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48天高考,為什麼我家00後對未來毫無概念,一切無所謂。無所謂學業,無所謂擇業?

愛新覺羅兒


寒石冷月來回答題主所提的這個問題。

我的孩子也是00後,面對這一代人我非常瞭解。題主家孩子還有48天就將高考,你現在說孩子對未來毫無概念,一切無所謂,事實上你可能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你從孩子嘴裡聽到話也未必是真事。那如何讓孩子說出真話,並且有針對性引導孩子明確學業規劃和職業規劃呢?下面我給你幾點建議供參考。

1、孩子對自己重大生活事件是否有參與選擇的權利很重要。如果家長以往只是關注孩子學業上的事,其他方面皆不需要讓孩子操心,那麼孩子真就對自己未來要面對什麼毫無所知。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就拿中考來講,如果在中考前,家長和孩子一起來商量怎樣應對中考的過程,怎樣根據近三年來當地中考錄取線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只要家長把目標幫孩子找到,鼓勵孩子自己去收集信息,然後進行比較,孩子就會從中體驗怎樣選擇高中學校。而這樣的選擇是孩子親身參與並做出選擇的結果,沒有這樣的經歷,孩子自然面對高考時,仍然毫無經驗。

2、引導孩子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做為將來從業的目標。我不知道題主孩子高中學業成績如何?如果成績很優秀,則可以引導孩子關注“985”“211”的重點大學做為選擇的目標,然後再從自己喜歡的專業中二次篩選目標。當然,這種初選只是意向性選擇,家長還要引導孩子準備多種方案,避免一種方案行不通而失去目標選擇機會。因此,可以鼓勵孩子先從“雙一流”大學裡選擇學校和專業(兩三所大學即可)。再準備從普通大學裡選擇備份方案,這樣一來就可以進退有餘了。之所以這樣做,是考慮到孩子高考時發揮可能會存在變數。

3、家長需要引導孩子建立成人意識,否則,孩子永遠把自己當成長不大的孩子。從以往我接觸到的很多高三學生經驗來看,有相當一部分孩子沒有成人意識感。明明已經年滿18週歲,但是在心智發展上面也就停留在13、14歲,或15、16歲左右。這樣的心智發展遠遠無法應對成人以後應該面對的生活與學業。因此,家長必須要合理評估你孩子到底心智發展達到什麼程度。否則,你可能會高估孩子的實際綜合素質,也或者低估。如果你們引導和教育能力不足,可以向專業的家庭教育指導師或高考專業規劃老師求助,讓專業的老師和你孩子對話,你在旁邊觀摩學習。

4、家長可以找大學生和你孩子結對子,讓他們來給你孩子講一講大學校園裡的事。假如家長沒有上過大學,你自然不知道大學校園裡的事兒。既然這樣,不妨想辦法找你身邊同事有孩子上大學的,或者你所在城市有大學,也可以帶孩子去大學校園裡走一走,利用週末時間。讓孩子接觸生活,熟悉未來的大學生活非常重要,這可以讓孩子建立生活目標感。通過你找到的大學生和你孩子的交流,遠比你坐在家裡和孩子空談效果要好很多。其實這些事,原本早就可以完成,只是你們可能壓根就沒有意識到,現在要做的就是補足工作。

5、請家長不必擔心孩子眼前的情境,當孩子親身經歷了大學生活後他會懂一切。有時候我們對孩子由於太缺乏瞭解,總感覺孩子已經到了成人年齡,就應該什麼都懂了,這麼想其實也缺乏客觀性,畢竟還要考慮到孩子生活經驗還欠缺呢。與其你不能短時間裡讓孩子提高對未來的規劃能力,那不妨放下焦慮,放寬心讓孩子接受生活的歷練。就拿上了大學後,有半年到一年,孩子就在獨立生活與學習過程中,完成了對未來的學業與職業的構想和心理準備。所以說,家長的心理成熟度非常重要,你相信孩子才能擁有自信,而孩子得到了你的信任,自信心也會很快提升。

