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百年丨新時代,新徵程,博物館發展如何唱響主旋律

博物館百年系列許久未見,大家還記得我們這個專題嗎?上一期,我們帶大家一起回顧了改革開放後博物館發展的新模式和隨之出現的一些問題(博物館百年丨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博物館)。本期是中國博物館發展百年史系列的最後一篇,我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為大家呈現出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博物館發展的新面貌。

博物館體系日臻完善,管理水平逐步提升

根據國家文物局統計數據,2011至2016年間,全國博物館的數量由2650個增加到4109個,增長55.1%,博物館門類日漸豐富。辦館力量呈現多元化,社會力量興建的博物館日漸增多,生態博物館、社區博物館、數字博物館等新型博物館實踐積極開展,初步形成門類豐富、特色鮮明、分佈廣泛的博物館發展新格局。


博物館百年丨新時代,新徵程,博物館發展如何唱響主旋律

2012年,我國博物館評估定級工作正式啟動,公佈了83個國家一級博物館,171個二級博物館和288個三級博物館,並對國家一級博物館的運行狀況進行了評估,推進博物館體制機制創新,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陝西曆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8家博物館被確定為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和山西博物院3家博物館被確定為培育對象。

博物館法制與行業法規建設日趨完備

近年來,加強法規建設一直被擺在突出位置。2015年1月14日,國務院第78次常務會議通過了《博物館條例》,於2015年3月20日起施行。《博物館條例》是博物館行業第一部全國性法規文件,標誌著我國博物館宏觀管理的重大改變,第一次從法律的層面對博物館的功能定位,藏品保護與管理、經營活動、推進非國有博物館發展做了明確的規定,特別對博物館社會服務做了具體的要求,內容全面,要求具體,指導性、操作性強,是博物館事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博物館百年丨新時代,新徵程,博物館發展如何唱響主旋律

除《博物館條例》的正式頒佈外,同期還發布《關於貫徹執行〈博物館條例〉的實施意見》,編著《博物館條例釋義》;完成《博物館建設標準》的編制工作;制定《中國博物館職業道德準則》;發佈《民辦博物館設立指導意見》《民辦博物館章程示範文本》《關於推進國有博物館對口支援民辦博物館工作的意見》。這些法規與條例的出臺,為促進我國博物館事業健康發展提供了法制保障,也為博物館從業者的工作提供了綱領性的指導。

非國有博物館突破瓶頸,健康發展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非國有博物館也走過了26年有餘的發展歷程,數量由1家、10家增長到1200多家,館舍和收藏規模不斷擴大,品類日益豐富,質量水平也不斷提升。特別是在過去的幾年中,黨和政府將博物館事業上升為國家戰略,將非國有博物館列為國家博物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加強對非國有博物館的促進和扶持,使得非國有博物館成為我國博物館事業快速發展中一支異軍突起的活躍力量。

2011年末,全國非國有博物館總數僅有535家,佔全國博物館總數的14.91%。截止2017年,全國非國有博物館總數已達1297家,在全國博物館大家庭中所佔的比重躍升到了26.6%。伴隨著數量的增長,許多非國有博物館的體量規模也不斷擴大,功能設施日益完備,收藏品類日益豐富。國家文物局的評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非國有博物館平均館舍建築面積已達到4896.69平方米、建築面積大於10000平方米的大型博物館有50多座,一些非國有博物館在建築規模、硬件設施等方面已經能夠與當地同檔次的國有博物館比肩了。除了數量上的增長和規模上的擴大,非國有博物館的質量水平也不斷提升。截至2016年,累計有11家非國有博物館通過了博物館行業組織開展的定級評估,取得了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的稱號。

