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國的最後餘暉:一場“不吉利”的皇室婚禮和溥儀的一生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故宮可以說是中國知名度最高的建築之一,從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興建,至1420年建成至今,已經有599年的歷史。

故宮是明清兩代二十八代皇帝居住生活以及辦公的場所,可以說故宮就是中國歷史的見證者,在故宮即將迎來600週年大慶之際,以史為鑑跟大家一起聊聊故宮的故事。


大清帝國的最後餘暉:一場“不吉利”的皇室婚禮和溥儀的一生

這一期我們聊聊大清帝國最後的榮光:溥儀和婉容的婚禮!這也是故宮舉行的最後一場皇室婚禮。

眾所周知,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短短一年之後,1912年2月12日,清末帝溥儀宣佈退位,至此大清帝國兩百餘年的統治至此結束。但是雖然溥儀已經退位,但是經過協商依然享受著皇帝的待遇和頭銜,“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尊號仍存不廢,中華民國以各外國君主之禮相待。”並且仍然居住在紫禁城中。

1922年,十六歲的溥儀準備結婚了,皇后最後選擇的是內務府大臣郭布羅·榮源的女兒婉容。這次婚禮可以說是清朝遺老遺少最後一次在故宮的舞臺上表演了。

要知道上一次在故宮舉行的皇帝大婚還是1889年光緒皇帝十九歲的時候,光緒皇帝的大婚足足花費了當年清政府財政總收入的1/4,據統計共使用黃金4126兩,白銀482萬4183餘兩,制錢2758串,總的相關費用共折銀達550萬兩。

大清帝國的最後餘暉:一場“不吉利”的皇室婚禮和溥儀的一生

1922年溥儀迎娶婉容時停在乾清宮外的花轎

但是溥儀在大婚的時候,早就退位了,根本沒有那麼多的財力舉行盛大的婚禮,按照政府和溥儀達成的協定,每年會支付清朝皇室一部分生活費用,剛開始的時候是一年400萬元左右,但是後續隨著軍閥混戰的加劇,北洋政府也沒有多餘的費用,因此針對皇室這一塊的費用一減再減。

皇帝大婚的消息給各地的遺老遺少如同打了一針興奮劑一般,載濤(溥儀的叔叔)、紹英(內務府大臣)、耆齡(內務府大臣)等為首組建了一個婚禮籌備處,在仔細查閱了歷代皇帝大婚的流程後,最終決定按照同治皇帝的婚禮舉辦最為合適,既隆重又簡樸。但是就算按照這個規則,也至少需要40萬元,要知道在當時2塊大洋夠一戶人家生活一個月的,40萬大洋可以說是一筆鉅款了。

政府不給批,婚禮籌備處於是偷偷決定把故宮一批珍貴的文物古董以抵押貸款的形式“賣”給了英國匯豐銀行,換回了40萬的婚禮費用。


大清帝國的最後餘暉:一場“不吉利”的皇室婚禮和溥儀的一生

1922年溥儀迎娶婉容時神武門外的送親隊伍和護衛的警察

1922年12月1日,溥儀正式舉行大婚儀式,十六個人抬著的光緒結婚的時候特別定製版鳳輿出發前往迎親,這頂鳳輿轎頂塗金,正中有一隻很大的金鳳凰,風背上有一個小金頂;周圍有九隻小金鸞,嘴裡都銜著長長的黃絲穗子,華麗異常。

迎娶用的更是大清皇室的全副鹵簿儀仗。除了傘、棍、旗、牌、金瓜、鉞、斧、節、扇等,還增添了牛角和大鼓各一百餘對。出神武門後,儀仗隊前面的軍樂隊增加到五起,政府軍警憲機關派來的騎、步兵增加到二千人左右。

迎親所經街道,照例戒嚴。馬路兩旁,整個來看“小皇上娶娘娘”的老百姓人山人海,萬頭攢動。甚至有的電影院都把溥儀結婚當做廣告……

大清帝國的最後餘暉:一場“不吉利”的皇室婚禮和溥儀的一生

溥儀和婉容會見外國公使

除了盛大的婚禮,溥儀還在婚禮第三日招待了各國公使、王公舊臣和遺老遺少,因為人太多,溥儀乾脆在景運門外臨時搭了兩座大蓆棚,由北京飯店定購豐盛的冷食、糕點和法國香檳酒。據說棚內的100多張大圓桌全被擠滿,光只是儀式一項就花費了黃金萬兩以上。

而且在溥儀大婚期間,還召集了來自京滬多地幾乎所有的名角,連續演了三天戲。這些名角中幾乎都是中國戲曲史上如雷貫耳的人物,比如:楊小樓、梅蘭芳、尚小云、王長林、馬連良、李萬春、候喜瑞……

但是在最後一天的時候,有一場梅蘭芳和楊小樓初次排練的《霸王別姬》,有人認為在大婚當天上演不吉利,最後還是溥儀拍板上演。

而梅蘭芳和楊小樓兩位功力深厚,一度真讓許多王公的女眷們感動流淚。但是一些人堅持認為這是不祥之兆,在兩年後,溥儀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的時候還有人說:“大婚的日子演《霸王別姬》,就應在今日了!”

據民間傳說,溥儀大婚僅僅這三天的戲就花費超過三萬元。如一出《珠簾寨》就是一千元,一出《霸王別姬》則是兩千多元。

大清帝國的最後餘暉:一場“不吉利”的皇室婚禮和溥儀的一生

1922年溥儀與婉容大婚時,溥儀和婉容在養心殿接見外國來賓


末代皇帝溥儀的大婚,在1922年這個時代浪費之巨和場面之大,不僅僅是轟動了北京全城,更是轟動了全國。在婚禮期間,代表滿清的各種服飾,甚至代表清廷的龍旗都重新光明正大的出現在了北京。可以說這是對當時局勢的絕妙諷刺了。

而溥儀和婉容的結合,卻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美好。甚至婚禮當天,溥儀竟然都是獨自在養心殿度過。

而且後來隨著時局的變化,溥儀和婉容、文繡都走上了各自悲劇的人生道路,這就是後話了。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有趣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