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人——山阴在京部分专家名录

首都北京,是千万学子追梦和圆梦的地方。来自我们家乡的莘莘学子,如一群展翅翱翔的雄鹰,从美丽的桑干河畔飞到祖国的心脏,在这里拼搏驰骋,追逐梦想。他们中的佼佼者,乘着祖国改革的东风,通过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已经成为各自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为家乡赢得了美誉。虽然他们经历不同、专业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做事扎实、做人朴实,这是黄土高原赋予山阴人共同的特质。今天,让我们走近他们,重温他们的风采。

愿我们山阴的广大青年踏着榜样的足迹,奋进新时代,砥砺新征程,在各自的领域里,创造新辉煌。

追梦人——山阴在京部分专家名录

追梦人——山阴在京部分专家名录

追梦人——山阴在京部分专家名录


追梦人——山阴在京部分专家名录


倪晋仁

环境水利科学家

他叫倪晋仁,1962年生,安荣乡安荣村人,环境水利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982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治河工程系,1985年获得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89 年获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1991 年进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任教,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挂职)。主要从事水沙两相流理论及其在水环境、河流动力地貌领域的拓展研究,同时开展水体污染控制理论与治理技术方面的探索,在河流动力学、河流地貌学、河流污染控制技术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多项国际学术认可和国家级荣誉。2015 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持重大项目 50 余项,出版专著 5 部,译著 1 部,发表论文 200 余篇,其中SCI论文150 余篇,被SCI 他引 2000 余次、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他引6000 余次,入选爱思唯尔发布2014 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致力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组建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教育部水沙科学重点实验室、环境学院环境工程系、环境工程实验室等。截至2017 年,指导50 余名研究生获博士、硕士学位,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2013 年指导的博士生朱秀萍的论文《掺硼金刚石膜电极电化学氧化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机理及废水处理研究》被评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曾获国家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全国优秀博士后等荣誉和奖项。倪晋仁做事认真、意志坚韧,为人低调、不事雕琢,学术成就斐然,是国家的栋梁、家乡的骄傲、学子的标杆。


追梦人——山阴在京部分专家名录




追梦人——山阴在京部分专家名录


黄大卫

昆虫学家

他叫黄大卫,1957年生,岱岳镇安详寺人,昆虫学专家,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198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1985年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理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1990年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从事博士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协同进化与分子系统学研究组组长,中国昆虫学会理事长,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昆虫学报》主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动物学学科评审组组长,国际生命条形码计划中国协调员。主要从事昆虫系统学、基因组进化和协同进化等方面的研究。发表科研论文150多篇(其中SCI论文51篇),专著4部。曾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二等奖和一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二等奖和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第三完成人),中国科学院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荣誉和奖项。


追梦人——山阴在京部分专家名录


追梦人——山阴在京部分专家名录


王立贤

养猪专家

他叫王立贤,1965年生,岱岳镇王家涧人,畜禽遗传育种专家。1985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1991年获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1993年获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猪遗传育种研究,应用全基因组选择方法,构建猪基因组选择平台,推动和促进我国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的发展进程;利用中外多种优良猪种,通过杂交育种方式开展国产化优质猪新品种(系)培育研究。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教授、博导,猪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理事长,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副会长,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猪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专家组成员,国家猪基因组选择专家,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中国猪业福利养殖项目首席专家。发表论文45篇,出版专著3部,参写、合译专著4部,完成重大技术报告6个。截至2018年,指导50余名研究生获博士、硕士学位。曾获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和三等奖(均为第八完成人)、中国农学会成果奖(第一完成人)。王立贤与其夫人冀昌莲都是山阴的优秀学子,他们在事业上相互扶持,在生活中夫唱妇随,是一对模范伉俪。他们不仅悉心赡养照料长辈、精心培养提携晚辈,而且关心家乡发展、热心学友会事业,为学友会工作不辞辛劳、不计得失,甘于付出、乐于奉献,赢得了广大学友的尊重和爱戴。


