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剖析,在戰國的末期,有哪些原因使秦國能一統其餘六諸侯國

戰國時期,秦國由衛鞅主導實施變法,使國力得到增強。而後又通過一系列的謀略措施,最終戰勝了其他六雄,實現統一中國的大業。所以也可以這樣說,一部戰國史,其實就是一部關於秦國,從立國到變強,再到一統六國的歷史。其它六個諸侯國在這個歷史舞臺上只不過是陪襯的過客而已。

深入剖析,在戰國的末期,有哪些原因使秦國能一統其餘六諸侯國

秦國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在強手如林的眾諸侯國,只有它能脫穎而出,完成最後的霸業呢?通過閱讀《戰國史》這部著作,總結了一下,有這麼幾點原因值得大家來共同探討。

深入剖析,在戰國的末期,有哪些原因使秦國能一統其餘六諸侯國

我的閱讀

首先,大環境來說,由於多年的戰爭,多數城市尤其是戰爭的中心城市,已經千瘡百孔,滿目瘡痍了。任何一個諸侯國,任何一個老百姓都迫切希望戰爭早日結束,能早日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而不用整天擔驚受怕。結束戰爭的前提條件就是有這麼一個實力強大的諸侯國,能戰勝其他六國來實現統一。而剛好,秦國經過連續的征戰擴張,兵力、地盤、國力都得到了極大增強,實力突出,所以由它來做中華區的代言人是再適合不過的。而歷史的進程恰好也是這樣選擇的。

深入剖析,在戰國的末期,有哪些原因使秦國能一統其餘六諸侯國

春秋戰國

其次,由於連續的戰爭,各諸侯國的經濟都遭受了嚴重的破壞,先秦時期的經濟主要還是指小農經濟,即農業經濟。打仗使大量的土地荒廢,大批勞動力喪失。依靠商業貿易支撐起來的經濟並不足以使國家真正富強起來。同時即便是商貿也要依靠物質的豐富才能帶動起來,而物質的來源基礎就是種植即農業。因此,上到諸侯國君,再到中間的商販,下到普通百姓都有一個共識,就是要不惜一切代價的建立一個穩定的,統一的社會環境和社會秩序,以此來發展經濟。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各諸侯國又必須拼命征戰,獲取更多的土地和更多資源,這樣才能獲得有效發展。但這樣做又會很矛盾,導致戰爭停不下啦,陷入怪圈。所幸,秦國用其超強的實力做到了這點,實現了統一,給社會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

深入剖析,在戰國的末期,有哪些原因使秦國能一統其餘六諸侯國

農業經濟

再次,秦國統一其餘六國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兼併領土,穩定人心,鞏固領土,防止被敵國再次兼併的過程。說白些,就是攻下敵對國的領土後,如何讓當地軍民心悅誠服的接受新的領導。來看看秦國是如何做到的。秦國在兼併另外六國的領土過程中,針對原諸侯國的罪犯採取的是十分寬容的政策。首先免掉了這些人的罪行,其次將他們遷到新的地方並給予土地,讓他們與當地的人一起耕作勞動,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另外針對某些攻佔的大城市,將那些不聽指揮的貴族和商人統統趕走,流放到邊遠的地方。藉此打破貴族商賈對整個市場的壟斷。為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提前鋪路。秦國的這種做法是深得民心的,既能吞併別國領土,又能使這些領土穩固下來,大力發展經濟,這就是荀子所說的“能並之,能凝之”吧。

深入剖析,在戰國的末期,有哪些原因使秦國能一統其餘六諸侯國

荀子勸學篇

其實,在整個的統一過程中,最有可能與秦國一爭高下的還有三個諸侯國,分別是齊楚趙三國,初期他們也併吞了不少的土地,但它們能並之,卻不能凝之。皆因他們所實施的“凝之政策”,或是效果不顯著,或是根本沒有效果。即沒有對症下藥導致無果,那麼可想而知,他們在一統諸侯國的路上必然也是走不遠的。

深入剖析,在戰國的末期,有哪些原因使秦國能一統其餘六諸侯國

邯鄲武靈叢臺

反過來說,秦國採取的策略則是有一定先進性和前瞻性的。所有的措施均是圍繞民意和民心進行的,總體來說,一句話可以概括:得民心者得天下。秦國在整個討伐過程中對所獲得的土地和人力還有其它資源等均採取善待和保護的政策,這樣的做法直接捕獲了民心。因此秦國所攻破的城池基本上最後都穩定了下來,不再有反抗和起伏。秦國也就能安下心來,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做大做強,最終實現統一中國,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