器,必過此關

魏徵直言進諫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唐太宗有雅量聽從魏徵尖銳的批評,才能盡起沉痾,開創“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貞觀盛世。

這個世界沒有絕對完美的人。相信你的夥伴是個通情達理的人,正視問題並委婉且坦誠的溝通,才能夠解決問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

不願正視問題的人還在失敗的坑裡掙扎,聰明的人以此為契機更上層樓。成功的人沒有不犯錯的,但他們都是“無我”的,不為自己諱,正視問題,故能成功。

欲成大器,必先無我。


更多職場核心技能


【如是聞道】,專注職場核心技能分享,助力你走向人生巔峰。 

關注【如是聞道】,第一時間獲取最新職場核心技能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