追梦人——山阴在京部分专家名录


追梦人——山阴在京部分专家名录


樊碧发

疼痛学专家

他叫樊碧发,1962年生,岱岳镇北王庄村人,疼痛学专家。1984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989年获中国医科大学麻醉学硕士学位,1992年于日本金泽医科大学研修疼痛学,1997年于日本旭川医科大学研修疼痛学,2011年于美国华盛顿大学做疼痛学方向访问学者。现任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博导,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主任,北京疼痛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是我国临床疼痛医学的先行者之一,在我国疼痛医学领域拥有极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疼痛离我们很近,全球65%的成年人每周都会有不同部位的疼痛感,疼痛似乎又离我们很远,在我国超过1亿的慢性疼痛患者中,90%的患者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治疗。作为我国疼痛医学发展的见证和推动者,樊碧发已经在临床一线与慢性疼痛奋战了30年。在他的带领下,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从初出茅庐发展成为目前国内最大、技术最全、疼痛治疗手段最丰富的疼痛科室,除完成医疗任务外,还承担着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本科、神经科学和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北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的疼痛教学任务,并先后牵头或参与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研究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刊物上发表医学论文200余篇。樊碧发本人擅长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癌性疼痛的诊断和治疗,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脊髓损伤后神经痛、脊柱手术后疼痛综合征、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等慢性、顽固性疼痛疾病,进行了长期深入的诊疗研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他本人曾承担或参与多项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参)编疼痛学专著9部,2009年获美国疼痛学会杰出贡献奖,2015年获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人民好医生”称号,2016年获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CRPC特别贡献奖。30年来,樊碧发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为成千上万的疼痛患者减除了病痛,赢得了广泛赞誉。在他的积极推动下,2016年,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和全国200余家医院成立了疼痛专科医疗联合体,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承担起了推动全国疼痛学科发展的重任。


追梦人——山阴在京部分专家名录


追梦人——山阴在京部分专家名录


席建忠

生物新材料专家

他叫席建忠,1974年生,山阴农牧场人,生物新材料专家。1996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2000年在清华大学生物系获得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2004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并任职研究员,2005年获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的助理教授职位,同年成为北京大学工学院“优秀青年人才引进计划”特聘研究员,现任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博导,北京大学终身教授,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科研部副部长(挂),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分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材料学会和国际生物物理学会会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芯片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测量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业委员,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也是多个国际知名杂志的副主编、编委、审稿人。他在化学、生物、微电子加工等多个领域有良好的海内外教育与工作经历,是前沿交叉研究领域难得的领军人才,主要从事基因编辑、生物芯片等研发及应用,在功能基因解析、新药靶点、活性分子筛选、药效评估动物模型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在专业杂志发表50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申报6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2项授权。主持或承担过国家级课题15项,一系列原创性自组装细胞芯片、TALEN等技术平台,已经为赛诺菲、雅诗兰黛等国际知名企业和清华、北大、中科院等数十家科研单位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在美国求学期间曾参加过十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做过多次学术报告,曾独立承担了美国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资助的纳米生物研究,其研究成果于2005年1月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


追梦人——山阴在京部分专家名录


追梦人——山阴在京部分专家名录


王栋民

建材专家

他叫王栋民,1965年生,安荣乡小羊村人,建筑材料专家。1985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1988年获武汉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硕士学位,2002年获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非金属材料专业博士学位,2002年任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研究室主任、教授级高工,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混凝土与环境材料研究所所长,中国硅酸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分会理事长。长期致力于现代高性能水泥混凝土材料及其化学外加剂的精细化工合成与应用以及工业/矿业固体废弃物处理与生态环境建筑材料制备与应用的研究。在现代水泥混凝土材料及外加剂、固废处理(包括粉煤灰、脱硫石膏、冶金渣、化工废渣、建筑垃圾等) 与生态材料领域做了大量科研与技术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先后完成国家、部委、基金委和北京市等科研项目50余项,工业界项目数百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行业协会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项,发表科技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截至2018年,指导70余名研究生获博士、硕士学位。


追梦人——山阴在京部分专家名录


追梦人——山阴在京部分专家名录


贾顺平

交通运输规划专家

他叫贾顺平,1963年生,岱岳镇人,交通运输规划专家。1985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988年获北京交通大学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硕士学位,2007年获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博士学位,现任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博导,兼任科技核心刊物《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杂志常务副主编、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综合交通研究中心基础研究部部长、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市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委员、北京市海淀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主要从事系统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的研究工作。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综合交通运输规划与交通经济分析,包括大型项目的交通运输效益分析及评价研究工作,交通运输需求分析及预测,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分析,区域运输通道研究及交通网络规划等;另一方面主要集中于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智能交通系统领域,包括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优化管理、交通微观行为模型、城市交通仿真等方面的研究。主持重大项目9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5部,指导60余名研究生获博士、硕士学位。2008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3 年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8年获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贾顺平做事严谨认真,做人朴实无华,繁忙的工作之余,喜欢通过欣赏音乐和网球运动怡情养性、强身健体。


