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 Beta单因子策略——低波动指数

01

10月份,中证公司又发布了3只主题行业低波动指数,加上之前发布的红利低波、500低波等,已经有许多同类型指数。

忍不住就要安利一波低波动指数

说到这里,我们知道,传统指数设计通常以成份股市值加权处理,市值越大,比重越高,指数很容易受到单一成份或行业涨跌影响。而且其投资范围非常广或集中,不可避免陷入风险收益同上同下,就算捕捉到高收益,但承担的风险也相对要高。

传统理解的投资,风险越低,收益越低;风险越高,收益就越高。但低波动单因子策略,却反其道而行之,在控制风险策略的同时,提高投资收益。

说一下Smart Beta,这种策略又叫聪明贝塔,近来很受全球资本市场青睐,国内也在不断衍生编制不同类型的贝塔策略产品。

  • 因子选择成份股,非以市值加权,量化组合
  • 结合主动和被动投资策略
  • 单因子或多因子


常见的Smart Beta策略有价值策略、低波动率策略、等风险贡献加权、多样化加权、最小方差加权、分散化策略、动量策略、等权重策略。

国内发布指数基本上在上面范围,毕竟这些已经长期被市场验证收益回报。

为什么Smart Beta受到人们青睐呢?

这与市场固定收益类资产的回报越来越低,投资者不得不寻找其他投资门道来增加收益及投资风格更加谨慎有关,当然量化投资的神话业绩及高深的编制方法也受到投资者追捧。

02

低波动指数就是基于聪明贝塔策略,采取单因子方式编制的指数。

比如,消费低波,从主要消费和可选消费中,选取波动率最低的60只股票,采用波动率倒数加权编制。

300行业低波,以低波动率为基础特征,选取成份股保持行业中性的同时,行业内股票采用波动率倒数加权。

500行业低波,选取低波动特征的股票为样本,保持行业中性的同时,行业内股票采用波动率倒数加权。

低波指数从传统指数中选取成份股,一方面保证成份质量,另一方面降低波动率,以倒数形式加权。

而且,指数成份股,再次扩大低波动成份权重,降低高波动比例。

对比一下相近指数,但编制策略完全相左,涨幅如何?

消费低波&中证消费&全指消费&全指可选


Smart Beta单因子策略——低波动指数


时间周期:2005年~2017年


2014年以前,消费低波指数涨幅与其他消费指数相差不大,交替领先,但14年以后,消费低波涨幅明显拉开差距,近2年熊市行情中,其波动幅度较其他指数相对较低,近1年甚至比较平稳。

500行业低波&中证500


Smart Beta单因子策略——低波动指数


时间周期:2005年~2017年


红色为500行业低波指数,黑色为中证500指数,涨幅领先不少,但其走势平稳程度并不太突出。

300行业低波&沪深300


Smart Beta单因子策略——低波动指数


低波动单因子策略,相对传统编制基金来说,涨幅确实高出不少,但其降低波动频率的动作不是非常明显,大家自相选择吧。

另外,这类指数发布时间比较短,只有部分指数有跟踪基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