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斯坦福,李飛飛離開奮鬥2年的Google Cloud

作者 | 邢逸帆 編輯 | lianzi

加入 Google Cloud 22 個月之後,李飛飛選擇了離開。

美國時間 2018 年 9 月 10 日上午,Google Cloud CEO Diane Greene 正式對外宣佈了華裔人工智能科學家李飛飛將結束自己的學術假期,並公開了繼任者 Andrew Moore。


重回斯坦福,李飛飛離開奮鬥2年的Google Cloud


Greene表示,前 Google Cloud AI 首席科學家李飛飛將重返斯坦福校園任教職,並領導斯坦福 AI 實驗室,同時將繼續以顧問的身份與 Google Cloud 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合作。

而曾任計算機名校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的 AI/ML 科學家 Andrew Moore 將接替李飛飛領導 Google Cloud。

繼任者 Andrew Moore 也和 Google 有著很深的淵源。

在劍橋大學取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後,Moore 在卡耐基梅隆大學任教職。2006 年,Moore 暫停教職,開始協助 Google 建立匹茲堡辦公室。在 Moore 的領導下,Google 匹茲堡辦公室從最初只有兩名員工的一間校園辦公室發展成為有275名員工、佔地一萬平米的大分部。

從保護用戶安全到優化 Google 廣告流,再到建立匹茲堡分部,Andrew Moore 為 Google 做出了卓越貢獻。如今 Moore 去而復返。

Diane Greene 在 Blog 中對李飛飛對於Google做出的貢獻給予了肯定:

李飛飛在擔任 Google Cloud 負責人與首席科學家的兩年間,建立了一個高效的團隊,幫助 Google 加速將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引入自己的雲服務中。
李飛飛說,“我在 Google 的工作經歷讓我在未來能更好地結合科研成果和產業需求,非常期待能與 Andrew 和 Google 雲團隊繼續學界和業界的合作。……李飛飛將返回斯坦福大學,繼續自己在學界的領導地位,她也將以顧問的身份與我們繼續合作。……而 Andrew 將辭去教職,全職加入 Google 匹茲堡辦公室。

李飛飛給 Google 帶來了什麼

在很多外人看來,李飛飛在 Google 工作的這兩年,是 Google 自 2010 年撤離中國後和中國走的最近的一段時間。

2017 年底,在李飛飛的領導下,Google 建立了 Google AI 中國中心,把 Google Cloud AI 與 Google Brain 的部分研究任務遷移至中國團隊。

李飛飛在中國中心成立之時說到:2015 年,排行前一百的人工智能期刊中,有43%的內容是中國學者貢獻的…...Google 希望與世界上最優秀的人才合作,打造無國界的 AI,造福全人類。

而這,也是 Google 在亞洲設立的第一個 AI 研究中心。

重回斯坦福,李飛飛離開奮鬥2年的Google Cloud


除了在某種意義上,拉近了 Google 與中國的關係,李飛飛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領域同樣成績斐然。

李飛飛領導 Google Cloud 發佈了企業級機器學習平臺 Auto ML Vision。在開發者專業知識有限的情況下,Auto ML 平臺可以藉助 Google 最先進的 Neural Architecture Search 技術和遷移學習技術,讓用戶訓練出高質量的自定義的機器學習模型。

李飛飛說:“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仍然是一個門檻很高的領域,需要大量的專業知識和資源。如今的數據科學家非常短缺,很少有公司能自己負擔得起。”

而 Auto ML 平臺的出現,大大降低了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使用難度,讓包括迪士尼在內的多家企業用上了定製機器學習模型。


重回斯坦福,李飛飛離開奮鬥2年的Google Cloud


依託自己的計算機視覺學術背景,李飛飛團隊還更新了 Cloud Vision API。

Cloud Vision 能夠利用 Google 強大的預訓練 API 模型從圖片中提取信息,準確地檢測和識別圖片內的各個對象和麵孔,並讀取圖片內的印刷文字。

此外,Google Cloud CEO Diane Greene 特別指出了李飛飛對 Google AI 的其他貢獻,包括視覺(Cloud Vision)、翻譯、對話(Dialogflow)等多個方面。

李飛飛在Google期間,Google Cloud 提供的 GPU 和 TPU 服務也得到了加強。利用 Google TPU,用戶可以從谷歌雲得到大量的算力支持,訓練機器學習模型的時間可以從幾個月縮短到幾天。

個人光環:華裔移民的女兒

在兩年前,李飛飛作為人工智能界頂級科學家,出走學術界,加入Google Cloud一度成為了整個硅谷女性和華人工程師眼裡的“希望”,甚至被看作是亞裔女性實現美國夢的代表之一。

李飛飛出生在北京的一個平凡家庭。她的父親是一名相機修理師,母親是一名收銀員,兩人都不會說英語。16 歲時,李飛飛跟隨父母移民到新澤西州,開始了艱難的融入過程。

剛到達美國的時候,李飛飛的父母靠開洗衣店維生,生活十分困頓。她曾經提到,自己學生時代曾不得不向老師借錢,以幫助家裡度過難關。


重回斯坦福,李飛飛離開奮鬥2年的Google Cloud


在高中,李飛飛在數學和科學方面的天賦不斷顯露。

高中畢業時,她就以 SAT(美國高考)1250 分,數學滿分的成績被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系以全額獎學金錄取,並於其後取得斯坦福大學終生教職。

在近二十年的學術生涯中,李飛飛在包括《自然》、《神經科學期刊》、神經信息處理系統大會(NIPS)等在內的頂級期刊和會議上發表了150多篇論文。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她的學術成就都令同行仰望。


重回斯坦福,李飛飛離開奮鬥2年的Google Cloud


基於這些個人奮鬥的經歷,她不斷被刻畫成為華裔技術人才在美國打破天花板實現美國夢的真實案例。

不過,李飛飛的離去並不會成為華人在美科技企業擔任領袖的結束,也不會是 Google 和中國深入合作的結束。

在斯坦福和 Google 工作期間,李飛飛栽培了包括李佳在內的一批優秀人工智能人才。在她離開後,機器學習專家李佳博士也將繼承李飛飛的部分工作,繼續擔任 Cloud AI 的研發負責人。


重回斯坦福,李飛飛離開奮鬥2年的Google Cloud


而李飛飛也將重歸學界,繼續推動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領域的質變。

重回斯坦福,李飛飛離開奮鬥2年的Google Cloud


重回斯坦福,李飛飛離開奮鬥2年的Google Clou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