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家蕩奏響高質量發展“田園交響曲”

為全面打造鄉村振興示範地,去年,南湖農業經濟開發區在湘家蕩區域掛牌成立。日前記者瞭解到,自湘家蕩省級旅遊度假區擴容至全域範圍以來,該開發區積極推進農文旅融合理念,成功將農業與文化創意、休閒觀光相結合,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生態產業優勢,實現了生態農業與旅遊業融合發展。

“南湖農業經濟開發區總面積3.6萬畝,將依託七星街道現有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產業資源,全面打造高科技智慧農業、高品質田園生活、高水平三產融合的都市型高效生態農業體驗區。”湘家蕩區域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國慶節,該開發區總投資2100萬元打造的水上精品線與枕水親田騎行道等農文旅項目也將正式與大家見面。

農文旅“三合一”

重點產業全面發展

採摘、輕食、手作、旅拍、田園文化節……4月初以來,位於南湖農業經濟開發區內的喜悅生態農場成為頗受歡迎的“打卡地”。而這僅僅是南湖農業經濟開發區農文旅深度融合的閃光點之一。在湘家蕩“萬畝水系、萬畝森林、萬畝農田”的詩意格局中,現代農業板塊如今正釋放越來越強的活力——有機菜園、四季果園、繽紛花園“完美搭檔”,正不斷為嘉興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賦能。

今年,為通過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推進鄉村振興,該區域計劃在總面積45.25平方公里的湘家蕩省級旅遊度假區內,規劃約7000畝土地用以設計農業經濟開發區的主題旅遊線路、旅遊要素和產品組合,便於品牌推廣及市場營銷。

“我們將重點聚焦農業板塊,以‘農業+文化+旅遊’為發展思路,對存量項目進行整合提升,對增量項目進行創意策劃,全力配合南湖農業經濟開發區農文旅產業的整體發展。”湘家蕩區域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今年,該區域計劃引進規模“千萬”以上項目2個,新增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2家、科技研發中心1個,並初步形成以區域農業主導產業為基礎的全產業鏈。

目前,該開發區內已有多家企業入駐,以農業生產為主,涉及水果、蔬菜、苗木、中草藥材等領域。

藍圖既定,方向漸明。該負責人介紹,農文旅項目以家庭親子市場為主要突破口,將鎖定以嘉、滬、杭、蘇為主的長三角地區都市休閒旅遊市場。今年,湘家蕩區域還將依託省級旅遊度假區,發揮旅遊、生態、文化、農業、區位等優勢資源,完善綠色產業鏈“基因”,建設一批涉及農文旅融合發展的項目,奏響農文旅融合發展的“交響曲”。

特色項目亮點紛呈

全域旅遊“提檔升級”

“農文旅項目將按照‘一心一環兩帶六園’進行佈局。”湘家蕩區域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一心”即綜合服務中心,將承擔旅遊諮詢、文化展示、創新創業孵化等綜合接待功能;“一環”即四時·五味·湘情水上環的環狀水系;“兩帶”即潭湘路銀杏景觀帶、振興路香樟景觀帶;“六園”即藍莓休閒園、芳香產業園、梨雪休閒園、花木博覽園、仙草養生園、三產融合示範園,根據場地基底、產業特色和經營主體的訴求,結合農文旅融合發展方向,形成6個子休閒園區。

作為嘉興最好的水上精品線,湘家蕩區域正大力開發水上畫廊·遊船項目,並計劃下半年開通水上小環線,全長3.7公里,用時40至50分鐘;遠期開通水上大環線,全長5公里,實現乘坐遊船賞四季景觀變化,聞花香、果香、蔬香、木香、稻香五味,體驗江南水鄉特色民俗。該項目將重點在洪家蕩北岸設置遊船主碼頭,配套服務用房,建築面積約200平方米。

同時,湘家蕩區域依託已建的環水步道,圍繞二十四節氣文化,通過優化植物配置、彩繪行車路面、增設主題拍照點,建立二維碼智能語音導覽系統,打造了一條集文化、趣味、顏值、智慧於一身的枕水親田騎行道,進一步強化了道路的人文魅力。

湘家蕩區域還推出全新的節慶旅遊品牌——“遇見四季,遇見最美湘家蕩”,將全年分為春播、夏耕、秋收、冬藏四個主題,每個季節都有代表性活動,串聯起各個景點,打造具有個性化和多樣化的全域旅遊產品。同時,積極策劃“四時湘家蕩”精品線路、春季賞花踏青之旅,策劃以賞花踏青為主,以泛舟、逛橋埭老街、住民宿為配套的春天之旅,推出湘湖國際風箏節、油菜花觀賞節等春季節慶。

上述負責人表示,下階段,湘家蕩區域將進一步挖掘生態資源優勢,並將其轉化為生態產業優勢,積極打造“農旅融合”新標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