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傳歷史上有個小兵得到項羽一條大腿,被劉邦封為赤泉侯。其後人出了2個皇帝,12個宰相,是真的嗎,當時是怎樣的情況?

來自王者峽谷的射手


一條大腿,改變了一個家族的命運,乃至整個中國歷史的走向,這一點千真萬確,無需懷疑。

在楚漢爭霸的後期,項羽明顯處於劣勢,劉邦這老傢伙太能封官許願了,通過這種方式讓西楚霸王眾叛親離,最後在他被困到垓下的時候,哪怕是有機會過江,卻遲遲不肯渡過江東。


自己英雄一世,現在回到家鄉,無法對父老鄉親交代啊,你當年帶出去的江東兒郎都哪裡去了?為什麼就你一人兒回來了?噢,他們都力戰而死,合著就你一人兒腆著臉回來了,你還嫌江東父老太長命,想把漢軍給引到江東來殺戮我們是嗎?

此情此景,可氣可惱,往前一步,是滾滾東去的江水,往後一步,是一群虎視眈眈看著自己又不敢上前送人頭的小兵。想我一世英名,只能是死於自己的手中才不枉此生,豈能讓無名小卒的刀鋒辱沒了自己?於是西楚霸王選擇了自殺。

自殺前還做了一個人情,項羽知道劉邦用“萬戶侯”的名爵和千金懸賞來激勵手下將士要他項羽的腦袋,他在自刎前看到了對面陣營裡的一位故人呂馬童,得,我這腦袋就給你了!

西楚霸王通過這種略帶調侃的悲壯方式完成了對死對頭劉邦的最後一擊,你不是愛給別人好處嘛?我也能!

架不住劉邦的承諾油水太厚,漢軍幾員低級將領都上前來哄搶屍首,呂馬童固然得到了霸王允諾的腦袋,但四肢也被其他人給搶走了。



一位小小的郎中騎得到了霸王的一條大腿。這位低級將領的名字叫做楊喜,能夠在那麼多人之中搶到項羽的大腿,至少也說明不是個簡單角色。總而言之,抱了項羽的大腿的楊喜最終也沒有被虧待,劉邦履行承諾給他封了赤泉侯,食邑1900戶,得到屍體其他部分的也都另有封賞,皆大歡喜。

就這樣,漢朝成立了,楊喜他們做為新一代貴族的身份也登上了中國歷史的大舞臺,楊氏一族的興榮,才剛剛開始。

楊喜第二代,第三代沒有什麼特別拿的出手的角色,直到漢昭帝的時候才又出現了一個光耀門楣的第四代人物——楊敞,他娶了司馬遷之女,他們的兒子也致力推廣自己外祖父撰寫的《史記》,讓楊氏一族完成了從軍功貴族到學問世家的轉型。

這段時期對於楊氏一族來說,並非簡單的轉折點,他們家族中出現了第一個宰相。當時正是霍光掌權的時期,漢昭王去世的時候,霍光找到了劉賀繼位,但是沒幾天劉賀就被廢了。當時霍光就派人來詢問楊敞的意見,按理說這種事情,從做臣子的角度來分析,那肯定是不符合常規啊。


楊敞開始有點犯糊塗,同意也不是,不同意也要得罪人,準備支支吾吾的說不同意,他的妻子及時出來提醒他——人家是來通知你的,只是一個過場,你還當人家來真心尋求你的意見?

這一下句話讓楊敞醍醐灌頂,頓時醒悟,趕緊點頭同意,抱了霍光這根大腿,宰相的位置也就指日可待,從此弘農楊氏正式的步入了豪門貴族一列。

楊敞開了這個好頭之後,弘農楊家的後人可以說是人才輩出。東漢的時期又出現了一個楊震,你可能不太瞭解他,但是你一定知道那一句話——“四知”,天知道地知道,你知道我知道,怎麼能說沒有人知道呢。正是這句話讓他成了楊氏一族的榜樣,而他的這句話也被收錄到了楊氏家訓裡面。

他的三個兒子雖然沒有父親那麼優秀,但是也繼承了他優秀的品質。家裡幾個人後來成為“四世三公”世家。幾乎可以和三國時期的袁氏家族相媲美。

話說在三國時期楊氏一族還出了一個非常有名的謀士楊修,聰明歸聰明,但是因為站錯隊,最後被曹操處死了。

西晉建立後,弘農楊氏又獲得了空前發展機遇,第十一世孫楊駿、楊珧、楊濟三人並稱“西晉三楊”,依託司馬炎的楊皇后成為地位顯赫的外戚家族。

傳到楊喜第二十世孫楊堅身上,弘農楊氏更是開創了一個統一的朝代——隋朝。隋文帝楊堅和隋煬帝楊廣就是題目中所說的兩位皇帝。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她的母親也是出身於弘農楊氏。

有一點不可否認,在後來的歷朝歷代,一直到了近代歷史上,都有楊氏後人活躍的身影,而追究最初楊氏的興起淵源,毫無疑問,還是要飲水思源,感謝他們的先祖楊喜抱得了項羽的一條大腿。


歷來現實




(項羽)

一條大腿改變了一個家族的命運,只因為這條大腿是項羽的。

拿到大腿的人,姓楊,叫楊喜。不是一個小兵,是個郎中騎,這是個什麼官呢?其實,就是一個管理宮廷車馬門戶的武官,同時,經常晚上值班,負責夜間安全。

因為拿著項羽的大腿,所以楊喜被劉邦封了個赤泉侯,從此枝繁葉茂,家族得到了大的發展,後人中出了二個有實權的皇帝,12個宰相。

接下來,我們聊聊這個楊喜,聊聊他的後代。

楊喜是如何得到項羽大腿的?



