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鳥”推出,一石激起千層浪

“丹鸟”推出,一石激起千层浪

隔日達、次日達、當日達、小時達、分鐘達等等,時效不斷突破物流送達的時間界限,末端配送服務不斷提升客戶的消費體驗。

近日,丹鳥露出“水面”。丹鳥是由菜鳥聯合多家落地配公司共同推出的全新服務品牌,專注於提供區域性、本地化配送服務。其提供的快遞產品主要集中在時效產品上,一共三大類:當日達、次日達和隔日達。

時效產品扎堆湧起

隨著消費者個性化需求逐漸增多,其對末端配送的要求也日益嚴苛。據艾媒諮詢發佈的《2017年中國即時物流行業研究報告》預測,2017-2019年國內即時物流行業訂單分別會達到89.2億單、124億單、159.2億單,訂單增速分別為59%、39%以及28.4%。同時報告還分析稱,在未來新零售趨勢下,即時物流的需求比重還將進一步增加。因此,在消費者需求與巨大市場誘惑力的雙重效應下,末端配送的準時性自然成了各大物流企業爭奪的新戰場。

電商物流領域:

菜鳥早在2015年便聯手六大快遞企業推出了物流時效服務產品“橙諾達”,根據不同線路,推出次日達和隔日達兩種時效服務;2018年6月,菜鳥聯合圓通、中通、韻達等快遞公司推出“橙諾達2.0”,針對電商中的服飾板塊而推出的時效產品。

京東物流2016年9月推出了“京準達”服務,繼而2018年1月對其進行升級,精確至1小時、30分鐘達;2018年4月,京東物流再次推出“閃電送”服務;2018年7月,“京準取”服務正式上線。京東物流在送、取、配等方面不斷推出時效來滿足消費者需求;2019年4月,京東快遞聯合達達推出面向商家和個人的特瞬送同城服務,實現30分鐘送達。

蘇寧物流2018年6月,升級其“準時達”時效產品,同時還推出來“大件準時達”、“準時取”、“急速取”等時效產品,不斷在時效產品的細分領域進行升級,滿足消費者的末端需求。

唯品會旗下的品駿快遞,2019年4月宣佈全面升級個人寄件服務,在重點城市實現同城當日達和快遞員一小時上門服務,此舉標誌著品駿快遞將全面發力C端業務與其他快遞企業形成正面交鋒。

快遞領域:

順豐作為時效方面的領先者,也早在2015年7月針對電商商家推出來順豐當日達、一日達等具有時效的服務產品。2018年,在全場景同城物流配送方面,推出來“順豐同城急送”服務。

圓通在2018年10月宣佈成立獨立品牌“承諾達特快”,採用全新的標識、倉儲和配送網絡,其中產品包括同城特快、即日達、次晨達等,主要面向中高端客戶。

韻達2016年3月推出“承諾達”服務,即商家使用快遞公司在特定的運行線路上發貨,快遞公司承諾在指定日期送達商家指定的收貨地址,並在規定時間內進行簽收回傳信息的服務。

快運領域:

德邦在2017年推出了“特准快件”產品,主要定位小件市場;2019年1月,推出大件“次日達”業務,並以廣東省為試點。

優速2018年3月份正式上線“330限時達”服務,對單票3-30公斤的大包裹門到門快遞產品作出時效承諾。

壹米滴答2019年在時效方面發力,3月上線兩款時效產品“次晨達”及“次日達”;4月上線一款定位於單車單票的服務產品“專車直送”。專車直送由目的分撥派送部單車單票將貨物送到客戶處,跳過網點派送環節以提升配送時效。

即時配送領域:

UU跑腿是在眾包理念下搭建的智能信息管理平臺,旨在利用閒散社會資源解決同城急需的送達需求,專注於同城即時快遞,為用戶提供7x24小時服務。

點我達致力於末端即時物流服務,以眾包共享模式為用戶提供直接從門到門的物品送達服務。2018年8月,與阿里健康合作,在杭州上線24小時在線買藥30分鐘送藥上門服務。

閃送是為用戶提供專人直送,限時送達的同城遞送服務。

外賣領域:

美團和餓了麼的配送也是具有時效性的產品,尤其是在配送外賣方面,美團外賣專送、蜂鳥配送根據消費者到商家距離進行路徑規劃測算出大概需要的最優配送時間。

同類產品何以聚多

時效方面,既有專注於同城即時配的企業,也有電商物流、快遞企業的攪局,同時還有快運領域的玩家,大家都在時效上據理力爭,足以說明時效物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據艾瑞諮詢《2017年中國即時物流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從2015年起,即時物流行業年增長率皆超過50%,2019年即時物流行業訂單量將達到159.2億元。

曾有專家表示,是美團和餓了麼的外賣大戰為即時物流培養出來用戶習慣,還有移動支付等硬件條件的成熟讓即時物流快速發展起來,進而使得“懶人經濟”下的用戶對即時配送需求不斷增加。

不過伴隨著以上用戶習慣的養成以及條件的成熟,億歐物流認為各個企業都在時效產品方面佈局還具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硬件條件的成熟加上軟件條件兼施並重。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崛起使得商品從倉庫到消費者手中的距離大大縮短,從而減少了中途運輸、配送時間,提升了配送效率;

第二,新零售的崛起。以互聯網為依託,以先進技術為承載,對商品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業態結構及生態圈,整合線上線下,將線上服務、線下體驗與物流進行深度融合,提升用戶消費體驗;

第三,前置倉的設置。

縮短用戶與物品的距離就是要在距離消費者最近的地方設置前置倉,縮短貨物與消費者距離提高倉配效率;

第四,消費者對其時效的要求提升。尤其是上班族人群,需要在下班到家的短途時間之內下單,並在到家之前或到家之時收到新鮮物品;

第五,即時配送領域玩家眾多,一方面,各大企業也想在此分一杯羹,另一方面,在自身服務產品的基礎以上進行進一步細分來拓展市場;

第六,資本市場前景客觀。據國家郵政局統計顯示,即時配送已成為2018年上半年快遞物流領域投融資第一大方向,即時配送的同城速遞領域在未來幾年仍將保持30%的增速,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2000億元。

大勢必不可擋的局面下,從以上企業在佈局時效產品方面,也不難看出同質化現象的嚴重,以及在時效產品服務方面的雷同。儘管雄厚的資本紛紛湧進即時配送領域,但目前行業規模效益還難以建立、運營模式尚不成熟等問題依然突出,同時,一些行業亂象也漸漸浮現,交通安全、信息安全、服務質量等更是屢遭詬病。

所以,就算前景可觀的即時配送領域,也需要各大企業在佈局之時找到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和優化服務體系。消費者的回饋是最好的驗證,誰能夠得到消費者認同,那麼誰的時效產品就能夠得到一定的市場。在快遞專家趙小敏看來,現階段,即時物流領域各大企業競爭激烈,平臺如果沒有足夠大的規模優勢,在未來的競爭中將會逐漸處於劣勢地位,因此企業需要不斷地尋找新市場、擴展新城市。從過去兩年來看,很多外賣平臺都獲得了瘋狂的投資,整個行業處於並列發展的趨勢。正因如此,即時物流平臺只能從服務著手,而這其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提升配送時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