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式微,民生求生

作者 蘇黎

小微式微,民生求生

民生5年來的戰略轉型是在“瞎折騰”?

一頓操作猛如虎,仔細一看原地杵——覆盤民生銀行近五年業績,似乎有點讓人哭笑不得。

在二十多家已披露年報的銀行中,歸母淨利潤增速以1.03%徘徊在墊底邊緣——這是民生銀行2018年全面改革轉型第一年交出的成績單。再往前看,自2015年起民生的歸母淨利潤增速均未超過5%。盈利指標表現平平,資產質量也亮起紅燈。近五年來,民生銀行不良率一路上行,從2014年的1.17%逐年攀升至2018年的1.76%,而撥備覆蓋率卻一路下行。

這五年究竟發生了什麼?是民生銀行懈怠了嗎?不。

從實踐來看,民生銀行素來以積極進取的風格著稱,這幾年也從未停止前進的步伐,甚至多項業務都在同業中扮演“改革先鋒”的角色。那麼問題究竟出在哪兒?

靠小微業務起家:

民生淨利潤複合增長率曾高達48%

談起民生的“發家史”,還得從小微業務說起。

作為業內第一家發力小微業務的銀行,民生於2009年率先推出“商貸通”,旨在為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經營商戶提供包括快速融資在內的一攬子金融服務。同年,民生銀行正式將小微業務定位核心戰略之一。

隨後,民生銀行逐年實現了小微業務從量到質的突破:從2010到2013年相繼跨越了1000億、2000億、3000億元和4000億元大關。到2014年,民生銀行全年小微貸款發放額達到4537億元,小微企業貸款餘額達到4027億元,小微客戶總數達到291萬戶,直逼300萬戶關口。甚至在巔峰時刻,民生銀行2013年的小微貸款佔全行貸款比例最高達26%。

小微式微,民生求生


5年時間,民生銀行打造出小微金融的金字招牌,也當之無愧收穫了“小微之王”桂冠。憑藉著這張王牌,民生銀行的業績也高歌猛進。

“小微金融業務在09-12年曾取得輝煌的成績,是這段時期民生銀行高ROE(25.2%,2012)、高估值(1.5XPB,2012)的重要推手,其08-12年淨利潤複合增長率達48%。”天風證券在一份研報中指出。

而小微業務背後的核心推手,就是民生銀行時任董事長——董文標。

作為一家股權結構較分散的民營銀行,作風強勢的董文標在擔任民生銀行董事長8年間多方斡旋,保證股東之間相互制衡,又不影響業務發展。然而,這種微妙的平衡在董文標離職後被徹底打破。與此同時,民生的小微業務也日漸式微。

2014年8月,執掌民生銀行近20年的董文標正式離職。伴隨著這位靈魂人物的離去,民生也開啟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

“後董文標”時代:

民生戰略轉型眼花繚亂

要說這五年,民生銀行確實也沒閒著。在傳統銀行紛紛發力轉型之際,民生銀行也折騰出不少動靜。

“鳳凰計劃”是洪崎接棒董事長後提出的首份轉型規劃。

2014年5月,民生銀行成立“應對利率市場化重點工作領導小組”和7個專業工作小組,啟動了“應對利率市場化能力提升規劃”項目。2015年1月,民生銀行召開“應對利率市場化能力提升規劃項目成果彙報及實施安排討論會”,洪崎在會上將該項目命名為“鳳凰計劃”,寓意“鳳凰涅槃、浴火重生”。2015年2月8日,民生銀行正式啟動鳳凰計劃,推進全面戰略轉型和經營管理體系再造。

“這是為了同董切割,(民生)拋棄了中小微戰略。”一位資深銀行業人士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在董文標離開的第二年,對民生銀行來說可謂是跌宕起伏。2015年,在經歷了董事長、行長變動後,民生銀行又在二級市場遭到“野蠻人”安邦舉牌。內憂外患,危機四伏。在此背景下,民生銀行的戰略調整顯得異常重要,這關乎到它們接下來幾年在行業中的競爭力。