楊喜人生的崛起,是在烏江邊上,就是項羽自殺的地方。

當時,劉邦下令:凡是,能取得項羽首級者,封萬戶侯。能取得身體的一部分,也能封官加爵。

項羽那麼勇猛,還是有些不怕死的,一直緊緊追擊項羽。在烏江邊上,項羽看大勢已去,遂有了自殺的念頭。於是對追擊的幾個人說道:“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

說完,一陣大笑,舉起寶劍,就地自盡。接下來,漢軍眾人一哄而上,王翳取了項羽的頭,楊喜、呂馬童、呂勝、楊開分別取得項羽身體的一部分,作為郎中騎的楊喜取得了一條大腿。

就是這條大腿,讓楊喜發了家,封了赤泉侯,家族實力開始逐漸增大,成為大的世家。

楊喜的後代,英雄輩出,出了2個皇帝,12個宰相



(楊敞)

楊喜到了第四代,出了個叫楊敞的,此人後來做了西漢宰相,比楊喜的官還大。雖然,楊敞官大,但名氣一般。不過,他岳父名氣很大,就是寫《史記》的司馬遷。

東漢晚期,楊家又出了四個牛人,分別是:楊震、楊秉、楊賜、楊彪,被世人稱為“四世三公”,此時的楊家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楊家的門生故吏遍及天下。

楊彪生一子,就是那個著名的天才人物楊修,只是因為過於聰明,被曹操所殺。楊修是楊喜的十二世孫。



魏晉時期,楊家實力非常龐大,在晉武帝時,楊家又出了兩任皇后,楊家多人在朝為官,楊家就此成為晉朝第一大族。

雖然,五胡亂華後,全國大亂,但楊家並沒有“家道中落”。弘農楊氏楊牧一系後來出了個楊忠,先後做了西魏和北周的高級官員,而且是北周八柱國之一。



楊忠有個兒子,叫楊堅,這就是隋文帝,老楊家此時達到了權力的頂峰。楊堅去世後,兒子楊廣繼位,這是楊家的第二個皇帝。但,可惜,楊家的江山僅僅坐了兩朝,楊廣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殺,之後雖然有楊家子孫被人控制,立為了傀儡皇帝,但無權無勢,算不得數。

進入唐朝,李世民的楊妃也是楊廣之後,而楊家人繼續活躍在政壇。整個唐朝,楊家出現了十一個宰相,成了名副其實的“宰相之家”。

唐朝之後,楊家開始衰敗。但是,一條大腿,換得楊家千年的繁榮,也算是厲害了。


藍風破曉


項羽烏江自刎以後,漢軍蜂擁而上,爭相搶奪項羽的遺體。因為漢王劉邦曾經許下承諾,誰能夠取得項王的項上人頭,誰就可以得到千金封賞,並封為萬戶侯。

在對項羽遺體的搶奪中,有五個人得到了遺體的大部分。其中,王翳奪得了項王首級,楊喜、呂馬童、呂勝、楊武四人分別得到了項王的軀體。五人向劉邦請功邀賞,劉邦履行諾言,分別將他們封侯。

這五個人裡面的楊喜,原本是一名名不見經傳的騎將,得到項王大腿以後,被劉邦封為了赤泉侯,食邑一千九百戶,成為了一方大族。經過千百年的繁衍生息,楊喜後人逐漸成為中華望族,楊氏族人更是遍佈天下。其中,楊喜的十七世孫楊堅,更是成為了隋朝的開國皇帝。

楊喜封侯以後,成為了華陰的貴族。此後,楊門名人輩出,而華陰楊氏後人也在歷史上有過眾多的出彩表現。在西漢、東漢、曹魏時期,楊喜直裔後人均有封侯。東晉十六國時期,隨著晉室南遷,華陰楊氏遭到了很大的打擊。不過,楊喜十四孫楊鉉投靠慕容燕國,擔任過燕國的北平太守。楊鉉以後,楊家在北方的盛威復振。

到了楊喜十六世孫楊忠的時候,楊家成為了西北最大的望族之一,受封北周隨國公。後來,楊忠之子楊堅代周稱帝,建立隋朝。

隋朝一共誕生了六位皇帝,除了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以外,還有隋煬帝楊廣、隋恭帝楊侑、隋秦王楊浩、隋世宗楊昭、隋越王楊侗。不過,除了楊堅和楊廣,後面幾個皇帝都是權臣所立,並不掌握實權,在位時間也非常短暫。

隋朝及隋朝以後,楊喜後人在歷史上封侯拜相的人也就更多了。在歷史上比較出名的就有楊素、楊國忠等人。


蘇綻


這是我們楊家祖上的事,聽知事哥給你好好聊聊吧!

