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您瞭解全面的堆肥發酵工藝(二)

影響堆肥的主要因素

01

堆體溫度

堆溫的高低決定堆肥速度的快慢。

堆肥溫度應控制在45-65℃,其中以55-60℃較佳。

所有的過程參數控制都是為了使堆體溫度最快上升、維持但是當的堆腐溫度及順利下降。堆體的高溫才能殺死其中的病原菌,在適當溫度範圍內,有機質降解最快,同時需要在適當的情況下進行水分的去處。

我國糞便無害化衛生標準中規定,堆肥溫度在50-55℃以上維持5-7天達無害化要求。

理想的無害化溫度和時間分別為50℃和2天。在此溫度及時間下,可保證蛔蟲卵的殺滅率為100%。

但由於物料溫度分佈不均,故選擇平均溫度60℃為無害化溫度,以便使物料溫度

基本上高於50℃。

02

堆肥含水率

堆肥中水分的作用:

①溶解有機物,媒介作用。

②調節溫度含水率低於30%,分解過程遲緩,當水分低於12%時,微生物停止活動。

含水率過高時,導致顆粒間隙充滿水,系統孔隙率降低,導致供氧不足,厭氧情況

使微生物代謝過程不完全,以致產生臭氣。

含水率超過65%,堆體內將有厭氧環境存在。

一般認為堆肥初始相對含水率在40-70%能保證堆肥的順利進行,而最適宜的含水率

為50-60%。

因為物料通常不是單一,而是不同物料的混合堆肥,需要結合種類及比例來確定堆肥

最佳含水率。

經驗上,用手緊握堆料有水滴擠出,如果不能擠出任何水分,說明堆料太乾,而如果

不擠壓就能流出水滴,說明太溼。

03

通風供氧

研究表明:堆料中氧含量10%時,已能保證微生物代謝的需要。

在供氧充足和其他條件也適宜的條件下,微生物迅速分解有機物,產生大量的熱能,如果不能控制溫度,反倒會抑制有機物的生物降解過程,從而增加運行成本。

堆肥通風供氧主要有:自然通風、定期翻堆、被動通風及強制通風。

強制通風可加快有機物的分解、轉化,縮短堆肥週期。

04

有機物質含量及調理劑

堆肥需要合適的有機物質含量。

高溫好氧堆肥,適宜的有機質含量範圍為20%-80%。

當低於20%時,不能為微生物提供足夠的能源物質,影響其活動,無法達到高溫無害化目的。

當高於80%時,堆肥過程中需氧要求提高,達不到良好的好氧條件而產生惡臭。

有機物質含量過高或過低時,應進行控制,添加的輔料被稱為調理劑。

調理劑有:鋸末、作物秸稈、菇渣、稻殼、稻草、粉碎的橡膠輪胎等。

把木屑和秸稈加入高溼的原料中,平衡含水率的同時,還能維持堆垛結構的完整性和多孔性。

鋸末抑制氨氣揮發效果最好。

05

PH值

pH值影響整個堆肥過程。

在7.5-8.5時可獲得最大堆肥速率。

一般做大規模堆肥,沒必要調整pH值,但如果堆肥用於養殖蚯蚓或培養蘑菇時,需要加入pH調節劑,以防止波動。

常用的調節劑有碳酸鈣、石灰和石膏等。

06

原料C/N

堆肥最佳C/N比:25-30

人糞尿:6-10、牛糞8-26、豬糞7-15、雞糞5-10、秸稈48-150、鋸末200-511、肉和骨頭4

C/N比超過50:1,堆肥進展緩慢,在80以上時堆肥無法進行。

調整過高碳氮比的最佳物料為尿素。尿素做氮源時呼吸率最高。

07

合適的顆粒度

堆肥中所需要的氧氣是通過堆肥原料顆粒空隙供給的。

像紙張、動植物、纖維織物等,遇水受壓時密度會提高,顆粒間空隙大大縮小,不利於通風供氧。

以廚餘食品垃圾為主的廢物,其破碎尺度要求大一些,避免成漿狀物料。

處理物料還要考慮經濟成本,因為破碎越小,動力消耗越大,成本會越高。

帶您瞭解全面的堆肥發酵工藝(二)
帶您瞭解全面的堆肥發酵工藝(二)
帶您瞭解全面的堆肥發酵工藝(二)
帶您瞭解全面的堆肥發酵工藝(二)
帶您瞭解全面的堆肥發酵工藝(二)
帶您瞭解全面的堆肥發酵工藝(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