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水滸傳》的電視劇和民間對方臘被擒描述不一,到底是誰擒住了方臘?

鄉土新陽

【方臘是誰?】方臘(?~1121年),北宋末年浙江農民起義首領,又名方十三,睦州青溪(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西)人,一說原籍歙縣(今安徽歙縣)。僱工出身(一說家有漆園)。方臘是農民起義軍的領袖,後被朝廷擒獲。

【水滸傳書中描寫方臘被】擒的過程】


卻說方臘從幫源洞山頂落路而走,忙忙似喪家之狗,急急如漏網之魚,便望深山曠野,透嶺穿林,脫了赭黃袍,丟去金花幞頭,脫下朝靴,穿上草履麻鞋,爬山奔走,要逃性命,連夜退過五座山頭,走到一處山凹邊。見一個草菴,嵌在山凹裡。方臘肚中飢餓,卻待正要去茅庵內尋討些飯吃。只見松樹背後,轉出一個胖大和尚來,一禪杖打翻,便取條繩索綁了。那和尚不是別人,是花和尚魯智深。(引自——《水滸傳》)

【電視劇裡方臘被擒的過程】在征討方臘戰鬥中,武松被包道乙祭起飛劍暗算失去左臂。央視版電視劇中,武松殺了方臘的兒子方天定後,被方臘砍去左臂;新版水滸傳中,方臘偷襲用鋼叉刺穿武松左臂,用力過猛插在柱子上一時之間拔不出來,為捉住方臘,武松用刀砍下了自己的左臂。兩版最後都是武松單臂擒方臘。

【宋史記載方臘被擒的過程】《宋史.韓世忠傳》記載擒得方臘的是偏將韓世忠,韓世忠是南宋抗金英雄,南宋“中興四將”之首。歷史上確有記載,韓世忠跟隨童貫平叛,在回來的路上,韓世忠還在官方營妓裡,喝慶功酒時認識了梁紅玉。

還有史書記載:童貫包圍了方臘,方臘手下還剩下幾十名義軍兄弟,他們用身體擋住敵軍的砍殺……。宋朝士兵一擁而上將方臘砍成了肉泥。



(武松單臂擒方臘)

以上兩種說法不靠譜,韓世忠在跟隨童貫平叛時,還是一個小“排長”,我覺得當時他沒有能力擒獲方臘,這個記載是以後韓世忠當了節度使後追記的。

我認為這個史料比較真實。桂林方氏族譜記載: “庚遂得生擒臘,獻軍中。” 方庚帶宋軍搜幫源洞,收買了叛徒方京,找到了方臘等人的藏身地點,生擒方臘。 因為失敗都是由內部發生的。


秉燭讀春秋

到底是誰擒住了方臘?正史和野史,包括《水滸傳》中的答案都很不統一,有的說是韓世忠擒住的,有的說是魯智深擒住的,電視裡面更是拍成武松擒住的,方臘倒是想問,TM的,我到底是誰給擒住的?今天我們來一起探討下:

一、韓世忠

官方史書,也就是我們的《宋史》記載,方臘是被韓世忠擒住的,“宣和二年,方臘反、江、浙震動,調兵四方,世忠以偏將從王淵討之。次杭州,賊奄至,勢張甚,大將惶怖無策。世忠以兵二千伏北關堰,賊過,伏發,眾蹂亂,世忠追擊,賊敗而遁。淵嘆曰:“真萬人敵也。”盡以所隨白金器賞之,且與定交。時有詔能得臘首者,授兩鎮節鉞。世忠窮追至睦州清溪峒,賊深據巖屋為三窟,諸將繼至,莫知所入。世忠潛行溪谷,問野婦得徑,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險數里,搗其穴,格殺數十人,禽臘以出。辛興宗領兵截峒口,掠其俘為己功,故賞不及世忠。別帥楊惟忠還闕,直其事,轉承節郎。”

