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广西人是五四运动的组织领导者之一,是中共第一个广西籍党员

这个广西人是五四运动的组织领导者之一,是中共第一个广西籍党员

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那天,北京12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集会,游行示威,抗议巴黎和约。它不但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还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两年后中国共产党成立做好充分准备。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他们是那个时代最有知识、最有觉悟的爱国青年,也是那个时代最具抗争精神和自由精神的叛逆青年。他们民族自尊心觉醒、实践爱国行动的年龄,也是超乎我们想象的。五四运动的主要发起人,后来的一代风云人物,当时的年龄都很小:傅斯年,23岁;张国焘,21岁;瞿秋白、闻一多,20岁。在这批主要发起人里面,也有一张广西人的年轻面孔,他就是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的广西桂平人黄日葵,时年20岁。

这个广西人是五四运动的组织领导者之一,是中共第一个广西籍党员

1899年6月23日,黄日葵出生于广西桂平县的一个书香世家。1916年,他到日本留学期间曾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918年秋,黄日葵考入北京大学文科预科,在学校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陈独秀、李大钊的领导和直接影响,参与了五四运动的筹备、宣传、组织工作,是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的组织领导者之一。

这个广西人是五四运动的组织领导者之一,是中共第一个广西籍党员

1919年5月4日,黄日葵与邓中夏等组织北大学生到天安门广场与另外12所学校的学生汇合。在示威游行中,黄日葵等始终挥舞着旗帜走在队伍的前列。北洋政府军警将32名学生逮捕后,黄日葵以北大代表的名义参加了北京学联的筹建和领导工作,商讨营救被捕学生事宜。经多方努力,5月7日被捕学生被释放回校。

这个广西人是五四运动的组织领导者之一,是中共第一个广西籍党员

北京学生在爱国斗争中逐步认识到,必须加强全国学生的联合斗争。5月19日,北京学联决定扩大运动,推出代表黄日葵、许德珩等到天津、济南、南京、上海呼吁援助,扩大声势。他们先后到达天津、济南、武汉、九江、南京,最后来到上海。在上海学联代表陪同下,黄日葵、许德珩等北京学生代表多次到上海总商会,向总商会介绍了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的基本情况,指出上海学生已经罢课多日,北京政府仍然没有接受人民要求的表示,因此希望商会“通知商界,一致行动”。经过黄日葵、许德珩等进步学生的动员,6月5日,上海罢课、罢工、罢市斗争终于实现,黄日葵等的串联工作为“三罢”斗争的实现与向全国蔓延奠定了基础。在全国人民的怒吼声中,北洋军阀政府被迫罢免了曹、陆、章3人的职务,并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这个广西人是五四运动的组织领导者之一,是中共第一个广西籍党员

黄日葵(右)与邓中夏在一起

当年秋,黄日葵从上海回到北京,一面继续在北大读书,一面从事革命活动。1920年3月,黄日葵与邓中夏发起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黄日葵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为广西籍最早的中共党员。在李大钊的直接指引下,黄日葵继续担任社青团北京地区的工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北方早期共产主义运动骨干之一。

这个广西人是五四运动的组织领导者之一,是中共第一个广西籍党员

黄日葵(右二)与李大钊等在一起

1926年8月28日,黄日葵在南宁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政治部副主任。同时任中共南宁市委书记,后任中共广西区委筹备组组长,成为广西第一个省级组织的领导人。黄日葵在广西认真执行中共中央的指示,团结广西的国民党左派力量,同破坏大革命运动的广西国民党右派势力作斗争,推动广西工农群众运动和青年学生运动的蓬勃发展。为大革命运动在广西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个广西人是五四运动的组织领导者之一,是中共第一个广西籍党员

1927年5月,黄日葵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并担任起义后组织的革命委员会中的宣传委员会委员,起义失败后,到日本隐蔽。1929年11月被日本当局逮捕入狱,遭受酷刑。1930年3月被勒令出境,回上海治病疗养。黄日葵从日本出狱回国后,仍然怀着美好的期盼和对未来的憧憬,在上海抱病翻译了《俄国文学史》一书,为国家和人民贡献了自己最后一分心血。1930年12月20日,黄日葵在上海病逝,年仅32岁。

这个广西人是五四运动的组织领导者之一,是中共第一个广西籍党员

“我们二十九晚十时到宁甫卸装,即访舜生君。从梦中唤起相见。即谈吾们使命中事,并乘夜导往金陵大学,诸事始有头绪。直至鱼更四跃,才冒夜色,疾步十余里同归客寓。此夜光景甚足纪念也,既谢舜兄,又谢谢你,并谢谢学会。祝以后同志,俱如我们那天晚上一样的奋勇,一样的相助,以建大功成大业。”——黄日葵致王光祈、曾琦的信

这封信选自黄日葵1919年6月7日写给少年中国学会会员王光祈、曾琦的信。信中讲到对社会的改造,为革命的“使命中事”而奔走;讲到革命情谊,对革命前景充满着向往,相信革命一定成功。近百年过去了,这信札字里行间蕴含着的革命情怀、战友情谊和生命体悟,依然让我们感动、震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