一,楊喜等五人分屍項羽

在《史記項羽本紀》中,項羽殺死虞姬帶兵突圍,連殺幾十名漢將,最後逃到烏江邊走投無路,只好自殺。故事情節如下:

項王身亦被十餘創。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頭,餘騎相蹂踐爭項王,相殺者數十人。最其後,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其一體。五人共會其體,皆是。故分其地為五:封呂馬童為中水侯,封王翳為杜衍侯,封楊喜為赤泉侯,封楊武為吳防侯,封呂勝為涅陽侯。

見證項羽自殺的漢將有五人,分別是呂馬童、王翳、楊喜、楊武、呂勝。這五個人都是關中人,地地道道的老秦人。在漢軍中,這五人都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基層軍官,活脫脫的路人甲。在爭奪項羽的屍體過程中,像他們一樣搶奪的人還有很多,有幾十人在搶奪中喪生。

從《項羽本紀》中能夠看出,項羽突圍時斬殺數十名漢軍,到達烏江又斬殺了數十名漢軍,項羽自刎後搶奪項羽屍體的過程中,又有數十人被自己人砍殺。項羽的屍體真是值錢啊!

事實證明,搶劫項羽的屍體一本萬利,眾多無名小卒參與了這項運動,大都身死,五個勝出者都得到了侯爵。其中楊喜最為耀眼,因為他受封赤泉侯之後,又出了很多牛b的子孫,形成了華夏最牛的家族之一。

二,楊喜後人在漢朝逐漸得勢,成為世家大族。

漢朝初期的官吏選拔,主要靠軍功,一開始重用功臣,再後來重用一般性功臣,再後來小功臣也有機會上場。楊喜也不例外。第二代赤泉侯楊敷,第三代楊殷都沒有什麼大功勞,可是到第四代楊敞,就成了司馬遷的女婿。楊敞在昭宣中興中功勞不小,成了安平侯,楊敞的兒子楊惲,則專注於宣傳發行司馬遷的《史記》,讓楊家從一個軍功貴族轉型成了學問世家。

楊喜的四世孫楊惲研究《史記》,五世孫楊寶,研習《歐陽尚書》,六世孫楊震,做到了太尉,成為弘農楊氏最為仰慕的祖先。楊震人稱“關西孔子”,譽澤“關西堂”、“四知堂”、“清白堂”。

到東漢末年,楊氏雖然比不上袁紹那樣四世三公般顯赫,可是比起河內司馬氏要強太多了。最有名的十一世孫楊修,因為曹操立儲問題上站錯隊,被曹操殺死。

司馬氏的西晉建立,世家大族又迎來發展高峰期。楊家的第十一世孫楊駿、楊珧、楊濟號稱“西晉三楊”,依託司馬炎的楊皇后(兩個楊皇后親姐妹),成為最顯赫的外戚家族,當時有“三陽開泰”的說法。

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世家大族在與少數民族的互動中不但沒有衰落,反而更加發展壯大,最終形成了五姓七望的世家大族格局,弘農楊氏雖然不在這五姓七族中,但實力依舊不容小覷。

三,楊喜後人成為五姓七族之外的大家族,建立隋朝。

魏晉南北朝的五姓七族,分別是即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弘農楊氏雖然不如這些家族,卻因為開創了隋朝一躍成為最尊貴的世家大族。

楊喜的十四世孫楊鉉成為北魏的武川鎮司馬。他的兒子楊元壽直接落戶武川,逐漸成為武川鎮的大軍閥,傳到第20世孫楊堅那裡,直接就開創了隋朝。

隋文帝楊堅的祖先到底是不是關西孔子楊震,很多人提出了質疑。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楊堅這個人比較摳門,僅僅追封自己的父親楊忠為隋太祖武元帝。而後來的唐朝,則直接把上古的皋陶、春秋的李耳都追封為皇帝。

四,楊家後人在宋、明、清等朝代都有重要地位。

在宋代開始流行起來的平話小說、戲曲中,楊家將是重要角色。在真實的歷史中,宋朝初年的楊業、楊延昭、楊文廣三代都是名將,這是一個真實的武將世家。

明朝初年,出現了和西晉相似的“三陽開泰”現象。這三楊分別是開創仁宣之治的楊士奇、楊榮、楊溥。除了這三人,後來的楊廷和楊慎父子、楊一清,也都是明朝的才子和神童。明末楊鶴楊嗣昌也都官至宰相。

清朝,楊姓貌似沒有那麼豐盛發達,只有一個楊秀清比較有名。

共和國開國將軍中,有楊得志、楊成武、楊勇三人被稱為解放軍中的楊家將,傳為美談。


歷史知事


這個小兵叫楊喜,要弄明白楊喜的“幸運傳奇”,就必須從項羽的死開始講起。

“霸王別姬”的故事在華夏盡人皆知,所以項羽自刎於烏江邊的事情似乎是鐵定的。但是,按照《史記》和《漢書》的記載,項羽是被漢軍中五位勇士聯手斬殺的,原文為:“灌嬰所將卒五人共斬項籍,皆賜爵列侯。”

