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行情不会简单

在四月底的一些博文中,闵非对于市场中长期走势反复提到了两个观点:一是牛市基础已经产生;二是在牛市来临前有阵痛。

为了更好地解释以上预判的依据,需要对今年股市为什么会上涨进行分析。

股市跌多了而上涨这是自然规律,大盘3587点下跌后,由于时间和空间都比较大,因此今年能够出现上涨行情,主要是符合了久跌必涨的规律。不过,这个上涨却离不开一个话题——科创板(注册制)。

早在2015年牛市期间,注册制的话题就已经甚嚣尘上,只不过随后的股灾,再推注册制的基础已完全消失,因此也就偃旗息鼓了。但是,股市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如果一直延续审核制这样“计划经济”的手段,对于中国股市的进一步发展已成桎梏(而且还是腐败的温床),因此必须打破。

我们都无限羡慕美国股市能够熊短牛长,而中国经济的增速虽和以前比略有下降(体量增大了)但仍远高于美国,而股市的表现却牛短熊长。为什么?抛开其它原因不说,光就退市这一条,已经基本决定了两国股市的方向。美国股市已有上百年历史,近几十年内,其上市规模(上市企业家数)总量基本持平,也就是虽每年虽也在不断IPO,但进入股市的企业和退出股市的企业基本相等(有些年甚至退市数超过了新进数)。如此,就形成了良币驱劣币的良性循环。即,将那些没有增长潜力甚至出现赢利下降、亏损等情况的上市公司踢出交易所,因为这些企业留存市场,其价格必然会下跌,而个股价格的下跌实际上会影响到指数;留下或者不断引入业绩增长,股价能够不断创新高的优质企业,因为随着这些上市企业股价的不断上涨,指数就会水涨船高。反观A股,虽只有二十多年历史,但股市总量已处世界第二。如果这个总量所占有的个体都是优质上市公司,那到也没有什么。这里确实也有一些优质上市公司随着自身股价的不断上涨而带动了股指的上涨;但问题是,这样的上市公司太少了,留在市场中的很大一部份上市企业,其价格模式是高溢价发行上市——连续上涨(此时还因为是新股,不带指数)——然后是漫长的价格回归之路(此时已带指数),拖累了指数上涨不说,还拖累了能够上涨的优质企业的股价上涨(市场环境影响),从而影响到整个市场,如此反复循环就形成了劣币驱良币的市场效应。

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在审核制(计划经济)模式下,退市之难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牵涉到方方面面,因此某些地方政府宁肯为这些企业“输血”,也不愿见到这些企业退市;包括A股是一个大散户市场,大规模退市还很可能影响到“稳定”。

解决此种尴尬的唯一方法,只能是注册制(注册制是市场经济股市模式,上市、退市应是常态)。但在现有市场中推广注册制,不但成本太高,而且还牵涉到法制建设(集体诉讼和举证倒置及券商先行赔付等),因此重新弄一个板块采用全新模式是最合理也是成本最低的试验。这才有了在上海试验科创板的设想。

选择在上海试验,是因为深圳不但已有了中小板,而且还有与主板某些不同设置的创业板(创业板其实已有试验的成份);而上海前几年曾设想搞一个国际板(最终被股灾打掉了),现在正好补上。另外,北京的新三板,实际也是注册制思路,只不过由于没有和市场对接,因缺少流动性而陷入了僵局(科创板实际是新三板与主板相结合的产物)。

