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选股不如选时

巴菲特说,“选股如选妻”,意即选的时候要慎重,选好后,就应该不离不弃,曾经有人问巴老,哪个是其最好的投资,华盛顿邮报还是可口可乐?巴菲特摇摇头,说是自己的妻子。其购入一只股票,总是要花三到六个月进行观察,买入后,还便出现持有,其平均持股时间长达8年。

为什么说选股不如选时

凯恩斯《通论》被誉为经济学界的“革命”,其炒股的秘诀是“选股如选美”,即追踪市场热点,因为其经济学家身份,金融大佬们常常向他请教一些行业问题,凯恩斯发现,如果这些大佬们今年关注的是军工,那军工类的股票总是能有好的表现,如果关注铁路,铁路常常能跑赢大盘。

我们无法做到像巴菲特“选股如选妻”、凯恩斯“选股如选美”,但我们可以“选股不如选时”。

选时,即时机的把握,这个需要有长期的股市经验积累,如A股市场对于一年周期的行情,流传这样的谚语,“春节买股票、清明卖股票”,“五穷六绝七翻身”,“中秋买股票,冬至卖股票”之说,这些虽不是年年出现,但规律大体如此。

此外还有大的周期,比如“逢8必跌”“逢9必涨”,看看1998年和1999年、2008年和2009年,2018年是熊市尾部,2019年2到4月就反弹了。

中山先生曾说,“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势者昌,逆势者亡”,“势”很重要,选得好,鸡犬升天,连ST股都能上涨,如2017年和2015年,尤其后者,市场竟忽视市盈率,直接调侃“市梦率”,风口上,猪也能上树。

但市场跌势时,如2002-2005年,2008年,2011-2014年,2016-2018年,市场往往泥沙俱下,优质股也惯性下跌,看看茅台和格力就明白了。

那如何知道是“涨势”呢?这三个信号似乎可以印证。首先领头羊。一轮牛市肯定有领头的,如2007年工商银行、万科、中国平安,2015年中信证券和中国中车,2019年的东方通信、新五丰。

但跌势又往往从它们开始,比如中国中车,2015年上演了大涨到大跌过程,还曾引发沈阳一股民跳楼,让股民见识了从“神车”到“灵车”的戏剧化经历。再看看现在的行情,无论东方通信还是新五丰,都提前发出了暂时离场的信号。

为什么说选股不如选时

其次成交量。指标图形可以“骗线”,唯有成交量真实,一轮行情,需要成交量的配合,但成交量不继时,市场往往酝酿跌势。

反之下跌中,缩量最可怕,“温水煮青蛙”,“钝刀子割肉”,但有几个交易日突然放量,再缓缓缩量下跌时,那就离底部不远了,“天量见天价,地量见地价”。

为什么需要下跌当中的“突然放量”呢?理由其实很简单,这些放量资金大多来自场外的增量资金,因为市场跌久了,有些先知先觉者,肯定坚定看好后市,愿意长时间持有,这必然会影响买卖股票的天平,如2008年9月,沪指跌破2000点,大量资金入场了,因美国金融危机,市场惯性跌到1664点,随后开启了大反弹。

最后是媒体专家的声音。专家大佬还在市场唱多时,基本可以断定市场还会跌,比如李大霄的“钻石底”“婴儿底”等,因各种利益,他们一般坚定唱多,真是“李白割肉将欲行,忽闻大啸唱多声。天天道尽婴儿底,为博眼球误苍生。”

只有当媒体专家心虚时,如2015年8月26日,沪指击穿3000点,媒体尽看到2500点时,反而引爆了一轮反弹。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媒体专家能左右大部分股民的买卖行为,当他们一致看空时,市场中要卖的基本都卖了,即剩下的是坚定的持有者,即“多头不死、跌势不止”。

为什么说选股不如选时

当市场不再唱多、身边人不再谈论股票时,市场的机会不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