斬殺項羽的五個人分別是:楊喜、王翳、呂馬童、呂勝、楊武。這五人在斬殺項羽之前是沒有什麼名氣的,就是因為斬殺項羽這件大功被載入史冊,事後均被封侯。這件事情在《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第四》中有記載。

斬殺項羽後,五人把項羽分屍,各取項羽屍體一部分拿去請功,楊喜搶到了一條腿,被封為赤泉侯。

關於這件事情還有一個版本:項羽垓下兵敗後,帶著28騎逃到烏江邊,走投無路自刎於江邊。之後,漢軍一擁而上,你一刀他一矛把項羽的屍體給“搶光了”。搶到殘屍的漢卒們拿著手裡的“戰利品”邀功領賞,其中楊喜搶到了一截大腿,被劉邦封為赤泉侯。

無論故事的經過怎樣,但結果楊喜搶到了大腿是肯定的,這條大腿對於華夏楊姓來說有著重大意義。

楊喜被封為赤泉侯後,整個楊氏一族的官運就像開了掛一樣,扶搖直上。在日後的幾百年中,出現了太多歷史知名人物,其中不乏皇帝、宰相等手握天下生殺大權的風雲人物。楊氏的這種官運一直持續到唐朝才逐漸淡化。

梳理一下楊喜後人中每個輩分的精英人物。

楊喜兒子楊敷世襲赤泉侯,一世平安,沒有太多功績,不再多講。楊喜孫子楊殷世襲赤泉侯,也沒有做過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兒子、孫子碌碌無為,楊氏從楊喜曾孫這輩起“開掛”。

楊喜曾孫楊敞,受漢宣帝賞識,被封為安平候,是楊喜之後第一個被封侯的楊氏後人,同時,楊敞娶了司馬遷的女兒,這也讓他在歷史上留下“香豔”的一筆。

楊喜玄孫楊惲,被封平通候,在漢宣帝時期曾經官居左曹,深得司馬遷喜愛。楊惲為保存和收藏《史記》做出了重大貢獻。

楊喜六世孫沒有出現人傑,只有楊寶算是知名學者。

楊喜七世孫楊震,是一位大儒,人稱“關西孔子”。後來入朝為官,先後做過太僕,太常、司徒、太尉。基本上就是當時天下的二、三號人物。從楊震開始,楊家八世均有太尉,後世成為“四世三公”。

楊喜八世孫:楊牧,被封為富波候;楊秉,當朝太尉;楊奉,興義將軍,後來升任車騎將軍。

楊喜九世孫楊賜,當朝太尉,被封臨晉候,死後追封文烈侯和驃騎將軍。

楊喜十世孫:楊奇,官拜衛尉;楊彪,官拜太尉、光祿大夫、班亞三司;楊眾,官拜御史中丞、侍中。

楊喜十一世孫:楊亮,封陽成亭侯;楊修,官拜丞相主簿(楊彪兒子,“一人一口酥”、“闊”、“雞肋”,自作聰明被曹操所殺)。

楊喜十二、十三世孫中沒有什麼大人物,世人都以為楊氏的官運到此結束。但是,十二世孫中有一人名叫楊孕,他的第八世後人中出現了一個叫楊堅的人。

楊喜第十四世孫楊鉉,燕國(五胡十六國時期)北平太守。

楊喜十五世孫楊元壽,北魏武川鎮司馬(楊堅五世祖)。

楊喜十六世孫楊惠嘏,北魏太原郡守。

楊喜十七世孫楊烈,北魏龍狡將軍。

楊喜十八世孫楊禎,因戰功被封為寧遠將軍。

楊喜十九世孫楊忠,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北周小宗伯、大司空,柱國大將軍,封隨國公。死後又多了個稱號“隋武元皇帝”,因為他生了個兒子叫楊堅。

楊喜二十世孫楊堅,隋文帝。

楊喜二十一世孫楊廣,隋煬帝。

從一個普通低級軍官,到坐上天下至尊之位,楊氏一族完成百年逆襲。而這一切的開始,就是項羽的那條大腿。

在楊喜之前,華夏楊氏並不是大姓,而今天楊姓成為華夏姓氏前二十的大姓,很多人都把這一功勞歸功於楊喜。


無筆史官


項羽是秦末江東義軍的領袖,生於公元前232年,死於公元前202年。項羽驍勇無匹,是位能在百萬軍中斬將奪旗的猛將,一生縱橫沙場沒遇到過對手,他親手埋葬了曾橫掃六合的暴秦,卻因為其獨斷專橫與驕橫跋扈的性格軟肋拱手讓出了唾手可得的勝利果實,最終落得個慘敗垓下、自刎烏江的可悲下場。

