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乐官窑的白瓷茶碗,很甜!

永乐甜白釉:是明永乐窑创烧的一种白釉。

明代景德镇官窑自永乐时期开始,白瓷的制作有了重大突破,高岭土中三氧化二铝的含量增加,透明釉内减少助熔剂石灰石的成分,避开了白釉泛青情況的产生,因此使产品洁白腴润。由于永乐白瓷制品中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在有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便给人一种“甜”的感受,且又与后世出现的白砂糖的颜色相近,故名“甜白”。

明朝时,茶钟即是茶碗之意。如:

《西游记.第二五回》:“又提一壶好茶,两个茶钟,伺候左右。”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须臾吃罢茶,小厮接了茶钟进去了。”

明 永乐 无款 甜白釉暗花菱花式茶钟

高3.8cm,口径8.5 cm,足径4.5 cm

明朝永乐官窑的白瓷茶碗,很甜!

胎骨匀厚,胎质细致。器呈八瓣菱花式,口微敛、浅壁,平底,矮圈足。

外壁口沿浅划暗花转枝花卉一道,器心为折枝茶花,外加双圈。

外壁四折枝灵芝纹,口足间加饰线纹五道。

明朝永乐官窑的白瓷茶碗,很甜!

通体施甜白釉,釉色腴润,厚处微泛青,釉内气泡密集。

足底无釉泛橙色,胎骨匀厚,胎质细致。

此器清宫旧名为“白瓷暗花菱花式茶盅”,作为饮茶用器。

明朝永乐官窑的白瓷茶碗,很甜!

明 永乐 甜白釉暗花双龙纹茶钟

高4.8cm,口径9.9cm,足径3.9cm

明朝永乐官窑的白瓷茶碗,很甜!

茶锺撇口,弧壁,矮圈足,通体施甜白釉,内壁印饰双云龙纹,碗壁匀薄,圈足露胎,洁白细腻。器心针刻“永乐年制”四字二行篆款,外加单圈,然刻纹浅细,不易辨识。永乐撇口茶锺造型端丽,釉色腴润,亦为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磁胎画琺瑯茶锺的原型。

明朝永乐官窑的白瓷茶碗,很甜!

清宫旧名曾定为“永乐款白瓷脱胎暗龙茶锺”。

明人言“品茶用瓯,白瓷为良”,明代品茶图上所用茶锺亦以白瓷為多。

仇英《东林图》、唐寅《煎茶图》卷等皆描绘撇口、敞口茶锺,而与清代不同者,明代茶碗、茶锺多带朱漆托而不带盖。

明朝永乐官窑的白瓷茶碗,很甜!

明仇英《东林图》卷

这类撇口白瓷茶锺为明代最常见的造型之一,也是清代琺瑯彩瓷茶锺的原型,直至今日工夫茶饮小茶杯造型亦多沿用,惟尺寸缩小而已,可谓茶杯的经典造型。

明 永乐 甜白暗花菱花式茶钟

高4.5 cm、口径9.5 cm、足径3.5 cm

明朝永乐官窑的白瓷茶碗,很甜!

茶钟葵瓣撇口,弧壁,矮圈足。

通体施甜白釉,内壁无纹,外壁饰大小葵瓣双层,并划瓣脉茎线。

碗壁匀薄透光,内底微凸,外底及圈足露胎,洁白细腻,白釉莹白如脂。清宫记载有时称为“填白”,与甜白相通。

明朝永乐官窑的白瓷茶碗,很甜!

明朝永乐官窑的白瓷茶碗,很甜!

永乐葵花甜白茶锺造型秀丽典雅,明初开始至清末皆有制作。

十七、十八世纪时亦广受日本煎茶道喜用,因此向景德镇或德化窑订制不少此类薄胎小茶杯。

然葵口茶盏的流行或始自北宋,尤以青瓷系如汝窑、南宋官窑或哥窑等均见制作葵口茶盏与茶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