這一段歷史記載得很明顯,方臘是被韓世忠給生擒的,而這個韓世忠可是赫赫有名,乃是“南宋中興四將”之一,與精忠報國的岳飛平起平坐,資格甚至比岳飛還要老。南宋中興四將有四人,南宋初期的戰將也有很多,《宋史》中偏偏說是韓世忠擒住的,可見是有一定的歷史根據的。

方臘究竟是何人呢?他本是江浙地區的一個小商人,也有點信仰,叫做“吃菜事魔教”,這究竟是一個什麼教呢?其實就是拜火教,也就是金庸老先生在《倚天屠龍記》中寫的明教,這種信仰並不是我國本土宗教信仰,而是從波斯一帶傳來,是外來宗教。方臘是本土開創者,也就是《倚天屠龍記》中,明教的開山祖師。

北宋末年,宋徽宗寵信以蔡京、童貫為首的“六賊”,弄得民不聊生;尤其是在東南地區實行“花石綱”,凡是江浙一帶有點意思的奇花異草,蓋上一塊黃布,就是皇帝的東西了,運送這些花石綱去京城,需要老百姓來運,拆橋過河的事情時常發生,當地老百姓還需要負擔所有的錢糧開支,東南地區立時大亂,百姓流連失所,活不下去了。怎麼辦?

正好,方臘的“吃菜事魔教”出現了,信仰這個東西就是這麼有魔力,幾百年後的洪秀全,就是通過信仰搞來的太平天國原始班底,方臘一宣傳,就在當地吸引了大批的信眾,進而起來造反,反朝廷,重新建立一個沒有壓迫的國家。在極盛之時,方臘的起義軍有十餘萬之眾,勢力相當龐大。

宋徽宗那時正在與金朝聯盟,實行“聯金滅遼”,內部又發生了反抗,如此內憂外患之時,宋徽宗皇帝任命劉延慶、劉光世父子領兵二十萬,前去鎮壓方臘起義,其中就包括有宋江的水滸三十六人(歷史真實記載,水滸傳並沒有108人,而是36人)。最終,在方臘的老巢,生擒方臘。


二、魯智深

第二種,就是認定是我們的魯智深所擒,代表作《水滸傳》;

卻說方臘從幫源洞山頂落路而走,便望深山曠野,透嶺穿林,脫了赭黃袍,丟去金花啐頭,脫下朝靴,穿上草履麻鞋,爬山奔走,要逃性命。連夜退過五座山頭,走到一處山凹邊,見一個草,嵌在山凹裡。方臘肚中飢餓,卻待正要去茅內尋討些飯吃,只松樹背後轉出一個胖大和尚來,一禪杖打翻,便取條繩索綁了。那和尚不是別人,是花和尚魯智深。拿了方臘,帶到草中,取了些飯吃,正解出山來,卻好迎著搜山的軍健,一同綁住捉來見宋先鋒。

這就是《水滸傳》中的記載,是魯智深擒住了方臘,也應證了魯智深十六字讖語“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中的“遇臘而執”。


三、武松

這正是我們影視劇中的解讀,為什麼要將生擒方臘的人說成是武松呢?魯智深才是水滸傳第一英雄好漢,為何不遵循原著來拍呢?

那是因為導演想要刻畫武松的英雄形象,要知道,影視劇中,武松的篇幅相當之大,導演極力刻畫武松的豪邁、英雄氣概,雖然在原著中,他算不得什麼英雄,也不是什麼好漢。但是最後在打方臘的時候,武松斷了一臂,血流如注,在這個時候,讓武松擒住方臘,是不是很有男人氣概?這就是導演想要表達的吧!

