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區精準扶貧特色項目“多點開花”

一朵朵仿真花撐起村民脫貧路

“五一”小長假剛過,高淳區椏溪街道尚義社區的插花服務點已是一片忙碌景象,村民們有的在進行仿真花手工插花作業;有的在領取插花配件;還有人交上成品仿真花後正和會計結賬。當地村幹部介紹,作為高淳區的精準扶貧項目,仿真花手工插花幫助困難村民脫貧致富,起到了實效,人均年創收7000元左右。

脫貧攻堅,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高淳區,像尚義社區這樣的插花服務點共有5處,分佈在漆橋街道、椏溪街道、磚牆鎮和陽江鎮,全部由南京優德環保新材料有限公司和各街鎮聯合開辦。如今,一朵朵仿真花悄然走進村民心房,實現了他們“就業就在家門口”的願望,實實在在拿到錢的低收入農戶,也帶動周邊越來越多人參與。

位於漆橋街道雙秀路的優德公司,主要產品是手工製作仿真花。公司廠房外,滿滿一車剛從農村收上來的仿真花,將通過加工和包裝後,發往歐美銷售。這些仿真花的前期手工作業,目前全部交給高淳當地農民完成,“去年,公司銷售額2000多萬元,發放的手工勞務費超過了400萬元,惠及高淳當地600多農戶,其中大部分都是因病致病和因殘致貧的低收入農戶。”公司總經理徐友新自豪地說。

今年不到40歲的徐友新是漆橋街道雙聯村人,大學畢業後工作了一段時間,2014年帶著仿真花項目回鄉創業。生產環節中,必不可少的一環是把仿真花配件插到相應的底板上,而且只能是手工作業。“剛開始廠裡只買了4臺機器,產能不大,我的想法也很簡單,把這些手工活交給當地村民做,一方面帶動他們增收,同時廠裡也節約一定的用工成本,是一件雙贏的事。”徐友新介紹,這項工作沒有太高的技術含量,只要經過簡單的培訓就能上手,不管是老人、婦女,甚至是殘疾人都能做,而且可以把配件帶回家加工。

隨著生意越做越大,2016年廠裡增加了12臺設備。在事業發展的同時,徐友新開始留意公益事業,“我發現這個項目可以和扶貧事業很好地結合起來。”於是,在高淳區扶貧辦的幫助下,徐友新在雙聯村成立了第一個插花服務點,更加方便村民參與。雙聯村過去有“魚米之鄉”的美稱,可隨著傳統農業向集約化、機械化發展,種地的人越來越少,村裡的青壯勞動力都外出打工,留下的要麼是老人,要麼是帶孩子的婦女,還有一些因病或因殘而喪失勞動力的低收入農戶。

記者採訪時,正好遇上騎著電動車前來交貨的吳忠蘭,這位49歲的農婦,因為丈夫在工地上摔了一跤導致殘疾,全家陷入貧困。當天,她送來12捆插好的仿真花,由於個子矮小,每搬運一捆都很吃力,但她始終笑呵呵的,“插好這12梱只用了兩天時間,可以領到144元,平均算下來,一個月的收入差不多有1000元。”2018年,在仿真花項目的帶動下,吳忠蘭家成功脫貧,更讓她高興的是,“我愛人現在幫著我一起做,比起剛摔斷腿那會,整個人都精神多了。”

徐友新告訴記者,越來越多像吳忠蘭這樣的農戶找上門來,甚至還有人帶著殘疾證來要活做,“我們的原則是,儘量幫扶低收入農戶,幫助他們脫貧。”對於仿真花項目,高淳區扶貧辦工作人員給予了很高評價,“當前農村因病致病和因殘致貧的低收入人口占比較高,這些人很難具備靠勞動脫貧的條件,而仿真花項目讓他們足不出戶就有了收入,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精準扶貧。”

近兩年,徐友新的插花服務點在高淳“多點開花”,幫助更多的低收入農戶走上脫貧路。隨著名氣不斷增大,已經有周邊安徽貧困村的村幹部找上門來,希望引進該項目,而且手工費報價更低。徐友新說,“做這個項目,我們開出的手工費比市場行情略高,本身就是出於公益目的,作為高淳本地人,還是要更好的服務於家鄉的父老鄉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