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編有《遼史》、《金史》和《宋史》,為何唯獨沒有《西夏史》?

歷史一書生


這裡面涉及到正統問題。

這也是中國官修史書的一大特色。

當時政權並立,遼、宋、夏、金,西夏偏於西北,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都不能作為正統。

元朝統一後,便開始組織人手編寫宋、遼、金三史,完全沒有考慮西夏。

對於編撰遼、宋、金史書,體例倒是不難確立,史料也是極為豐富,三國以及西夏的大量史籍基本被元朝蒐集到了。

但是關鍵問題來了,遼宋金三國,該以誰為正統?

元朝內部對此意見不一,主要有兩種意見。

一種主張“以宋為世紀,遼、金為載記”,認為以宋為正統,將遼金納入宋史之中附記。

第二種則堅決主張“以遼、金為北史,宋太祖至靖康為宋史,建炎以後為南宋史”,確認要分別記錄三國曆史。

可以看出這兩種意見,都沒有考慮西夏。

為何?主要因為西夏對三國都稱過臣,形如藩國,主要附記即可。、

這兩種意見爭執不休,使得修史遲遲無法完全開展。

到了元朝最後一個皇帝元順帝時期,丞相脫脫提出了折中的主張,將宋、遼、金各為一史,獨自成書,各與其年號,各成正統。

就這樣於至正三年(1343年),元順帝採納脫脫建議,詔修宋、遼、金三史。兩年後,三史修成。

那如何處理西夏的歷史呢?畢竟西夏就擺在那裡,承不承認它是正統,它的歷史都在那裡。

脫脫將西夏的歷史在遼宋金史中都有記載,《遼史》中有一卷《西夏外紀》,《宋史》中有兩卷《夏國傳》,《金史》中有一卷《西夏傳》。

將西夏的歷史同時在三國史書都有記錄而非單獨成史,算是對西夏的歷史有個起碼交代了。

雖然,元代在修史時參考了西夏的史書,可靠性不容質疑,但是限於篇幅只能是摘錄其中的一部分,散入三國史中,大量珍貴的西夏史料沒有能保存下來,不能說不是一個遺憾。


微史春秋


西夏党項族是古羌人的一支,被蒙古軍滅族全部都屠城,沒有幸存者。


奧德修斯蛇夫座聖鬥士


大理也沒有啊!西夏和大理都一樣待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