但,我覺得擒住方臘的還應該是韓世忠,雖然有時候歷史不可信,尤其是官方史書。但畢竟官方史書的編成,都是使用的最原始的資料,韓世忠擒住方臘,我覺得是最可信的。


憨逗與殭屍

方臘起義是歷史上的著名事件,雖然最終以失敗告終,但在中國歷史的漫漫長河中,卻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方臘,生於1078年,被殺於1121年,死時年僅43歲。當時方臘領導的農民起義,時間雖然僅有短短一年,卻建立了包括浙江全境、江蘇和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等6州52縣在內的與北宋王朝分庭抗禮的政權,影響巨大。

但最終,同歷史上其他大多農民起義的結局一樣,這次起義也被撲滅,而方臘本人和他的兒子等39人被宋庭所俘並殺害。

不過,對於方臘到底是被誰俘虜的,千百年來,卻有很多說法,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6種:

一是小說《水滸傳》所描寫,被宋江大軍擊敗,並被魯智深所擒。

《水滸全傳》119回:“卻說方臘從幫源洞山頂落路而走,便望深山曠野,透嶺穿林,脫了赭黃袍,丟去金花啐頭,脫下朝靴,穿上草履麻鞋,爬山奔走,要逃性命。連夜退過五座山頭,走到一處山凹邊,見一個草,嵌在山凹裡。方臘肚中飢餓,卻待正要去茅內尋討些飯吃,只松樹背後轉出一個胖大和尚來,一禪杖打翻,便取條繩索綁了。那和尚不是別人,是花和尚魯智深。”

這只是小說家言,民間傳說演繹的罷了,是最不可信的。

二是電視連續劇《水滸傳》中所演繹的,同樣是被宋江大軍擊敗,並被武松從馬上撞下而生擒。

這一條也是最不可信的,它源於小說《水滸傳》,只不過對故事情節做了改動。

三是被折可存抓住的,依據是《折可存墓誌銘》。

折可存(1096年--約1126年)是今天的陝西府谷人,當時折氏世居府州,為一方豪強大族。《折可存墓誌銘》中有一段文字是這樣寫的:“方臘之叛,用第四將從軍,諸人藉才,互以推公,公遂兼率三將兵。奮然先登,士皆用命,臘賊就擒,遷武節大夫。”

但折可存這個人,在《宋史》中卻沒有單獨的傳記,他的事蹟只是在別人的傳記中提起,當然還有人發現了北宋朝廷表彰折可存的聖旨,並且他的墓誌銘也僅僅是一件孤證,並沒有其他資料來與其印證,所以這種說法是有爭議的。

四是為北宋名將韓世忠所擒。

依據是蘇州靈巖山 上的碑文內容:“王(指韓世忠)潛行溪谷間,問野婦,得其洞口。即挺身仗戈而前,榛棘嶺崎,越險數里,搗其巢穴,縛偽八大王,格殺數人,臘遂就擒,並俘以出。”,與此相佐證的還有 《容齋逸史》。

只是有研究學者提出,《容齋逸史》中有關韓世忠擒方臘的記載是根據《韓忠武王世忠中興佐命定國元勳之碑》而來的,所以很難成為直接證據

五是被方庚所擒,依據是《桂林方氏宗譜》 所載作於元朝的 《忠義彥通方公傳》。

方庚原為洞源一霸,其父為洞源裡裡正,方臘準備起義時被其父察覺並向官府告密,後方臘逃脫,殺方庚一家42口,唯有方庚逃脫。方臘兵敗後躲進石洞裡,方庚帶領宋兵搜捕並收買叛徒方京,致使方臘等人被捕。

這種說法興許有道理,但也只能說明是方庚告密,最終還是被宋軍抓獲的,不能說是由方庚所擒。

六是被辛興宗所擒,依據是《宋史》記載。

《宋史》自然是正史了,其中兩次提到辛興宗,一次是說他跟隨童貫征討方臘,並於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四月二十七日擒獲方臘;二次是說他後來跟隨童貫抗遼,與遼將蕭幹作戰,在範村被擊敗。

