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學界泰斗,錢鍾書與陳寅恪為何互相瞧不起?

錢鍾書和陳寅恪是二十世紀兩位學問大得不得了的人物,是史學、文學之幸,也是我們讀者之幸。兩人生平相似點較多,也都留下不少軼事,更有過摩擦碰撞,對現在的我們來說,卻成了很有意思的掌故。

同為學界泰斗,錢鍾書與陳寅恪為何互相瞧不起?

錢鍾書和陳寅恪相似點

1、世家出身:兩人都出身書香世家。陳寅恪,江西修水人,他的祖父陳寶箴,曾任湖南巡撫;父親陳散原是個有名的詩人,同光體詩派領袖,“清末四公子”之一。

錢鍾書,江蘇無錫人,他的父親錢基博,是有名的古文學家、教育家,和陳寅恪父親陳散原頗有交情;叔父錢基厚(錢孫卿),是一位社會活動家,也是著名的右派,曾任江蘇省政協副主席。

2、名校經歷:陳寅恪就讀復旦大學,留學哈佛;錢鍾書清華大學畢業,留學牛津。

3、名門夫人:陳寅恪夫人叫唐篔,是臺灣巡撫唐景崧的孫女;錢鍾書夫人叫楊絳,著名作家,她的姑姑就是魯迅先生在《紀念劉和珍君》裡提到的女校長楊蔭榆。

4、學問驚人:兩人的記憶力超凡,博聞強識,都屬於“活圖書館”級別,精通多種外文。陳寅恪被稱為“活字典、教授中的教授”;錢鍾書被稱為“博學鴻儒、文化崑崙”。

名人對錢鍾書和陳寅恪的評價,譭譽相隨

對陳寅恪評價:

梁啟超: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總共著作還不如陳寅恪三百字有價值。

胡適:寅恪治史學,當然是今日最淵博、最有識見、最能用材料的人。

傅斯年:陳寅恪的學問,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

吳宓:閤中西新舊各種學問而統論之,吾必以寅恪為全中國最博學之人。寅恪雖系吾友而實吾師。

蔣天樞:才高學博,足以壓倒時輩。

劉文典:西南聯大隻有兩個半教授,陳寅恪排第一。

同為學界泰斗,錢鍾書與陳寅恪為何互相瞧不起?

嚴耕望:論方面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入為文者,我常推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賓四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錢穆:文不如王國維,冗沓而多枝節,每一篇若能刪去其十之三四始為可誦,且多臨深為高,故作搖曳。

對錢鍾書評價:

喬冠華:“錢鍾書的腦袋不知是怎麼生的,過目不忘,真是照相式記憶。”

胡喬木:“同錢鍾書談話是一大樂趣,但是他一忽兒法文,一忽兒德文,又是意大利文,又是拉丁文,我實在聽不懂。”

吳宓:當今文史方面的傑出人才,在老一輩中要推陳寅恪先生,在年輕一輩中要推錢鍾書,他們都是人中之龍,其餘如你我,不過爾爾!

余英時:錢鍾書的學問是一地散錢——都有價值,但面值都不大。

李澤厚:他讀了那麼多書,卻只得了些零碎成果,所以我說他買櫝還珠,沒有擦出一些燦爛的明珠來永照千古,太可惜了。

任繼愈:自私。錢鍾書的學問是老師教的,應該把他回饋給社會,而他一個學生都不帶,所以叫他自私。

錢鍾書和陳寅恪軼事

陳寅恪軼事:

1、四不講老師

陳寅恪在西南聯大當教授,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只講沒人講過的。前人講過的,我不講;近人講過的,我不講;外國人講過的,我不講;我自己過去講過的,也不講。

2、考試怪題

1932年,清華大學舉行入學考試,劉文典請陳寅恪幫忙出題,陳寅恪應允,其中一題是對對子,上聯:孫行者。有兩個同學得了滿分,大家知道下聯應該對什麼嗎?

3、二無導師

梁啟超舉薦陳寅恪為清華教授時,清華校長曹雲祥問,有文憑嗎?無。有著作嗎?無。然後曹雲祥覺得二者都無還怎麼聘用呢?梁啟超就火了,說道: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總共著作還不如陳寅恪三百字有價值。於是陳寅恪成功受聘。

同為學界泰斗,錢鍾書與陳寅恪為何互相瞧不起?

錢鍾書軼事:

1、想看三本英文淫書?給你開兩頁紙吧

錢鍾書進入清華大學後,曾揚言要“掃遍清華圖書館”,有一次,後來成為作家的吳組緗在清華園遇見錢鍾書,就請他開三本英文黃書,錢鍾書也不客氣,拿過兩張紙,刷刷寫滿正反兩面,不但書名,還包括作者姓名以及內容特徵,這讓吳組緗和在旁邊的曹禺大為拜服。

2、打貓要看主婦面

錢鍾書和楊絳都比較喜歡養貓,那時隔壁住著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婦,也養得有貓,兩家的貓咪愛打架,錢鍾書就很護短,不管多冷的天氣,都準備好一根長竹竿,只要半夜聽見貓兒打架,立即從熱被窩裡爬起來,用竹竿幫忙自家的貓打林徽因家的貓。後來他在小說《貓》裡寫道:打狗要看主人面,那麼,打貓要看主婦面了。

3、覺得雞蛋好吃何必認識下蛋的母雞

錢鍾書的《圍城》出版後,影響很大,有一次一位外國讀者到了北京,打電話給錢鍾書,說想拜見下他,錢鍾書說:假如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好吃,又何必認識那個下蛋的母雞呢?

錢鍾書與陳寅恪的碰撞

平心而論,陳寅恪還是比較欣賞錢鍾書的,錢鍾書負氣離開西南聯大之後,陳寅恪還和吳宓一起想辦法要把錢鍾書爭取回來;在自己的得意之作《元白詩箋證稿》出版後,還寄了一本給錢鍾書,誇錢鍾書的《談藝錄》寫得好。

但錢鍾書並不買賬:

“我回信謝了。我和他的交往僅止於此。雖然他父親和我父親是有些交情的,但我一向不敢高攀名流,錯過了向他請教的機會。”

可能江蘇無錫錢家有學問的人都比較狂狷吧,不輕易瞧得起人,比如史學大家錢穆,也是誰都瞧不起,只看得起王國維,錢鍾書則好像沒看得起過誰。

陳寅恪費心盡力考證了楊貴妃入宮時是不是處女,錢鍾書說道:

解放前一位大學者“曾憑自己的淵博知識和縝密的細心,考證唐代楊貴妃入宮時是不是處女問題,而這是一個比‘濟慈喝什麼稀飯’‘普希金抽不抽菸’等西方研究話柄更無謂的問題。

但錢鍾書說的這些話,是對事不對人的,而且他也很欣賞陳寅恪寫的古詩,說早知道他詩寫得這麼好,在清華讀書時候應該選他的課。

兩位學貫中西的碩學鴻儒早已黃鶴杳然,但他們的巨大成就以及動人故事仍笑傲人間,我們除了仰望,學習以求寸進仍然任重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