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死到臨頭”了,但殺死它的不是5G,而是越來越低的流量資費

不久之前,業界曾經掀起過一場爭論“5G來了,會不會殺死Wi-Fi?”,當時大家各持己見,有人認為5G的高達100Mb / s的高速率和客戶連接數量數十倍於4G的大容量等特性,完全足以替代Wi-Fi,Wi-Fi已經“死到臨頭”了;而有人則認為,5G由於其承載的頻段頻率更高,導致其穿透力很弱,很難很好地覆蓋室內場景,所以,5G以後將主要是應用於室外的應用場景,而Wi-Fi將繼續應用於室內的應用場景。

WiFi“死到臨頭”了,但殺死它的不是5G,而是越來越低的流量資費


這雙方所言看似都相當有道理,到底Wi-Fi接下來的命運如何?我們可以來簡單分析一下。

其實從技術原理上看,Wi-Fi和移動通信網絡沒有本質的區別,Wi-Fi是通過無線路由器將有線網絡信號轉化為無線電波信號,而移動通信網絡其實也是一樣,只是它是通過通信基站將傳輸網(也是有線的)上的信號轉化為無線電波。

原理是一樣,但是由於技術標準不一樣,導致了其實現效果的差異,比如無線路由器的覆蓋很弱,通信基站的覆蓋則強的多,比如Wi-Fi的安全性較差,更容易被攻破,而通信網絡的安全性則強的多,比如Wi-Fi的頻段並不是獨享的,更容易受到干擾,穩定性更差,而通信網絡在這方面則是碾壓式地勝出。

那為什麼Wi-Fi在過去很多年裡能夠牢牢佔領如此之大的份額,甚至成為大部分用戶的主要聯網方式呢?原因很簡單,因為Wi-Fi免費。在中國,甚至全世界,免費就是最有力的競爭手段,任何安全性、穩定性等缺陷,在“免費”這道通殺金牌前都不是事兒。

如果各位對中國通信業界有所瞭解的話,大概會知道Wi-Fi並不是天生就有的,2006年之前,中國為了推廣自家控制的WAPI標準,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禁止在國內銷售的手機加載Wi-Fi模塊的,所以當時的國行手機是不支持Wi-Fi功能的,用戶只能通過移動網絡聯網。後來,直到2006年年中,Wi-Fi禁令取消,Wi-Fi迎來了大發展的良機。

甚至有一位算是通信業界的老專家曾經建議採用Wi-Fi技術來實現全北京的數據網絡覆蓋,以取代當時建設成本極高的3G網絡,當然,這隻能算是一席荒唐話,但也證明了Wi-Fi其強大的生命力,它是足以都移動網絡構成威脅的。

正式在“免費”+“強大的技術生命力”的加持下,Wi-Fi成為了全體用戶喜聞樂見的網絡連接方式,甚至大部分用戶已經形成了“入門開頭問Wi-Fi密碼”的習慣。

然而,我認為Wi-Fi到今天已經是強弩之末了,不客氣地說,它可能很快就“死到臨頭”了,但是,我認為,殺死它的不是5G,而是越來越低的流量資費。

最近我參加很多集體活動,無論是培訓、會議,還是入住酒店、就餐,遇見索要Wi-Fi密碼的事情已經越來越少了,為什麼呢?因為大家的移動網絡流量根本用不完,而且4G網絡的速度還很快,無論是刷微信、追電視劇、聯網打遊戲,4G移動網絡都得到保障,相反,Wi-Fi在移動性、穩定性等方面的表現著實有點差,比如,在房間裡打遊戲打得好好的,就上個洗手間Wi-Fi就連接不上了。

過去Wi-Fi是贏在了“免費”上,今天移動網絡的資費一降再降,離免費其實也沒差多遠了,什麼1元日租卡、不限流量卡遍地都是,用戶再也不用緊緊巴巴地算著流量過日子,如此一來,Wi-Fi的賴以生存的殺手鐧瞬間就失效了。

Wi-Fi“死到臨頭”了,但殺死Wi-Fi的不是5G,而是越來越低的流量資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