總之,對題主來講,你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從你的問題中就能看到能力到底如何?希望你們通過我的解答能悟到自身不足。平時加強學習,否則你們真沒有能力去教育和引導孩子。尤其是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下一步進入大學後,如何走向成人,如何增強獨立能力的鍛鍊,都離不開你們的引導和鼓勵。


寒石冷月


正好前兩天看到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一段關於孩子早期教育的視頻,看來讓人深有感觸。

李玫瑾教授在那段視頻中給我們重點講了兩個觀念,一個是讓孩子在三到六歲的時候養成什麼樣的事是他們自己的事的觀念。比如說讀書的事,就是他們自己的事,他們不是為父母而讀書,而是為自己而讀書。孩子懂得是為自己而讀書,就會主動去讀,不會跟你討價還價,反過來,如果他認為讀書不是我的事,而是家長要我讀的,那麼他對這一切都不會上心,他認為不是他的事,你越讓我去讀我越是不肯,我憑什麼要聽你的話?二是我通過自己的努力夠一夠可以嚐到成功的甜頭。在他三到六歲的時候,孩子懂得跟你討價還價。三歲前孩子的哭是由於身體的痛苦造成的,比如說難受,餓等等,三歲以後他不是,他懂得察顏觀色,懂得用哭換取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家長的教育是讓孩子以自己的努力去換取自己想要的東西,讓他懂得付出才有收穫,而不是通過哭來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可是,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當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多孩子都是覺得是父母要我讀書,我是為了父母而去讀書的。可是,我現在不想讀,讀書很痛苦,父母逼著我,我就跟他們抵抗,軟抗也好硬抗也罷,反正就是不想讀。這樣的孩子,你可以對他實行“飢餓療法”,你不給他錢,也不給他吃的,你餓他一天試試看。要知道,飢餓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是,對於一個人來說,餓一天是不會餓壞的。餓上這一天後,你告訴他,你不讀書將來就沒有能力養活自己,你讓他自己去比較是讀書痛苦還是飢餓更痛苦?絕大多數學生會覺得飢餓更痛苦,會選擇與其這麼餓得痛苦,不如好好讀書吧。也有的孩子更嚴重,那也可以過兩天再餓他一天。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多數父母都生怕孩子餓著了,一回到家先問他餓了沒有,好吃的好喝的奉上。上學校也怕他餓著,口袋裡錢帶上。如果你家長心狠不下來,你也就別怪自己管不好孩子。在三到六歲的時候你沒養成習慣已然是個大錯誤,到了十三到十六歲的時候他已經不怕你了,你還硬不下心來,將來只會蘊釀更大的錯誤。我小時候都經歷過餓的滋味,那時候是因為六十年代糧食不夠吃,但是那樣的體會卻成了我們人生的財富。


蘇小妮


還有48天高考,應該說僅有。對於高考,至少100天前就全力衝刺,而目標就是高考一個,其他都免談!



我們80後也就是這樣的,對未來毫無概念,也不清楚高考將會意味著什麼,也沒有人指導這方面的事情。唯有分數高,成績好就是最開心的事情。

我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高考考出最好的成績!為此我們拼命奮鬥,每天學習到精疲力盡還在咬牙堅持。天天想盡辦法,集中所有的精力和能量把題目以最快的速度解答出來,不然,考試成績難以提高。

在高考最後的衝刺階段,我們幾乎不說話,默默奮鬥,一切與高考無關的事情都要完全省略,哪怕是父母一句簡單的問候都顯得耽誤學習時間。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專注於學習,專注於高考。



直到高考結束,才感受填報大學和專業的無助和無奈。父母不懂,同學也不會,也沒有專業人士的指導,老師更不會提。那只有看歷年分數線和專業名稱差不多填填就好了。

再說說,00後對於未來毫無概念的問題。我們80後對未來也是十分迷茫,上了大學會更加迷茫。因為在大學看不到任何確定性的出路,很多學長帶來的信息更多的是靠機遇,學習好的學生就業也不咋樣。



