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開國大將鄭恩為何沒有出現在《宋史》的記載中?

聊聊文化歷史故事


京劇名曲《斬黃袍》,想必票友們都不陌生。講的是趙匡胤稱帝后,納韓龍的妹妹韓素梅為妃子,沉迷美色不理朝政,韓龍也因裙帶關係高升特權二品官。大將鄭恩在朝堂上大罵皇帝昏庸無道,趙匡胤大怒,下令把鄭恩綁了聽候發落。韓龍兄妹藉機勸酒灌醉皇帝,假傳聖旨殺了曾與趙匡胤義結金蘭的把兄弟鄭恩。



鄭恩之妻陶三春是有名的巾幗英雄,聽到丈夫被冤殺,即率軍攻打趙匡胤,包圍了皇宮。形勢危急,趙匡胤求高懷德出面調停,高懷德怒斬韓龍,勸說趙匡胤賜死韓妃,並脫下龍袍交給陶三春。陶三春拔劍斬斷龍袍,算是給丈夫報了仇。

《斬黃袍》劇情源自清代小說《飛龍全傳》,小說還虛構了鄭恩義救周世宗宋太祖三人結拜為弟兄,趙匡胤與陳摶老祖下棋輸掉華山、千里送京娘坐懷不亂等故事,但這是小說演義,歷史並無此事。


由於小說戲曲頗為流行,很多人誤以為歷史上確有鄭恩其人,就連《掖縣誌》都有“鄭恩,字子明”的記載。《鄭氏族譜》也有“家有餘香書帶草,世傳小技梨花槍”的說法,據說梨花槍指的就是鄭恩。

正史並無鄭恩其人,倒是宋初大將張瓊與鄭恩的經歷頗為相似。張瓊性急暴躁、勇猛過人,隨趙匡胤南征壽春,趙匡胤身先士卒攻城,城上箭如雨下,張瓊用身體當盾牌遮擋流矢,救了趙匡胤的命,因功封殿前都虞候,掌管皇宮禁衛親兵。
宋太祖寵臣史珪、石漢卿曾經被張瓊羞辱,二人懷恨在心,誣告張瓊欺凌禁軍士卒,並蓄養上百名精壯奴僕,圖謀不軌。太祖大怒,把張瓊下獄處死。張瓊死後抄家,太祖才知道他家只有三名僕人。太祖責問石漢卿:“你說張瓊養僕上百人,在哪?”石漢卿回答:“張瓊養的僕人雖少,但個個能以一當百”。太祖知道冤殺了張瓊,對其家人封官晉爵,優待甚厚。


史盲球盲過濾器


對歷史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宋朝開國將領中為什麼沒有出現鄭恩這個人在宋史裡,以下從幾個方面進行下分析:

其一:鄭恩:字子明,據說是宋朝開國大將。但在歷史中沒有任何史料能證明是事實。所以說鄭恩其實是一個虛擬人物。

其二:開國大將必定地位不低,如果有此人,宋史應該會有關於他的記載,可是宋史中找不到鄭恩地記載!據說此人是杜撰而來的故事人物。

其三:古人在編撰宋史時需要收集大量的史料作為歷史依據,竟然宋史中沒有關於鄭恩的記載,進一步說明了沒有史料能證明鄭恩的存在。

其四:對於鄭恩,正史中並無記載,但鄭氏族譜中有關於鄭恩記載。歷史上是否有其人還有待考證,若真有此人,此人原型可能是宋初將領張瓊。



譚銀環


宋朝開國大將鄭恩沒有出現在《宋史》記載中,自然有其理由,因為沒有資料顯示,宋朝的開國大將中有這個人物,他是後來冒出來的,是文學作品和戲劇中的人物,地位還挺高,開國大將級別。

清朝人吳璿的小說《飛龍全傳》、民國時期許慕羲的《宋代宮闈史》中有鄭恩的人物形象。鄭恩,字子明。他與柴榮、趙匡胤三結義,排行老三。柴榮、趙匡胤後來都當了皇帝,他在其中立下汗馬功勞。但他行為魯莽,直來直去,不計後果,後來衝撞了趙匡胤,結果人頭落地了。

讓趙匡胤這個皇帝很下不來臺,趙匡胤含淚忍痛斬了鄭恩。鄭恩死後宋朝歷代皇帝對鄭恩的後人都很優待。

在《飛龍全傳》第十回“鄭子明計除土寇 趙匡胤力戰裙釵”中,有一些鄭恩神勇的描寫,一次,柴榮、趙匡胤、鄭恩三兄弟被董達困在獨龍莊,後來三人逃脫。董達發現三人逃脫,帶百十人追趕而來。

鄭恩讓大哥、二哥把傘車推到前面的林子等他,他一個人要與這百十人單挑兒。

他看見路旁有座石碣,就躲在石碣背後,算計著怎樣退敵。只見拿百十多人,有舉著燈籠火把,有的手持棍棒槍刀,蜂擁而來,把四下照得雪亮。

鄭恩在暗中看得明白,讓過了第一起人。看那第二起人中,只見董達策馬提刀,揚威耀武,望前趕來。看看離這石碣不遠,鄭恩即將棗樹(棍)舉起,讓過了馬頭,縱著虎軀,躥到馬後,大喝一聲道:“驢球入的,不要來追,請你歸去罷。”說時遲,那時快,只聽得叭的一聲,董達措手不及,早已頭頂噴紅,腳底向上,拋刀落馬,了命歸陰。

莊兵見童達被打死,全都大吃一驚,然後把鄭恩困在中間,刀槍棍棒,亂打將來。鄭恩掄開棗樹(棍),四面橫掃,把莊兵打得鬼哭狼嚎……

這樣一個清朝小說中的塑造的英雄人物,不可能進入幾百年前的正史中。

恩哥就是個傳說。

至於鄭氏族譜中有關於鄭恩記載,這個是真的嗎?這個還真有可能是真的。

這不是自相矛盾嗎?歷史上若無人,怎麼還能說這個可能是真的呢?

上面說的是北宋開國時沒有其人,或說北宋沒有其人,但南宋還真有個叫鄭恩的人。

據《續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宋紀一百二載,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金軍攻陷丹州,丹州位於鄜州、延安之間,王庶遂率兵在麓州來路,派統制官龐世才、鄭恩在延安來路阻擊金軍。

《宋史·高宗本紀三》卷二十六,本紀第二十六載,建炎四年(1130年)三月初十,金軍進入常州,守臣周祀棄城逃走。十二日,派遣盧益及御營都統制辛企宗奉迎太后東還。十四日,金軍侵犯終南縣,經略使鄭恩戰敗而死。十五日,金軍北退到鎮江府,韓世忠屯兵焦山阻擊金軍。

北宋於出師作戰時選拔1人為都統制,總轄諸將。南宋建炎初設置御營司都統制,始為職官名。

經略使是宋代官名,置於沿邊各路,常兼安撫使,稱經略安撫使,掌管一路軍事及行政。

可以看出,鄭恩曾做過宋代的統制官、經略使,1130年因與金軍作戰戰敗而死。

兩個鄭恩,前者是文學戲劇中塑造的人物,後者是個真實存在過的人,有據可查。鄭氏族譜中鄭恩可能是後者。


鄭國柱


宋史就是一個半真半假的歷史。


雄鐵


柴榮、趙匡胤、鄭恩三個把兄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