關於項羽之死,史料中有幾種不同的說法。最具代表性的一說是《史記·項羽本紀》裡的記載: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十二月,劉邦、韓信、劉賈、彭越、英布等各路漢軍合兵四十萬在垓下(今安徽靈璧以南)與項羽的十萬楚軍展開決戰。漢軍以韓信的部隊居中,大將孔熙為左翼、陳賀居右翼,劉邦率軍跟進,大將周勃殿後。韓信揮中軍進攻受挫,引兵後退,命左、右翼軍繼續猛攻。楚軍久戰疲憊,韓信乘機率中軍發起反擊。楚軍大敗,撤入壁壘深壕內堅守,被漢軍裡三層外三層圍了個密不透風。楚軍屢戰不勝,突圍不成,將士疲乏,糧草即將吃盡。韓信見狀,打起了心理戰。他命漢軍中的楚人夜唱楚歌,大意是:“人心都向楚,天下已屬劉;韓信屯垓下,要斬霸王頭”!項羽和麾下將士們聽到後,以為劉邦已佔領楚地,否則漢軍中怎麼會有那麼多楚人?聽到家鄉歌謠,楚軍士卒思鄉厭戰,士氣低落,軍心瓦解,韓信乘勢揮軍猛攻,楚軍大敗虧輸,十萬大軍基本全軍覆沒,項羽率少數殘騎突出重圍,逃至東城(在今安徽濠州定遠縣東南約50裡處,還有在安徽、江蘇交界的和縣境內烏江一說)後自剄(刎)而死。

楚霸王覆滅後,劉邦還軍定陶,馳入韓信軍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收繳了他的兵權(調兵虎符),後改封韓信為楚王,都下邳(今江蘇邳縣)。

項羽兵敗垓下後“身死東城”似乎已是定論的史實。然而,唐朝宰相李吉甫編纂的《元和郡縣誌》卻有如下記載:“漢高帝五年,項羽兵敗,自陰陵引而東,至東城,仍有二十八騎。南走至烏江亭,灌嬰等追羽,楊喜斬羽於東城......” 。按李吉甫所記,勇冠三軍的霸王項羽並非自刎而死,他是被一個叫楊喜的人斬殺的。

楊喜是誰?他有什麼本事能殺得了“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楚霸王項羽?楊喜是韓信麾下的郎中騎都尉(掌管宮廷車騎的中低級武官),後因追殲斬殺項羽有功而被劉邦封為赤泉侯。

楊喜本是漢軍中一籍籍無名的基層武官,公元前二零二年,他隨韓信參與了垓下之戰。當時楊喜隸屬於韓信部將灌嬰,漢軍擊潰楚軍後,走投無路的項羽自刎烏江,楊喜得到了項羽肢體的一部分,因功被劉邦封為赤泉侯。

事件的具體經過是這樣的:垓下慘敗後,項羽帶二十八騎殺出重圍,輾轉來到烏江邊。眼見漢軍追至,項羽把心愛的烏騅馬送給前來接應他過河的烏江亭長,命令從騎全部下馬,手持短兵器與漢軍追兵展開血戰,項羽不愧是“戰神”,他以寡擊眾,卻越戰越勇,僅他一人就格殺了數百漢軍,他自己也身負十幾處傷。身邊的虎賁一個接一個的倒下,又有十餘個漢將圍了上來。項羽看到自己昔日的部屬呂馬童也在漢軍中,他如今已是漢軍騎司馬,就厲聲喝道:“你不是呂馬童嗎?故人在此相逢,真巧啊”!呂馬童不敢直視項羽,他轉身對中郎將王翳說 :“此人就是項羽”!

項羽聞聲冷笑道:“我聽說劉邦以千金和封萬戶侯的重賞來買我的人頭,現在我把這個人情送給你吧 ” !話畢,毅然揮劍自刎。力能扛鼎、叱吒風雲的一代豪雄西楚霸王項羽就這樣慷慨悲壯地死去了,死時年僅三十歲。

由此可見,項羽不可能被無名之輩楊喜斬殺,也不是被呂馬童所殺,他是自殺的。《史記·項羽本紀》說,項羽拔劍自剄後,眾人爭搶其屍,中郎將王翳取其頭,其他人為爭奪項王遺骸甚至自相殘殺,有數十人為搶屍被自己人所殺。

最後,郎中騎楊喜搶到了項羽的一條大腿,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項王遺骸的一部分。之後,劉邦論功行賞,王翳得項王頭,封杜衍侯,楊喜為赤泉侯,呂馬童為中水侯,呂勝、楊武為涅陽侯和吳防侯。“因五人共會其體,皆是。故分其地為五”。因五個人各得項羽肢體的一部分,於是將項羽的屬地一分為五賞賜於他五人,並各自封侯,楊喜搶了項羽的一條大腿,被封為赤泉侯(封地在今天的河南南陽一帶)。

本為軍中無名之輩的楊喜因搶得一塊項王肢體而封侯賜爵,食邑一千九百戶。他不僅自己因此飛黃騰達,而且福廕楊氏子孫後代,他的後代中競出了十二個宰相,兩個皇帝,可謂英才輩出啊。

他後代中比較出名的有:東漢司徒、太尉楊震(楊喜七世孫);八世孫楊牧,賜爵富波侯;八世孫楊秉,官至東漢丞相,著名政治家、教育家;八世孫楊奉,官至東漢車騎將軍;九世孫楊賜,官至臨晉侯,東漢末太尉,驃騎將軍; 十世孫楊彪,官至東漢太尉、曹魏光祿大夫;十一世孫楊修,官至曹魏丞相主簿,後被曹操所殺......從七世孫楊震起到十世孫楊彪止均為太尉,被史家稱作“四世三公”。 楊喜的十五世孫楊禎是北魏的寧遠將軍,他有五子,長子就是楊忠,楊忠是赫赫有名的隋朝開國帝王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堅次子楊廣,後謀兄弒父篡位成了隋煬帝......

