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小米生态“资本版图”:雷军能否再创“奇迹”!

“我忙着做小米第一IT博主”。雷军如是说。

从雷军的微博日均更博量可以看出,他这样说一点也不为过,目前他微博粉丝人数已超过2000万。雷军早已多了个“网红”的身份。

揭秘小米生态“资本版图”:雷军能否再创“奇迹”!

小米是家什么公司?

从金山高管到天使投资人再到创业小米的沉淀,这种连续性的积累和资源让雷军在团队建设、产品力和营销方式上都得心应手。而让雷军逐渐成为“网红”的应该就是他一手创办的小米公司。

雷军一直把小米定义为一家互联网公司,但从营收表现来看,硬件仍是最主要的来源。

2019年3月19日,小米集团迎来了上市之后的首份年报。报告中显示,报告期内实现总营收17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6%,经调整利润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9.5%;2018全年,小米售出1.19亿台智能手机,手机业务增长29.8%。

揭秘小米生态“资本版图”:雷军能否再创“奇迹”!

除了硬件方面,小米的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尤其是在互联网服务方面,2018年互联网服务收入1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2%,除了智能手机和游戏外,智能电视、小米盒子、互联网金融和有品电商平台的互联网服务都取得了爆发式的增长。

从全球范围来看,2018年手机出货量整体下滑,消费电子市场也出现缩水,在这样的逆市中小米实现了增长实数难得。同时,小米在也在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好消息不断,印尼等东南亚市场已经基本稳定,品牌建设较为成功,成为当地消费者的首选品牌,特别是在印度市场2019年Q1小米成功获得了29%的市场份额。而在正式进入不久的西欧市场,销量也取得了大幅度的进步。

除了手机之外,IoT设备也取得了亮眼的战绩,其营收也破百亿,而且增幅很大,成为雷军口中下一个重要的营收点。

毫无疑问,现阶段的小米仍然离不开硬件产品,而物联网则是雷军的未来战略高地。

“杂货店”里应有尽有

在2018年的小米发布招股书中显示,预计至2022年,全球消费物联网硬件数量将达到153亿台,2017年至2022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4%。正是看到IoT业务的成长空间,小米也在不断地跑马圈地。

“小米董事长,金山软件董事长。业余爱好是天使投资”,这是雷军微博的简介。据不完全统计,2018 年小米以及雷军旗下顺为资本,累计投资了134个项目,收获了11家上市公司。 实际上,从2013年底小米就开启了生态链计划,雷军看到了物联网的风口,随即定下了5年内投资100家生态链企业的目标。

小米生态链是以硬件为核心,不仅拓展了产业链、增加了销售业绩、提高了“小米之家”的坪效,还通过小米生态链和文化娱乐、企业服务以及电子商务等多方面的布局,串联了用户、建立了投资壁垒,打造了一个颇具规模的智能物联网闭环。

据统计,小米参与投资的企业约有200余家。以下为全球物联网观察整理的小米在物联网领域参股的重点企业。

揭秘小米生态“资本版图”:雷军能否再创“奇迹”!

(全球物联网观察制图 点击查看大图)

当然除了以上38家物联网相关企业,小米还参与到众多行业,包括手机配件市场,其投资了汉图科技、紫米、蓝米、香蕉出行、慕声电子等;家居用品领域,视感科技、比科斯电子、舒可士科技、本上生活、润米等;在技术服务领域投资了智谷技术服务公司;金融业务方面参股小米金融、小米支付技术、倍达资产管理、捷付睿通等;文化产业方面投资小米影业、北京文米、北京多看等;游戏类则有北京瓦力网络、瓦力国际香港等。

揭秘小米生态“资本版图”:雷军能否再创“奇迹”!

(全球物联网观察制图)

从其整体布局不难发现,在生态投资布局方面,小米主要围绕智能硬件、手机服务、家居用品这几方面展开。其中硬件产品仍占有很大比中,软件及金融等服务领域还有待进一步强化。

总体而言,小米在物联网方面布局已经初步成型。在小米生态的号召下,也有不少企业参与其中,共享生态的价值。然而,随着硬件行业价值的减少,小米生态内部也传来了不通的声音。

小米生态固若金汤?

据最新数据,小米IoT平台已连接设备数达到1.51亿台(不包含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同比增长193.2%。截至2018年12月31日小爱同学月活用户超过3888万人。搭载“小爱同学”并激活的智能设备数超过1亿台。报告期内,小米互联网业务同比增长61.2%,贡献收入160亿元,除智能手机设备端的广告和游戏收入之外,其他互联网收入占比扩大至30%以上。

做平台或是做生态,小米浩浩荡荡的生态链企业名单似乎已经说明了一切。但总是有消费者吐槽,小米生态链中热销爆款愈加少见。这个生态链发展得似乎也并非顺风顺水,“去小米化”、“单飞”,甚至“出走倒戈”也一直是小米生态链企业躲不开的话题。

揭秘小米生态“资本版图”:雷军能否再创“奇迹”!

我们知道掌握流量是关键,在物联网时代流量意味着数据价值和承载内容服务的能力。除了掌握用户数据,变现能力也决定了小米生态链的未来。而小米生态的“低价模式”也成了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不过从小米财报可以看出,投资收益已成为小米生态模式重要的变现手段,但对整个生态链参与企业来说并非如此。

在小米之家,较高的性价比让不少消费者驻足。但是对于这些产品制造企业来说,恐怕很是非常头痛的,因为小米主导定价把他们的利润压到极低。有小米生态链企业表示:“已经有部分小米生态伙伴,开始转向华为、OPPO的智能硬件生态圈。”

揭秘小米生态“资本版图”:雷军能否再创“奇迹”!

雷军曾表示:“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这句话也让生态企业叫苦不迭:“前期的销售量是做起来了,利润太低导致研发换代的资金都没有了。”有智能通讯设备厂商也表示:“小米让我们这些厂商几乎赚不到钱。”

同时,生态企业基本没有话语权。相关人士透露:“进入小米生态的产品,你的方案、BOM单要直接给小米,大部分物料都要从小米采购,价格完全透明。而且,你如果不愿意降价,小米会拿着BOM单让其他企业来做。”

此外,竞争也是生态链企业面临的严峻考验。在内部,同一类别产品有多家企业竞争,例如,同时做智能锁的云丁、云柚和绿米;同时做空气净化器的睿米、琭珞含章和星月电器。在外部,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快了进军IoT市场的速度,华为与硬件厂商合作,在智能家居领域打造一个更开放的生态;OPPO、vivo、TCL 则是共同合作,宣布成立IoT开放生态联盟。

由此可见,初具规模的小米生态正在面临内部和外部的激烈挑战,毕竟除了有理想之外,面包还是要有的……

写在最后

小米的成功,可以说是科技创业的一个典型案例。对于雷军而言,也是其最成功的项目之一。

回顾其发展历程,在智能手机时代,小米足以称得上是一个“颠覆者”。在短短的几年间,实现千亿营收,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奇迹。那么在即将来临的物联网时代,小米能否再次创造奇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