但是,市场已经不堪重负。尽管打新、炒新仍热火朝天(短期赚钱效应。这是需要营造而监管又不涉足的地方,否则IPO也会被打残),但股民的骨子里对于扩容已是谈虎色变(这也是A股的特色。一边是害怕扩容;另一边又积极参与打新)。如果贸然推出科创板,始必引发扩容担忧,从而引发股市灾难;这样的结果等于是股市改革的失败,是绝对不能允许发生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推出科创板时,整个市场能够出现上涨,让所有人都能赚钱。赚了钱的股民,对于扩容也就不再关心了。所以,科创板推出的时机非常重要。这个时机,指数不能太低(太低吸引不了人气),当然也不能太高(太高容易触发逃顶)。因此需要先营造一个氛围,让市场先有赚钱的效应;这就是今年股指能够出现上涨的最主要原因。现在明白为什么股市掌门人会突然换掉,为什么严监管突然消失,为什么融资、杠杆又会出现了吧?不过,这只是一个前奏,前奏如果喧宾夺主,那后面的戏就没法唱了;所以,才会在四月份又开始对操纵股市、融资、杠杆等开始严监管了。因为科创板还在筹备,还没到推出的时候,如果指数涨太高,在需要推出时已先到达了3500点或者4000点甚至5000点,那还如何推?所以,在推出科创板前,指数必须重新回到一个“合理”的地方,这个位置,不能破前低(破前低等于前奏失败了),不能创新高,也就是处于2700点至3000点最为合适。

现在明白为什么指数在到达3200点后就不能再上涨了吧?从而也应该明白,在接下来的五月、六月,甚至七月,也就是科创板出来前,指数将稳定在一个区间内而反复震荡;并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科创板推出,什么时候牛市就开始了。

以上是闵非个人对于市场的一种臆测,具有非常大的主观性;但是,这种臆测却也能够在技术上找到依据。

在四月底的最后一篇博文中,闵非指出了月K线上的两个特征,即,大盘月MACD已在零轴下DIFF上穿DEA,和日线上半年线即将上穿年线。这两条,都是市场长期趋势即将转好的征兆。但真正的走好,还需要等到月MACD能够过零轴进入多方市场,以及日半年线金叉年线的形成(而且需等待深成指也形成从而具有验证性)。这还需要时间;而这个时间,在周线上已经开始形成。

四月中旬至月底的两周,大盘收出了向下破位式的下跌阴线,实际已宣告了2440点起的第一波上涨已经结束,调整已经来临。如果用TD波推演,则2440点前的周K线有21低(收盘价低于此前21根K线的收盘价),可以确认为C浪下跌(5178点下跌后已出现过第一个21低A浪和8高B浪),此后周K线收盘价创出了13高(收盘价高于此前13根K线的收盘价),为C浪结束确认和第1浪上涨开始,那么,如果此处周K线的某一根K线收盘价低于此前8根K线的收盘价,则就可确认3288点为周1浪上涨的结束确认和周2浪调整的开始。当然,目前周K线并未出现这样的标志(出现此标志,周K线收盘价目前来说必须有一根K线的收盘价低于3021点),但日K线告诉我们,3288点作为日K线的5浪顶已经确认(日K线收盘价已出现低于此前21根K线的收盘价),目前已属日线A浪下跌。根据日线下跌需要走A、B、C三浪的要求,则周K线2浪调整虽说仍无标志但实际已可确立,且此调整形态大概率也会由ABC三波组成,即阴-阳-阴。目前周K线连一根阳线都没有出现,所以说调整结束还为时太早。根据时、空、形态综合分析,周K线调整的位置,大约需要到达2800点左右即3月初形成的周K线上的跳空缺口位置(周盈子线位置)。但这个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大概率会采用反复震荡的模式,所以说,五月,甚至六月行情都不会简单;另外还有一层意思,A股历来都有“五穷、六绝、七翻身”的说法,这与上面的技术分析也是不谋而合。再说一点题外话,即美国股市尽管在我们休市这几天出现下跌又在周五出现了上涨,但周线甚至月线下跌的概率已非常大,至少下周收阴而且收稍大阴线的概率非常高。如果说有外盘影响,那么道琼斯的下跌也将影响到A股的调整。总之牛市的希望已经出现,但在牛市在临之前,还需要做好风险防范,至于希望何时到来,看科创板推出的时间表就行了。


想了解更多消息面,可以关注笔者的微信公众号:狼王霸股(ID:ma030499),更多最新的股票情报、经验技巧和操作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