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筆!衝刺“期貨第一股”,這家公司要35億收購國際期貨70%股權,一度暴漲8%!

中國基金報記者 喬麥

中國中期再度重組中國國際期貨,擬作價35億收購其70%股權。在此之前,中國中期已經多次欲重組中國國際期貨,但均以失敗終。若本次重組成功,A股市場的“期貨第一股”或將誕生。

中國中期擬作價35億

收購國際期貨70%股權

昨日晚間,中國中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中期”)披露重大資產重組草案稱,公司擬向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股份,擬向中期集團等7名交易對方非公開發行股份,購買中期集團等7名交易對方所持國際期貨 70.02%股權。

中國中期稱,以國際期貨全部權益價值估值結果為依據,並由各方一致確認並同意,本次交易標的資產的交易對價確定為 35.01億元。

根據可比交易法的估值結論,國際期貨100%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股權價值的估值為 43.73億元,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權益賬面價值增值28.88億元,增值幅度為194.49%。本次交易國際期貨70.02%股權的交易對價較估值結果溢價14.33%。

同時,中國中期擬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12億元。本次交易發行價格為8.12元/股,合計發行股份數量為4.31億股。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發行對象為:中期集團、中期移動、中期醫療、中期彩移動、綜藝投資、深圳韋仕登及四川隆寶。

大手笔!冲刺“期货第一股”,这家公司要35亿收购国际期货70%股权,一度暴涨8%!

近日,在股指期貨鬆綁、股指期貨對外開放和推動期貨公司A股上市消息的催化下,期貨概念股表現較好。今年以來,中國中期股價上漲近65%。受資產重組消息刺激,中國中期今早盤中快速上漲,5分鐘內漲幅超過2%,盤中最高衝到14.84元,漲幅一度達8%。

大手笔!冲刺“期货第一股”,这家公司要35亿收购国际期货70%股权,一度暴涨8%!

主營業務不景氣

中國中期一季度虧損34.01萬

中國中期,全稱中國中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於1994年8月成立,2000年7月18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經過多次重組,目前主要從事汽車服務、物流及期貨業務。

不過,根據2017年年報,中國中期已經徹底放棄了物流業務,當年物流業務收入變成0元;汽車服務業務收入佔比為100%。即主營業務為汽車服務業務,主要包括品牌汽車及配件銷售、汽車維修、美容、信息諮詢服務、汽車金融服務、汽車保險經紀、汽車電子商務等。

然而汽車業務收入也是每況愈下。2017年公司實現汽車服務業務收入6092.86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6.18%。

據中國中期2018年年報顯示,2018年國際期貨實現營業收入3.10億元,去年同期為4.41億元,同比下降29.64%。2018年實現淨利潤1.08億元,上年同期為1.77億元,同比下降38.86%。中國中期稱,近年來汽車服務行業呈現出多品牌、集團化、跨區域的發展趨勢,大型經銷商集團在資源 整合、創新發展方面獨具優勢。由於公司近幾年在汽車服務行業沒有增加投入,業務規模偏小,運營成本高,無法形成規模 效應、聯動效應,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劣勢,且報告期內受到東風悅達起亞整體銷量下降影響。

近日公司發佈2019年第一季度報告稱,報告期內實現營收1161.83萬元,同比增長35.1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負34.01萬元,較上年同期由盈轉虧。

大手笔!冲刺“期货第一股”,这家公司要35亿收购国际期货70%股权,一度暴涨8%!

從以往公司財務數據和此次重組公告不難看出,中國中期欲通過此次收購,將主營業務從汽車服務業務,轉向以期貨為核心的金融業務。募集配套資金則將用於補充國際期貨資本金,滿足其發展對資金的需求,進一步增強國際期貨的競爭優勢和企業實力。

儘管受大環境影響,國際期貨營收和利潤雙雙下滑。但是,對於中國中期而言,國際期貨依然是創收的主要貢獻者。

中國國際期貨是國內期貨龍頭之一

顯然,中國國際期貨業務要好於中國中期的主業。

中國中期今年1月披露的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預案顯示,過去幾年,中國國際期貨的淨利潤均在1億元以上。2017年,中國國際期貨的營收為4億元,淨利潤將近2億元,同比增長達31.73%。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歸母淨利潤近8000萬元。

大手笔!冲刺“期货第一股”,这家公司要35亿收购国际期货70%股权,一度暴涨8%!

官網顯示,中國國際期貨於1992年12月28日在人民大會堂正式成立,註冊資本10億元,是中國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期貨公司之一。

國際期貨總部設在北京,擁有 24 個覆蓋全國的分公司及營業部,並在香港設有期 貨及證券經營子公司。根據國際期貨未經審計財務數據,截至 2018 年 9 月 30 日,國際期貨的淨資產為 14.57 億元,是目前國內期貨公司中綜合實力 較強的期貨及金融衍生品交易服務提供商之一。

目前國際期貨主要股東為中期集團以及中國中期。其中,中期集團為中國國際期貨的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為53.86%;中國中期持股比例為11.81%。如果中國中期成功完成資產重組,持股比例將上升至90.26%。

大手笔!冲刺“期货第一股”,这家公司要35亿收购国际期货70%股权,一度暴涨8%!

國際期貨下設的子公司包括中期國際風險管理有限公司、中國國際期貨(香港)有 限公司和二級子公司中期證券(香港)有限公司。

A股有望迎來期貨第一股

中國中期一直以“期貨第一股”著稱。因股指期貨的預期,2009年中國中期股價一度大漲167%,最高漲至43.03元的高價;2014年,A股牛市前夕,再度大漲94.03%,股價最高接近30元。

中國中期一系列的資產重組事件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據瞭解,此次重組是11年來,中國中期對中國國際期貨發起的第四次重組計劃。中國中期先後在2008年、2012年、2014年三次發起了對中國國際期貨的重組計劃,但均“夭折”。

今年1月,中國中期發佈公告,擬非公開發行股份,購買中期集團等7名交易對方所持國際期貨78.45%股權,雙方於1月24日針對本次交易簽署了《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框架協議》。而昨天,雙方正式簽署《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協議》 。若本次重組成功,交易完成後,中國中期將從“參股”國際期貨轉向“控股”國際期貨。

此次收購完成後,中國中期離真正意義上的期貨概念股更近一步。市場人士表示,此次資產重組將會為期貨行業整體發展帶來福音,A股市場的“期貨第一股”或將就此誕生。

日前,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就表示,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推進符合條件的期貨公司A股上市,提升機構整體實力,培養行業中堅力量。

事實上,期貨公司的上市之路一直是備受矚目,雖然早在2012年證監會已經透露支持期貨公司上市的風聲,並且當年就有10家期貨公司財務指標達到了主板上市的條件,但是期貨公司IPO上市之路仍困難重重。

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主體之一,雖然不乏期貨公司掛牌新三板或者在港股上市,但國內A股市場仍未出現期貨公司的身影。目前南華期貨、瑞達期貨、弘業期貨均處在IPO排隊階段,金瑞期貨則在去年年中終止了IPO申請。

對於A股市場“零”期貨公司的現象,市場普遍認為,來源於股東結構複雜、主營業務單一、經紀業務依賴性強等多方因素。與此同時,隨著期貨公司轉型步伐加大與創新業務發展提速,融資渠道單一困境愈發凸顯,急需與資本市場對接。

中國基金報:報道基金關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中國基金報

萬水千山總是情,點個 “好看” 行不行!!!

大手笔!冲刺“期货第一股”,这家公司要35亿收购国际期货70%股权,一度暴涨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