[插圖源自網絡]

[寫作辛苦 嚴禁搬運]



鐵馬冰河wu


古今中外,抱住大腿的都得了榮華,抱了項羽大腿的,更是要富貴萬世。



劉邦和項羽交戰到了最後,四面楚歌聲,項羽的大軍軍心渙散,很多士兵都逃跑。曾經的威風八面的西楚霸王也只能帶著少量的護衛突破重重包圍逃到了江邊。

項羽在前面跑,漢軍在後面緊追不放,最終在烏江邊,項羽放棄了逃跑,在經過一場酣暢淋漓的戰鬥之後,選擇自刎。而在這些圍追堵截項羽的漢軍中,有一個名叫楊喜的人,就是後來的赤泉侯。

在利益的驅使下,楊喜對項羽緊追不放,結果項羽一生氣,駐馬回首瞪了他一眼,然後他就人馬俱驚。但是劉邦早就說了,殺了項羽的人要大封賞,所以在巨大的利誘之下,楊喜咬牙繼續追趕,最後和其他四人(王翳、呂馬童、呂勝、楊武)分享項羽屍首,得大腿一截。

有了這個戰利品,劉邦果然封他為侯。史書裡面對於楊喜記載不多,但是這個看似不起眼的人物,卻開創了後世大族弘農楊氏,為後世楊家的繁榮,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前後出了十二個宰相。而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也自稱是楊喜的後人楊震一脈的血統,因此算上楊堅、楊廣,楊喜後人中也有兩位皇帝。(楊堅是不是楊喜一脈的後人不好說,但歷史上關於楊堅是不是楊震的後人一直是有爭議的)

楊喜的侯爵是世襲的,所以後世子孫都有承襲他這個爵位。兒子、孫子這些人都沒有什麼太大的成就,到了重孫這一代的時候,這位叫楊敞的人士,一路官運亨通,最後居然做到了丞相,這也是楊家的第一位超級大員。楊敞歷史上沒什麼名氣,不過司馬遷的女婿,這個倒是讓人有點意外。

楊敞有一個兒子,因為深受司馬遷的影響,言語偏激,屢遭貶斥,不過此人為保護外公的著作起了不小的作用。

到了楊喜的七世孫的時候,出了一個楊震,號稱關西孔子。楊震官位很高,先做過司徒,後來官職太尉,從他開始連續八代,都是大漢的太尉。此後暫時又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人物了,但是楊震這一脈的後人,在後來的一些朝代裡,還是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比如說隋朝司徒楊素,也是楊喜的後人,官職也和宰相相當。

關於楊堅這一脈,爭論比較多。

楊堅父親曾楊忠經官至大司空,這是一個和丞相、宰相比肩的官職,到了他這一代,因為受到皇帝的猜忌,屢次涉險。到了楊堅這一代時,乾脆就取代北周,建立了隋朝。然後隋朝經歷了楊堅楊廣兩代,二世而亡。

楊震的曾祖父叫做楊忠,楊堅的父親也叫做楊忠。而在當時,弘農楊氏可是望族,楊家歷代先人的名諱就算是其他的士族子弟都會去避諱,更何況楊家自家的子孫後代。可是楊堅的父親楊忠就沒避諱自己的先祖,看起來不太符合當時的禮法。又或者楊堅的父親楊忠鮮卑化嚴重,不遵循漢家禮法?

總之,關於楊堅這一脈,爭論是比較多的。這裡姑且不再細說。

後來隋朝,但是實際上楊家並沒有從此衰落,唐朝國祚延續時間較長,先後有很多宰相。仔細數來,一共有11位楊姓後人被封為宰相,比如李治時期的楊恭仁。

但是楊氏後人有好有壞,大唐很有名的奸臣楊國忠,就是楊震的後人,但是此人因為女兒的緣故,長期在朝中敗壞綱紀,是大唐衰敗的罪魁禍首。

想當年楊家先祖只因一條大腿,得了一個侯爵,後人卻因之崛起,經歷了幾度興衰,到了現在楊依然是個大姓,大概這都要歸功於這位善於抱大腿的赤泉侯。


小鎮月明


楊喜幾個人能得到項羽的屍體完全是撿漏得到。項羽突破重重包圍後,向田父問路被誤,只得轉向殺出,來到東城,漢將灌嬰率騎兵窮追不捨,項羽與二十八騎輾轉來到烏江邊,雖有亭長倚船相待,至此已是心灰意冷,與手下約定三戰取勝以顯神威,然後轉身殺向追來的漢軍,大喝一聲,衝冠怒目,騎隊長楊喜當時追在後面,看見項羽轉身回頭如此表情,心知不妙,拔轉馬頭回身就走,辟易幾十裡不敢回望。