“鳳凰計劃”共分為七個模塊,分別是戰略聚焦與治理模式、資產負債匹配和流動性管理、風險管控模式管理、綜合定價能力提升、成本管理與效率提升、人才管理與領導力提升、IT平臺與數據管理。在此戰略框架下,民生銀行先是將“砍刀”指向小微業務。根據鳳凰計劃的長期目標,未來小微將與零售、公司業務,各佔三分之一,這意味著小微權重將大幅降低。在大零售框架下,民生開始集中火力推廣社區銀行。此外,在組織架構方面,民生在原有基礎上,繼續大力推進事業部改革……

實踐證明,轟轟烈烈鳳凰計劃並未讓民生涅槃,包括社區銀行在內的諸多項目最終也是一地雞毛。

“民生銀行原來以中小企業為戰略方向,雖然激進粗放,但戰略方向不應調整,這幾年轉型其實很盲目,往哪裡轉不清楚。”前述資深銀行人士分析指出。

的確,這幾年招行穩守“零售之王”寶座,平安來勢洶洶欲打造金融科技帝國,浦發逐漸發力數字生態銀行。而民生,昔日的“小微之王”在近幾年不斷調整戰略,卻愈發讓外界看不懂。

“鳳凰計劃”破產後,2017年底,民生銀行董事會又審定了《改革轉型暨三年發展規劃方案》,確定了“民營企業的銀行、科技金融的銀行、綜合服務的銀行”的戰略定位。2018年,是民生銀行全面改革轉型的第一年。而就在這全面轉型的第一年,民生銀行交出的成績再次讓投資者大跌眼鏡。

覆盤2018:

淨利潤增速墊底 資產質量承壓

縱覽已出爐的上市銀行2018年財報,在所有實現淨利正增長的銀行中,民生銀行以1.03%的歸母淨利潤增速墊底,創下近五年來新低。

小微式微,民生求生


2018年,儘管民生銀行歸母淨利潤首次突破500億元,但淨利潤增速卻以1.03%徘徊在墊底的邊緣。除了鄭州銀行以-28%的淨利降幅位居行業最後,已披露年報的上市銀行均實現淨利潤增長。其中,寧波銀行以19.84%領跑,招行以14.84%位居第二位,民生銀行則以1.03%排在最後。

從收入結構來看,民生銀行利息收入呈現大幅下降趨勢。2018年,該行利息淨收入同比下跌11.41%。對此,民生銀行在年報中解釋稱,由於新金融工具有關會計準則於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持有期間形成的收益不再計入利息收入。按照還原口徑分析,利息淨收入則為增長。

在中間業務收入方面,民生銀行2018年非利息淨收入實現了38.73%的大幅增長,但主要靠“其他非利息淨收入”,該部分收入主要是由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和匯兌收益組成。而另一方面,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僅增0.81%。其中,代理業務手續費、託管及其他受託業務佣金分別下降23.86%、45.8%。

不僅盈利能力疲弱,民生銀行資產質量也逐漸承壓。

小微式微,民生求生


回顧民生銀行近五年不良率,竟是一路攀升。從2014年到2018年間,不良率分別為1.17%、1.6%、1.68%、1.71%、1.76%。而另一方面,民生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卻是一路下降。近五年,該行撥備率分別為182.2%、153.63%、155.41%、155.61%、134.05%。

更值得關注的是,民生銀行“補血”壓力也不容小覷。根據監管要求,按照《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2013),2018年末,系統性重要銀行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9.5%,其他銀行在此基礎上分別少一個百分點,即8.5%。而民生銀行2018年底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16%,距離監管紅線高出不到一個百分點。

整體來看,民生銀行這幾年交出的成績單是“一年不如一年”,2018年更是創下淨利潤增速新低。但曙光在於,小微業務又重現升勢。2018年末,民生銀行小微企業貸款達到4069.3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77.91億元,同比增長13.3%,佔總貸款的13.38%。

那麼,兜兜轉轉饒了一大圈,在經歷了多番眼花繚亂的戰略調整和業務改革後,此番小微業務重回主戰場,能挽救民生銀行於“瞎折騰”之中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