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一好汉:只恐日后遭报复,不得不帮晁盖

晁盖等人本以为劫取生辰纲的事做得天衣无缝、万无一失,可人家衙门官差的饭可不是白吃的,把白胜捉起来一顿打之后,多少人、什么人、什么样子甚至连江湖绰号都被人摸得一清二楚。最后,一通海捕文发出,晁盖也就开始了逃亡。而晁盖平日积累的人脉这时发挥了作用,不仅有宋江事先报信,而且在突围过程中受到了两大都头朱仝与雷横有意照顾,最后得以顺利逃脱。

有意放晁盖,一般的理解都会认为这是讲义气之类的,比如朱仝前放晁盖后放宋江、雷横等人,所作所为完全出于义气。但是,作为朱仝同事的雷横就不一定了,笔者认为雷横放晁盖与义气无多大关系,更主要的是来自于现实的无奈。

梁山一好汉:只恐日后遭报复,不得不帮晁盖

在小说里,雷横给人的感觉就是做事不爽快,旁人很难猜透他心思。原著介绍他时说“有些心匾窄”(意即有些小心眼),所以,与他一同捉拿晁盖与宋江的朱仝,总是猜不透这雷都头到底要不要放人,导致朱仝每次都是偷偷摸摸冒着很大风险去放人。朱仝这么防雷横也是有道理的,毕竟雷横日常的生活习气就带有一些兵痞的味道,遇到大事朱仝摸不准雷横想法是正常的。按宋江的说法,雷横平日里爱赌,是个管不住钱的人。像这种平日没什么钱,手底下却带着一群兵的都头,时不时会去富户人家里吃上一顿,这也就不奇怪了。比如溜达了一夜,在晁盖庄附近捉到疑似小偷的刘唐后,看到大家都饿了,雷横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晁保正庄上,讨些点心吃”,于是带着一众士兵涌到晁盖家“大盘酒肉”吃上了,完了还脸不红心不跳的收了晁盖送的十两银子。从雷横白吃白喝到拿好处费极其顺利的细节来看,他应该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

受人恩惠多了,再坏的人也会讲回报。后来捉拿晁盖时,雷横也就想方设法的要放晁盖还之前的人情。巧的是,雷横的同事朱仝也是想放晁盖。于是,互不知对方心思的雷横与朱仝无意中上演了双簧,最终晁盖得以顺利逃脱。

梁山一好汉:只恐日后遭报复,不得不帮晁盖

雷横出事上梁山前,与晁盖的关系只能说是一般。有意放晁盖,除了还人情,最重要的原因是雷横怕日后遭到报复。

雷横的个人情况很简单:单身,家里还有一名六十多岁的母亲,其日常对母亲极其孝顺。这决定了雷横虽自带一些兵痞习气,但平日里并不敢与人结仇。比如前面说他去晁盖庄上讨吃的,那是因为晁盖一来在这方面爽快,二来人家是个富户。从雷横与晁盖的交流的细节看,雷横没有任何过分或以公差身份凌人的地方。

要是来硬的,雷横是真怕晁盖的。先看看晁盖是什么人:当地的一个富户,和柴进一样喜欢结交英雄好汉。江湖上一些要做坏事的主,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晁盖联手,比如刘唐和公孙胜,之前并不认识晁盖,均是有抢劫的想法后找上门才认识的。再看捉拿晁盖养的那些庄客:本来官府要的是晁盖,而那些庄客大部分杀气腾腾,一个个拿出家伙与官兵拼命,最后还随着晁盖逃亡去了。晁盖那个“小舅子”刘唐更不得了,与雷横打过一架还稍占了上风。这些人日后要寻仇起来,雷横心里明白,后果会很严重。所以,晁盖逃走后,雷横甚至有些懊恼:认为丢了个人情,无缘无故做了一回恶人,心里念着“晁盖那人也不是好惹的”。

梁山一好汉:只恐日后遭报复,不得不帮晁盖

要是最终没人告知晁盖真相,以那帮人的行事风格:平日吃我的,关键时刻还要抓我。日后雷横一家遭到报复,这也不是没有可能。

朱仝就不一样了,朱仝本身也认识很多江湖朋友,再者他个人并不怕晁盖,反而是晁盖有些怕他。在放晁盖那段,朱仝追着晁盖,晁盖误以为朱仝要抓他,却连回击的勇气都没有,而是边跑边大叫:“朱都头,我没得罪过你,干嘛追追我不放”。换是雷横,弄不好晁盖等人很可能会与之打斗一番再跑。

梁山一好汉:只恐日后遭报复,不得不帮晁盖

雷横只是一名求过稳日子的官差,孝顺的他总想着家里还有个母亲,所以面对江湖强人,做起事来就不免有些思来想去,犹豫不决。后来因意外枷打白秀英致死,雷横在朱仝的帮助下带着母亲投奔了梁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