三戰皆勝後,又交代烏騅馬給亭長,項羽也不想渡江了,與眾騎下馬持短兵器繼續殺向漢軍,一場鏖戰,殺死殺傷幾百人,項羽身受十多處刀劍傷,重傷難以自立,這時看到前面來了幾名漢將,定睛一看,認得是以前的舊相識呂馬童,便笑著對他說,來的莫非是呂馬童嗎?呂馬童不敢接話和麵對項羽,轉頭對旁邊的王翳說,這個人就是項王。項羽說,我聽說劉邦千金買我的頸上人頭,這功勞送給你吧。說完拔劍自刎。(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眾漢將一見,大喜,蜂擁而上手起刀落,逃了幾十裡的楊喜這時也回來了,與呂馬童五人瓜分項羽屍身,劉邦依約賜爵,把萬戶侯拆分給五人,封呂馬童為中水侯,封王翳為杜衍侯,封楊喜為赤泉侯,封楊武為吳防侯,封呂勝為涅陽侯。(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楊喜這時也封列侯,人稱中國第一位楊家將,在漢惠帝時曾被貶官,後來復職。此後,楊喜多位後代族人在漢代出將入相、公卿連綿。

楊喜的第四代子孫有一位名叫楊敞,是司馬遷的女婿,昭帝時的丞相,史記就是賴這夫妻倆獻上才得以流傳於世。東漢時楊震、楊秉、楊賜、楊彪都被封為太尉,是名融其實的“四世三公”,到了南北朝時期,楊喜家族更臻興盛,後人楊堅還創建了隋朝,可惜二代而亡,時間來到唐朝,根據族譜傳說,其家出了十一位宰相,如果和之前的丞相算上去,絕不止十二位宰相,須知漢朝的三公權力可比唐朝的六部尚書之類大多了。


南方鵬


這個可是歷史上有名的“抱大腿”事件,這個大腿並不是假的大腿,而是真真實實的大腿,而且是一代霸王項羽的大腿。楊喜也並不是一名小兵,人家大小也是劉邦的貼身護衛,管理劉邦以及後宮的車馬用度。據說項羽當時被劉邦的軍隊追趕,走在最前面的楊喜他的戰馬都受到了驚嚇,不過錢壯人膽,楊喜很快又趕在了最前面。

到了烏江邊上,項羽一回頭一眼看到了呂馬童,感慨“你不是我的老鄉嗎”。呂馬童指著項羽跟所有人說“這個就是項王”。項羽說:“我聽說,劉邦以千金懸賞我的腦袋,食邑萬戶,我賣你個便宜。”於是項羽在烏江邊自刎了。楊喜、王翳、呂馬童、呂勝、楊武五個人分得項羽屍體,並且這5個人都被封了侯,楊喜被封為赤泉侯。想想如果不是這5個人有一定的武藝在,能在眾人中搶到項羽的屍體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楊喜被封為赤泉侯,食邑1900戶,有人以華夏民族第一楊家將來稱呼他。據說正是因為楊喜被封侯,楊氏得以壯大,他兩個兒子繼承他的爵位,有一個還是司馬遷的女婿。東漢三公兩任太尉,一任宰相,都是楊喜的後代。三國時期,曹操麾下著名的謀士楊修也是楊喜的後代。楊修十分有才華,但是太喜歡嚼舌根,太過於自傲,幾次猜中曹操的心思,讓曹操臉面上過不去。後來有一次,因為曹操說“雞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楊修就揣測曹操要退軍,讓士兵們都收拾東西。本來一直沒打勝仗的曹操,心裡就很鬱悶,楊修正好撞槍口上,被曹操以擾亂軍心為名處死。楊修的才華被曹操親自承認說我不如你,曹丕和曹植,都是對他的才華都十分欣賞。如果他能收斂自我,把心用在正道上,他甚至可以和郭嘉媲美。



隋文帝楊堅也是楊喜的後代,他的父親楊忠為西魏十二將之一,軍事才華橫溢,和西魏丞相宇文泰交好。宇文泰為西魏權臣,西魏的政權幾乎由宇文泰掌握,宇文泰死後他的兒子宇文覺廢掉了西魏皇帝,建立了北周政權。西魏北周皇宮貴族基本都為鮮卑後裔,宇文覺登基以後,因為楊忠輔佐有功,賜鮮卑姓普六茹。後來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恢復了自己原來的漢姓楊姓。楊氏到了唐朝都是世家大族,比如李元吉的妻子楊氏,後來被李世民霸佔,為李世民生了一個兒子,甚至要被封為皇后。除了因為楊氏的貌美,還有一個方面的原因就是楊氏是當時的大族。歷史上第一女皇武則天的母親也出自楊氏。楊貴妃和族兄楊國忠也都出自楊氏,只是楊貴妃,他家的這一支早些年遷走了。楊貴妃的高祖楊汪是隋朝吏部尚書,隋朝國柱,後來隋朝滅亡依附於王世充。李世民以楊汪為王世充黨羽將其殺害。




紅雨說歷史


小兵得到項羽一條大腿,因此被劉邦封為赤泉侯。他的後人出了2個皇帝,12個宰相,這是真的嗎?


