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in Cloud的時代 國內雲計算市場百家爭鳴

站在時間的長河裡,我們都是滄海一粟,而無數個渺小的我們,為時間長河點綴上了點點星光和漣漪,讓這歲月的水流更加璀璨奪目。歷經十年,中國雲計算從無到有,從誕生到繁盛,十年的時間,不過是轉瞬即逝。

All in Cloud的時代 國內雲計算市場百家爭鳴

眾所周知,“快”是互聯網時代最顯著的特點之一,變化多端、風雲莫測的互聯網世界裡,先入局者獨領風騷,後入局者奮起直追。

2018全年阿里雲營收規模達213.6億,問鼎亞洲最大的的雲服務公司,在全球市場同樣位居前列。

騰訊2018年財報顯示,雲計算收入達91億元,同比增長100%。

因陸奇的出走,百度大受創傷。百度雲在2018年只有33億的營收,不過李彥宏並不會因此而氣餒,2019年,李彥宏同樣制定了百億的目標。

All in Cloud的時代 國內雲計算市場百家爭鳴

除了BAT三大巨頭之外,華為雲、京東雲、C2P工業雲、金山雲等也異軍突起,中國互聯網巨頭們都在竭盡全力進行積極部署,在廣闊無垠的雲計算大地上,公共雲、私有云、混合雲交相輝映,築造起中國雲計算超級版圖。

用業內人士的話來講:All in Cloud的時代已經到來。毋庸置疑,技術的進步能夠推動時代的前進。中國聯通與阿里雲成立公共雲平臺,永輝超市接入騰訊雲打造零售新模式,鬥魚、花椒直播接入金山雲,華為雲不斷升級自身業務,助力大客戶完成“上雲”,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通過C2P工業雲的幫助實現數字化管理。企業上雲正在進行時……

2019年中國雲計算市場規模將達到5706.4億元。結合工信部提出的企業上雲工作目標,到2020年,雲計算將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應用廣泛普及,全國上雲企業將新增100萬家。

說了這麼多,雲計算到底指的是什麼?百科釋義,雲計算是是通過網絡按需提供可動態伸縮的廉價計算服務;而云平臺,則是通俗來說,就是企業運用雲計算能力,可以實現降本增效作用的平臺。

站在企業的立場上來說的話,雲可以理解為新科技對傳統企業的改造,解放設備、簡化流程,使傳統企業能夠迅速跟上互聯網的節奏。

不論是賦能,還是助手,雲計算的到來與繁盛,都是一場以企業為主導,雲平臺貫穿其中的革命。

到目前為止,雲計算的現狀是國內企業仍然處於初級階段,信息化程度並不高,大部分中小企業還處於工業2.0階段。對於當下的產業互聯網來說,企業完成雲端化是其必要前提,通過雲平臺完成企業的優化升級,在數據層面、風控層面、人員層面以及基礎設備層面進行“企業上雲”,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對企業進行改造,以此來滿足不斷變化著的產品需求以及用戶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