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来自流浪的大师的灵魂启发

我们原是自由的鸟儿,飞去吧——

飞到那乌云后面明媚的山峦,

飞到那里,到那蓝色的海角,

只有风在欢舞……还有我做伴!

——普希金《囚徒》

腹有诗书气自华,来自流浪的大师的灵魂启发

流浪大师意外走红,万人拥趸,犹如群蜂逐蜜,实在蔚为壮观。成就了在这物欲时代一道不可思议的文化奇景。其间,除了那些所谓的“师娘”、“干儿子”等一票“厚颜无耻”之徒外,大多数人应是怀着对大师真挚的“敬仰”。

敬何?仰何?敬的是大师生命的纯粹,仰的是大师才学之高伟。这种发自内心的,对大师的顶礼膜拜之情,实质源于我们自身心灵深处最真切的呼唤。因为,其实在骨子里我们都是一个流浪的大师——身在市朝,心在江湖;也因为其实我们本想做一个流浪的大师——放浪形骸,灵魂为家。

我设想了生命的状态有许多种。什么“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豪情万丈,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自得,什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书香淡雅……

腹有诗书气自华,来自流浪的大师的灵魂启发

但“大师”的出现,着实惊艳了我的认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世间凡俗,皆为桎梏,纵然繁花似锦,与我何干?即使穷困潦倒,又有何妨?我只顾遨游天际,神游古今,在物欲横飞的重压之下,与世无争,寻求精神的突围,获得灵魂的解放。这是何等的放纵不羁,这是何等的潇潇洒洒?

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做不到大师的“洒脱”。因而我们只能被称为“凡夫俗子”,对大师顶礼膜拜。我们想做而不敢做,想做而做不成的事,被有的人做成了,那个人也就成为了我们心目中的偶像和英雄。而我们则不幸,沦为偶像的追捧者、崇拜者。因为他们是我们灵魂深处那道不敢逾越的渴望,是我们曾经设想过的另一个我。

有人说,沈大师只不过是一个逃避责任的失败者。反而视之,所谓责任,也不过是芸芸众生苦苦支撑的一道勉为其难的借口罢了。

腹有诗书气自华,来自流浪的大师的灵魂启发

车贷、房贷、套路贷,贷贷难还;油费、学费、生活费,费费要命。世俗的人们已然喘不过气来,在金玉其外的强颜苦笑中,岂有资格鄙视一个中隐于市、博古通今的高人?

如果说我们永远无法逃避世俗,那么也不必鄙夷大师的选择。至少大师沈巍的神迹还是给了我们这些苦苦挣扎的人们一个最世俗的启示——虽然不死总会出头,但你得多读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纵使潦倒到无家可归,也可以做一个最有情怀、最有境界、最与众不同的流浪者,鹤立鸡群,一鸣惊人!

故此,读书无用论,可休矣。没事,多读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