對外文化交流日漸豐富

“一帶一路”文化遺產是絲路歷史和絲路精神的實物見證,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為響應“一帶一路”的倡議,各博物館深挖蘊藏著各自地域文化和歷史文化的藏品內涵,在近年來,舉辦了多場精彩的絲綢之路相關展覽和學術研討會。如2017年5月,故宮博物院主辦了“紫禁城與‘海上絲綢之路’”展;2017年11月,由國家文物局主辦的“綿亙萬里:世界遺產絲綢之路”展在香港歷史博物館開幕;2017年“518國際博物館日”,首都博物館召開了一帶一路國際博物館合作學術研討會等等。


博物館百年丨新時代,新徵程,博物館發展如何唱響主旋律

“綿亙萬里:世界遺產絲綢之路”展海報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促進我國與沿線國家在博物館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機。各博物館也引進了一批具有異域文明特色的國外展覽,而一些優秀的國內展覽更是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改革開放40年來,出入境文物展覽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歷了光輝的發展歷程,呈現出日益繁榮的局面,在對外文化交流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在國家文物局領導下,截止目前,全國僅出境文物展覽就超過900項,隨著與世界更多國家和地區的合作不斷加強,文物展覽數量逐年增加,從改革開放初期主要集中在西方發達國家,逐步擴展到五大洲更廣闊的地域。文物展覽的舉辦有力配合了國家外交大局、在國家重大外事活動中成為亮點;對促進中外民心相通,推動不同文明的交流與互鑑,具有重要意義。

文博創意產業百花齊發

近年來,我國文博創意產業迸發出了源源不斷的生機。2016年年初,中國中央電視臺出品的一部三集文物修復類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一播出,就引發了廣大群眾的熱議,許多年輕人,因為這部紀錄片走進故宮,走進博物館,關注先人遺存。而後,2017年年底,一部由中央電視臺承製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又引爆熱潮,此後,文博類紀錄片和綜藝節目層出不窮,《如果國寶會說話》、《故宮上新了》等各種形式的文博節目漸漸走進了廣大老百姓的家中,且受到觀眾熱烈好評。


博物館百年丨新時代,新徵程,博物館發展如何唱響主旋律

《國家寶藏》節目

從紀錄片到綜藝節目,國內眾多博物館在多年研究基礎上,積極發掘文物背後的故事,藉助多種傳播方式尋求跨界合作。十月,故宮博物院與中國工商銀行在北京舉辦了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同時,蘇州博物館與工商銀行蘇州分行也同步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力求共同打造新金融文創生態,實現金融價值與文化傳承的雙贏局面。今年,故宮博物院還與NEXT IDEA騰訊創新大賽合作,聯合騰訊旗下QQ音樂平臺,推出“古畫會唱歌”活動,以故宮所藏古畫為靈感進行歌曲創作,通過音樂唱響文物故事。


博物館百年丨新時代,新徵程,博物館發展如何唱響主旋律

蘇州博物館與工商銀行蘇州分行同步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除此之外,我國文創產品也毫不遜色。近年來,故宮博物院一款“朕知道了”紙膠帶在我國颳起了第一陣“文創熱潮”,此後,各地博物館都深入挖掘本館特色,推出了許多優秀的文創產品,給廣大群眾帶來了一波又一波的驚喜。今年初,美妝品牌巴黎歐萊雅和中國國家博物館跨界合作,以《千秋絕豔圖》為靈感來源,推出了一套限量版的中國風唇膏;近期,中國國家博物館、陝西曆史博物館等多個館推出了具有本館獨特風格的日曆;11月16日,《故宮上新了》綜藝節目推出一款眾籌睡衣——繡著暢音閣天花板上的蝙蝠與仙鶴紋樣的暢心睡眠系列套裝,僅五天就籌到了三百多萬元人民幣,也足以說明公眾對我國文創事業的發展越來越認可與支持了。


博物館百年丨新時代,新徵程,博物館發展如何唱響主旋律

截止11月21日下午,上新了故宮暢心睡衣眾籌成果

博物館百年系列共五篇,從博物館初創時代講到當今新時代博物館發展,在這段歷史中,我們看到了無數仁人志士為博物館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也看到了未來博物館發展的更多可能性。回顧歷史,我們充滿自豪,展望未來,我們充滿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