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产青春片丢了青春……

当国产青春片丢了青春……

《悲伤逆流成河》是一部青春片,自2013年赵薇导演《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之后,每年都会有一部青春片爆款:2014年有林更新、周冬雨主演的《同桌的你》以及根据九夜茴同名小说改编的《匆匆那年》,2015年有何炅导演的《栀子花开》以及由苏有朋执导的《左耳》,2016年有《谁的青春不迷茫》。在2016、2017年期间,青春题材的影视作品不仅仅局限于电影,在电视剧和网剧方面取得了更大的拓展。

当国产青春片丢了青春……

2016年根据八月长安改编,刘昊然、谭松韵出演的《最好的我们》成为爆款,随之,八月长安的“振华三部曲”(《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暗恋橘生淮南》)均被改编为影视剧,2017年《你好,旧时光》播出,2018年有“振华前传”《忽而今夏》播出,《暗恋橘生淮南》于2017年出品,预计于2019年首播。2017年青春校园剧《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开播,瞬间吸粉无数,捧红了沈月和胡一天。自2013年到现在,青春题材的影视作品不断发展,成熟,至今长盛不衰。

当国产青春片丢了青春……

青春题材的影视作品多半以高中时代为背影,讲述校园时期的懵懂的爱情、友情,勾起观众对青春和初恋的追忆。青春题材的影视作品受众极大,毕竟每个人都有过青春,多多少少我们可以从影视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唤醒自己心中最温暖的回忆。除了以高中时代为背影的影视作品外,也有些以初中为背影,有些以大学为背影(例如2016电视剧《微微一笑很倾城》、2019年网剧《独家记忆》),更有横跨初中、高中、大学的青春作品(例如2018网剧《忽而今夏》)。除了国产青春题材的影视作品外,由台湾制作的2011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以及2015年《我的少女时代》在内地上映,口碑斐然。

当国产青春片丢了青春……

青春题材影视作品发展之初,多半讲述少年少女情感懵懂、爱恨纠葛,其中涉及三角恋、堕胎、车祸(例如《匆匆那年》《栀子花开》《同桌的你》),后来青春题材慢慢回归真实,但仍然逃不过少年少女谈恋爱这个主题(八月长安作品为代表),直到2016、2017年,青春题材作品开始多元化发展。2017年《嘉年华》上映,讲述了两个女孩(旁观者和当事人)深陷“性侵案”的另类的青春, 同年,泰国电影《天才枪手》以“作弊”为题材,将青春题材拓宽了一个新的领域。

当国产青春片丢了青春……

同年,由鲍鲸鲸担任编剧的《闪光少女》讲述了音学院里民乐与西洋乐的冲突,同年年底,冯小刚导演执导《芳华》上映,谱写了另一个时代的文工团成员的青春之歌。到了2018年,《狗十三》上映(该片于2013年拍摄完成),让我们看到了成长中真实的自己,曹保平导演用克制的、冷静的叙事尖锐地再现了“中国式教育”中青春的残酷,同年,《过春天》里穿梭于两个城市的少女的青春更加特殊。

当国产青春片丢了青春……

2018年9月,《悲伤逆流成河》上映,将青春题材拓展到“校园暴力”。该片由郭敬明同名小说改编,由作家落落执导,启用了四位新人演员。

当国产青春片丢了青春……

由畅销文学作品改编的青春题材影视作品不在少数,上文已经提到许多,虽都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但总体换汤不换药。《悲伤逆流成河》与前者不同的是,不仅讲述了“青春疼痛”,更在原作的基础上将主旨拔高到了“抵制校园欺凌”这个层面。郭敬明原著小说《悲伤逆流成河》虽然描述了很多女主易遥遭受校园暴力的场景,但其核心内容还是讲述易遥、齐铭、顾森西、顾森湘四人的情感纠葛,不失为“青春疼痛”文学之代表。落落选择将电影指向校园暴力,无疑是聪明的,但正是因为改动,显得《悲伤逆流成河》这部电影极其拧巴,情感也没有讲好,校园暴力也没有讲好。

