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百年五四,湖湘青年當與時代同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

站在五四運動百年節點,穿越歷史長河,彪炳史冊的1919,它的青春要義是什麼?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陳獨秀的回答是——“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在開國領袖毛澤東的眼裡,青年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

百年前的湖湘青年,衝破困難險阻,走在時代最前沿,釋放著青春的無限能量。“無湘不成軍”“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一部中國近代史,半部由湘人寫就”等描述,正是對那個時代湖湘青年的最佳讚譽。

百年前的湖湘青年,他們在幹啥?

1919年的5月4日,作為活動的主要組織者,28歲的邵陽青年匡互生,走在遊行隊伍的最前面,他第一個打開曹宅大門,點燃了趙家樓烈火。這把青年精神之火由此蔓延大江南北。

26歲的韶山青年毛澤東,以極大的熱情投入這場聲勢浩大的反帝愛國鬥爭,並藉助《湘江評論》刊物,口誅筆伐,喚醒國人。

29歲的永州青年李達,意識到“實業救國”道路行不通,毅然放棄了理科專業的學習,開始專攻馬列主義。

“外爭主權,內誅國賊”“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抵制日貨”……在湖南各地,劉少奇、任弼時、羅榮桓、謝覺哉、蕭勁光、夏明翰、向警予等有志青年,積極參加遊行宣傳等活動聲援五四運動。

風雨如磐的1919年,如初升朝日的湖湘青年,積極參加愛國運動、精心研讀馬列主義經典著作、遠赴重洋勤工儉學……他們衝出鄉關,越過廣袤洞庭,跨過大江大洋,與國運同進,為理想而奔,為信仰赴死。他們有的成了共和國締造者,有的則是生命止於青年。

百年之際憶五四,當代湖湘青年當持敬仰之心、當懷感恩之情、當承五四之志。

首要的是記得。只有記得,才懂英雄志。記得百年之前的那段血與淚的歷史,記得仁人志士的流血犧牲;感恩他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了當今的萬家燈火、天下太平。

重要的是傳承。只有傳承,才識來時路。以五四為鏡,照身、照心、照信仰、照情懷、照氣度。從而身正心正,不畏吃虧吃苦,不懼流汗流淚,才會有力量負重前行。

繼承他們“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家國情懷,摒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利己主義;繼承他們“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堅定信仰,粉碎“遇難則退、吃虧則避” 不擔當的軟骨主義;繼承他們“求知若渴、探尋真理”的進取和擔當,拋棄“拈輕怕重、止步不前”的享樂主義。只有以他們為鏡,繼承他們留下的精神遺產,我們才會站上新時代的潮頭,完成歷史賦予我們的新的使命。

春夏之交,萬物青年;洞庭闊開,湘江奔流。紀念五四運動,湖湘青年只有與時代同進、與國運同行,才不會辜負青春韶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