很多朝代的開國皇帝,為了褒獎出生入死的兄弟,都會採取封侯的措施。比如漢朝開國皇帝劉邦,他的旗下就包括了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等人。

一條大腿改變的命運!

但是大家可能不瞭解的是,除了這些立下汗馬功勞的人之外。還有幾個無名小卒,只是因為搶得了項羽的一部分身體,因此得以拜將封侯。

這5個人分別是:王翳、楊喜、呂馬童、呂勝、楊武。而其中的楊喜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雖然他只不過是赤泉侯。但是他的後人出了兩個皇帝,十二位宰相。

原來當年劉邦在追擊項羽的時候,見到項羽只有二十八騎,於是對周圍的人說道:只要能夠殺死項羽,或者可以得到他身體一部分,歸來都可以拜將封侯。

其實當時很多人當了一輩子兵,除了養家餬口之外,誰都想有朝一日可以靠軍功魚躍龍門變金龍。於是有了劉邦的這句話,這些人卯了勁的往上衝。



等到項羽走到烏江畔的時候,看到身旁基本上沒剩幾個人,於是生了自殺的心思。恰好在這時項羽的同鄉呂馬童,前來對他進行勸降,並且告訴他劉邦說過:“得項羽人頭者賞萬戶”。

當時項羽聽後哈哈大笑,對呂馬童說道:想不到我的人頭如此值錢,念在你我是同鄉的情誼上,我就把這個便宜讓給你了。說完這句話就揮劍自刎。

眾人看到項羽自刎之後,於是所有人一窩蜂的湧了上來。有的人拉他的大腿,有的人扯他的胳膊,有的人去砍他的頭顱。不過王翳、楊喜、呂馬童、呂勝、楊武五人,得到的最多。

其中楊喜在混亂當中,砍掉了項羽的一條大腿。於是這5個人帶著各自的戰利品,來到劉邦面前求賞賜。劉邦也兌現了自己的諾言,讓他們平分食邑萬戶,各自封侯。

兩個皇帝,十二個宰相!

楊喜在之前只是郎中騎,最多相當於一個騎兵隊隊長。不過因為獲得像一條大腿,最後從那裡分來了1900戶,在漢朝排在開國功臣當中的第103位。


不過楊喜畢竟是靠機緣巧合才獲得的侯爵位置,所以他在這之後沒什麼表現。而且他兒子孫子也是籍籍無名,不過出了一個曾孫楊敞。

很多人可能並不認識他,但是他是司馬遷的女婿。而且為人才能卓越,在漢昭帝時期擔任宰相。同時他也是弘農楊氏的第一世祖。

等到了東漢時期,楊家後人出現了楊震、楊秉、楊賜、楊彪等幾大名人。其中的楊鎮號稱是關西孔子,留下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名言。

他們四個人也被史書記載為四世三公,所教的門生也是遍佈天下。後世當中記載:“乘朱輪者十人。位在列卿,爵為通侯。”意思是位列極臣者有十人。

等到了三國時期,曹操手下幕僚楊修也是出自楊喜後人。不過因為口無遮攔,最後被曹操隨便找個理由殺了。不過這並沒有斷掉楊家人的地位。


等到了魏晉時期,楊家地位又再次變得聲名顯赫起來。因為當時晉武帝的兩個皇后就是出自楊家,因此朝政也開始被楊家把持,號稱是當時第一大家族。

等到楊震的第十四世孫楊忠的時候,當時已經是北周時期。可能有些人對於揚忠並不熟悉,但是他的兒子是楊堅。

由於父子二人輔佐宇文泰起義有功,楊忠被封為國公,父親死後子承父位,楊堅在朝廷當中的勢力越來越大。

宇文邕退位之後,楊堅以宰相的身份,輔佐年僅7歲的宇文闡。

直到後來楊堅通過各種手段,逼迫宇文闡禪讓退位。楊堅曾經假惺惺的三次推脫,最後定下國號隋,他也就是後來的隋文帝。

可惜隋朝二世而亡,也只不過是傳到了隋煬帝。不過到了這個時候,楊家已經出了兩位皇帝,建立一代王朝。不過這並不代表楊家就此沒落。


等到了唐朝的時候,楊家仍然靠著在後宮當中的地位,穩坐唐朝大家族之一。當時李世民奪位成功之後,為了獲得楊家的支持,曾經霸佔弟弟李元吉老婆。

不僅是因為她長得漂亮,更是因為她是楊家的女兒。不僅如此,李世民後來還迎娶了楊淑妃。就連武則天的母親,也是楊家的人。可見楊家在當時的地位。

這幾百年的時間,林林總總加起來超過了11個宰相,其他大大小小的官職就不再細說。即使到了宋朝的時候,楊家還出了一個楊萬里。不過在這之後,楊家基本上就籍籍無名了。

一條大腿的機緣,竟然改變了幾十代人的命運。很多人說所有人都在同一起跑線,但是有的人生下來就在終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