当国产青春片丢了青春……

《悲伤逆流成河》中有一个角色,是个女孩儿,女主易遥的同班同学,无名无姓,差不多给了三个镜头:易遥初次被人欺凌时候,那个女孩眼中闪过同情,但没有任何作为;易遥在校车上被欺负时,那个女孩欲帮助易遥,被同伴制止;易遥跳河之后,那个女孩给了同伴(欺负易遥的女生)一个巴掌。很明显,编剧(或导演)设置这个角色的目的是用这个角色影射所有对待校园暴力漠不关心的“旁观者们”,他们即使没有欺负“被暴力者”,但无疑是“暴力者们”的帮凶。

当国产青春片丢了青春……

这个设置其实是好的,因为大部分人碰到校园暴力时,都是作为“旁观者”的角色,“被暴力者”和“暴力者们”只是人群中的一小部分。可正是因为“旁观者们”的不作为,导致了校园暴力事件永无止息。“旁观者们”这一类人,心中的良知告诉他们校园暴力欺辱同学是不对的,但他们又恐惧“暴力者们”,怕自己帮助“被暴力者”后受到牵连,便“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选择漠视校园暴力。他们,便是校园暴力事件滋生的温床。

当国产青春片丢了青春……

比之“被暴力者”和“暴力者们”,其实“旁观者们”更值得被探讨。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所谓“明哲保身”,从个体的角度出发,他们的选择似乎没有错(事实上大部分面对校园欺凌事件的旁观者们都是这样选择的),但反过来讲,他们是自私、冷漠、胆小、怕事的,因为他们心里明知“暴力者们”是不对的,却没有勇气出来制止,任由事态发展。所以,“被暴力者”、“暴力者们”、“旁观者们”并非是三元对立的关系,可以说,“旁观者们”是“暴力者们”的帮凶,“旁观者们”、“暴力者们”为一元,与“被暴力者”对立,形成二元对立的关系。

当国产青春片丢了青春……

《悲伤逆流成河》中,作为“旁观者”的女孩儿最后扇了欺负易遥的女孩(即“暴力者”)一巴掌,我觉得是个败笔。倘若我是“旁观者”,因为我的不作为,导致了“被暴力者”的自杀,我的心中无疑是愧疚的,但无论如何,我没有资格扇“暴力者”一巴掌。我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责备自己,而不是推卸责任(我认为扇“暴力者”这个动作/第一反应本身便意味着推卸责任)。

当国产青春片丢了青春……

《悲伤逆流成河》杂糅了青春的情感纠葛与校园暴力,但并没有将两者真正融合。倘若以“控诉校园暴力”的角度审视这部电影,无疑它不及格。因为所有关于校园暴力的控诉都是女主易遥跳河之前吼出来的,而不是用镜头语言,用细节、用情节、用画面带给观众心灵的冲击。(倘若将《悲伤逆流成河》与日剧《非自然死亡》中《杀人游戏》作对比,高下立现。)

当国产青春片丢了青春……

因为电影是基于原著改编的,因此人物的虚假性可怪到原著头上。易遥这个角色立得住,因为有明确的家庭背景,电影开始,作为主人公的她也有明确的人物困境、人物动机。齐铭和顾森西两个人物和易遥的关系都很奇怪:按文本,齐铭和易遥的设定是青梅竹马,但影片中呈现的齐铭和易遥根本没有呈现出青梅竹马的关系,反而,他们很陌生。齐铭对易遥、对易遥家庭的了解都没有达到一个“青梅竹马”的程度,因为前半部分人物关系没有铺垫好,导致易遥、齐铭两人后面的戏(情感纠葛)很奇怪。更奇怪的是顾森西这个暖男,一句话概括,生活中不存在的。

当国产青春片丢了青春……

综上,只能说《悲伤逆流成河》触及了青春影视题材中的“校园暴力”,却没有真正的做好。看完之后印象最深的,竟是片尾中对路人的采访,当然,不得不承认,两个男孩子确实帅,实名被俘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