當今社會變化太快,可能很火熱的公司一兩年之後就不行了。一個行業也是這樣,面臨的劇烈的競爭和變化。請問怎麼規劃未來,請問怎麼填報志願。我們那時候老師也是這樣說的,所以老師都拒絕任何關於填報志願的指導。萬一指導錯了,是非常嚴重的事情。

所以我覺得高考還未結束,不要考慮那麼多,全心全意為高考努力奮鬥就好。成績都沒有,考慮再多,意義不大。不要被任何東西干擾最後的衝刺。要全力衝刺,為高考畫上完美的句號,不要留下任何遺憾!對於其他的事情,作為學生是很難考慮的,至少等高考結束再研究吧。


徽鄉小居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問題,每一代人以自己的落後眼光看待下一代人所給出的看法也都大有問題。

當然我們也曾被冠以“垮掉的一代”、“頹廢的一代”……在現在看來,可笑嗎?

前車之鑑不遠,現在我們還給下一代戴各種“喪一代”等帽子,不更可笑嗎?

在我看來,這一代孩子也有很多優點,我只說提問者相關的這條:

心態好!

這挺好!

以前,面對高考這樣的人生大考,很多學生都會緊張、煩躁……以至於考場上發揮失常,甚至有不少學生暈倒!

這些問題,在這一代年輕人身上,幾乎不會發生。

這不是很好嗎?

非要孩子緊張得腸胃不和徹夜不眠你才甘心?


鋼筆刀


別說上高三的孩子對未來沒有規劃,沒有目標,許多上了大學的孩子也是糊里糊塗,年輕人對人生沒有目標,是一件挺讓人著急的事。

家長可以先找孩子認真地談談,家長談的時候,要注意語氣和情緒,不要責備,並且在孩子情緒好的情況下談,問問孩子的高考想考哪個學校?看孩子怎麼說?孩子要是真的沒有目標,你私下問下老師,老師根據孩子的成績,給個參考意見。然後回家跟孩子商量定個大概的目標。

高考只有48天了,現在定目標只是補充。要是孩子不願意談這件事,就不要強迫他談,現在的關鍵的事情是保持他情緒的穩定,好好學習。讓他儘量考,填志願的時候,徵求他的意見,家長和他商量著填。

以後,家長注意對孩子這方面的教育。有時候,讓孩子自己拿主意,做決定,讓他自己承擔後果。

我朋友的孩子現在快大二了,對他學的專業就業方向還不很清楚的,朋友每次引導孩子向這方面考慮。在大學的很多事,都是孩子自己拿主意。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低吟淺唱的花


女兒小學四年級帶她去上海參觀世博會,女兒說她一定要到上海讀大學工作。以後又去了上海3次,女兒越來越堅定到上海的決心。所以女兒非常努力學習,初中高中都考上我們這最好的學校。現在高三,離高考只有四十天了,從前幾次模擬考試來看上目標復旦有點懸,但上交大、同濟、華東師大問題不大。放鬆心態、好好努力,希望夢想成真!加油~女兒🎓🎓🎓🎓🎓


就愛喝檸檬綠茶


如果學習成績好,就要幫他去規劃職業,幫他去定位興趣,現在有一些專門搞高考志願報考的專家,找個靠譜的去幫助孩子。

如果孩子成績一直不好,多半是沒有信心,那隻能結合孩子的實際,去幫助他報考。

還有一種休仙系,就是生活無憂,未來也不用擔心。家長如果有支撐孩子未來的能力,那隻要孩子身心健康就行了。


光明永夜


少讓他聽點楊坤的無所謂這首歌。


用戶4284664617818


自己沒有意識到,沒辦法,要麼就是他胸有成竹!這都看他造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