追梦人——山阴在京部分专家名录


追梦人——山阴在京部分专家名录


李建永

文化学者

他叫李建永,1962年生,马营庄乡高庄村人,笔名南牧马,杂文家、散文家、传统文化与民俗文化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山西省阳泉市工作多年,2001年以“特殊人才”引进北京,现任《中国禁毒报》副总编辑。著有散文杂文集《女人是水》《撒娇的流派》《白纸黑字》《母亲词典》《说江湖》《说风流》《中国杂文·李建永集》等,多篇作品入选《新华文摘》《读者》《中华杂文百年典藏》《中国新文学大系·杂文卷》《100年100人:20世纪中国杂文读本》等,新书《我从“大地”走来》近日将由大象岀版社出版,收入李辉先生主编的“副刊文丛”,内容以1988年到2018年间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发表的文章为主。

“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多年来,李建永葆有旺盛的求知欲,将自己置身于无涯的知识海洋,以一位文化人的情怀和担当,古今中外、上下求索,找寻千秋的道义,补充精神的能量,书写生命的感悟。“书房,是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床”,李建永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自己的书房中坐拥书城、读书写作。他爱看古书,近年主攻《诗经》,写作以《谚云——中华谚语5000条精选赏读》为主,从他一篇篇的杂文、小品文中,足见其读书之广博与精深、学养之丰富与深厚。李建永的夫人戴东英,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工作之余,习写散文,作品散见于《光明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人民公安报》《中学生阅读》等报刊。李建永与其夫人是一对令人艳羡的伉俪,二人不仅有共同的精神追求,在生活中更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琴瑟和谐、孝老爱亲。虽然工作繁忙,但夫妻二人总是挤出时间回老家看望双方老人,坐在炕头上与老人话家常,《母亲词典》一书就是在这种多年与老母亲话家常的过程中点滴积累而成,充满了浓厚的黄土高原气息,写出了山阴人的情怀与气质,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品格。“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由于良好的家庭氛围,李建永的女儿从小耳濡目染,继承了父母热爱学习、向上向善的优良品质,一直品学兼优,目前正在牛津大学攻读博士。


追梦人——山阴在京部分专家名录


追梦人——山阴在京部分专家名录


吉卯祉

中医药名师

最后介绍的一位专家是山阴在京学友最为熟悉的吉卯祉老师,1951年生,安荣乡大洋村人,中医药专家。1977年毕业于南京药学院化学制药专业,后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化学教研室主任、基础教学部主任,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返聘教授、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药品质量及用药安全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自然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专家、保健食品审评专家、北京考试院专家、北京市高校化学实验比赛评审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督导专家。主要从事有机化学和药物合成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退休后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继续承担教学工作和教学督导工作。主编全国中医药院校统编教材 22 本,包括高职高专统编教材有机化学、本科专业统编教材有机化学、继续教育统编教材有机化学、本科统编教材药物合成等,其中本科统编教材有机化学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材。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1次,北京市考试院优秀教师2次,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师3次、优秀教研室主任1次、优秀共产党员3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次、毕业专题优秀指导老师3次、学生最喜欢的老师2次。

吉卯祉老师在教育战线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40余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深受广大师生的尊重和爱戴,现在虽然退休,但依然返聘任教,继续在自己喜爱的讲台上教书育人、发挥余热。在熟人眼中,浓浓的乡情是吉卯祉老师身上最鲜明的特点,他对家乡一腔赤诚,只要是老家的事情,只要是老乡的事情,没有不热心办的。所有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读书的山阴学生,都受到过他的精心照拂,所有从老家来找他求医问药的乡亲,都得到过他的热情帮助。他是家中的长子,几十年如一日以孝老爱亲的实际行动为弟妹和远亲近邻做出了表率和示范。他每年都会带着妻儿回老家探望年迈的父母,现在自己已年过六旬,但依然坚持这个习惯,从不间断。对待瘫痪多年的岳母,他始终问寒问暖、送医送药。对待兄弟姐妹和亲戚朋友的困难,他从来都鼎力相助。2012年9月,恰逢山阴一中成立60周年校庆,他和其他几个山阴一中的校友萌生了一个想法。于是,在他们的积极推动下,一批在京山阴学友怀着为家乡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的共同心愿,成立了一个民间公益组织,北京山阴学友会从此应运而生,吉卯祉老师被大家一致推选为学友会会长。此后,他对学友会工作投入了很大热情,付出了很多心血。6年多来,在他的积极筹划和多方协调下,学友会坚持“乡情、公益、自愿、奉献”的理念,通过举办各类联谊和回馈家乡活动,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在充分挖掘会员资源更好为家乡服务、力所能及提供上学就业就医咨询、联络学友之间的感情、释放学友为家乡做事的热情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每年一度的“北京山阴学友新春联谊会”作为学友会年度最大的活动,是众多学友翘首企盼的年终盛会,需要做大量协调工作。从策划、布置到组织、实施,吉卯祉老师每次都亲力亲为,而且每次都积极参演节目,为广大学友树立了标杆和榜样。

本期文字来自北京山阴学友樊晓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