這是正史提到的,具有一定可信性。

七是其他人。

如《嚴州府志》 等書記載, 擒獲方臘的還有王馬、餘木勺、餘宗德等人, 《林泉野記》記載:“方臘反於睦州,光世別將一軍,自饒趨衢婺,出賊不意,戰多捷。”,明確方臘是被劉光世所擒,但以上說法,都因為沒有有力的證據支撐而不為史學界承認。

綜上所述,方臘被韓世忠或辛興宗所擒的說法是比較可信的。


紅楓文史娛

方臘,大家都知道北宋末年農民起義首領。又名方十三,浙江杭州人。在水滸傳電視劇中提到的是方臘被武松生擒活捉的。

原著施耐庵寫的是被魯智深抓住的。

但是歷史上真實的記載,方臘其實是被抗金名將韓世忠生擒的。


方臘性格剛烈,武藝高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深得人心,出身農民貧苦家庭,所以號召力極強。方臘於1120年10月率眾在歙縣七賢村起義。慢慢形成了一股力量。在江東地帶建立了政權。召集了不少貧困百姓,組成了一支起義大軍。大家不分尊卑,團結一致共同對敵。沒有你我之分。逐漸的發展,勢力越來越大,在當時影響很大,稱霸一方。



慢慢的方臘被朝廷視為眼中釘。不除之不以安天下。為了剷除方臘,宋徽宗趙佶放出話來:得方臘首級者,授予兩鎮節鉞。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於是王淵率大軍南下征討方臘。大將韓世忠也請命參戰。

韓世忠,字良臣,陝西延安人,南宋時期的名將,中興四將之一。


當時方臘帶領的起義大軍是英勇善戰,打的王淵是措手不及。連連敗退。做為宋軍的主將,王淵是一點辦法沒有了。這時部下韓世忠挺身而出,揹著王淵,偷偷的行動。韓世忠帶著兩千士兵跑到了北堰,趁著方臘不注意給方臘來了個伏擊戰。方臘措手不及,損兵折將,落荒而逃。

韓世忠乘勝追擊,一直追到方臘的老巢,最後生擒了方臘。

韓世忠擒了方臘,卻被辛興宗搶了功勞,當時辛興宗是韓世忠的上級,看到韓世忠生擒了方臘搶了頭功,心生嫉妒。於是就明爭明搶的把韓世忠的功勞佔為己有。

就這樣韓世忠被人搶了功。

後來人們漸漸把韓世忠擒方臘的事實虛化了。慢慢的衍變在水滸傳裡。被施耐庵寫成了方臘是被武松魯智深生擒活捉的。

其實歷史上生擒方臘的應該就是韓世忠。


任馳贏天下

文|小河對岸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潘金蓮開窗戶改變中國歷史的段子,大意是說:如果潘金蓮不開窗戶,就不會遇上西門慶,不遇上西門慶就不會出軌;不出軌就不會毒死武大郎,不毒死武大郎,武松就不會殺嫂報仇。武松不殺嫂報仇就不會被逼上梁山,武松不上梁山,方臘就不會被擒。而方臘不被擒就可奪取大宋江山,也就不會有靖康恥、金兵南下.....也不會有滿清,就沒有閉關鎖國、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那麼,中國將會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雖然這只是段子,但也說明了很多人都是以為是武松擒了方臘。但在《水滸傳》原著中,卻並不是武松擒的方臘,而是魯智深擒的方臘。五臺山的智真長老給魯智深的四句偈語,即寫道:逢夏而擒,遇(方)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水滸傳》中的原文更是寫道:..卻說方臘從幫源洞山頂,落路而走,忙忙似喪家之狗,急急如漏網之魚。便望深山曠野,透嶺穿林,脫了赭黃袍,丟去金花幞頭,脫下朝靴,穿上草履麻鞋,扒山奔走,要逃性命。連夜退過五座山頭,走到一處山凹邊。見一個草菴嵌在山凹裡。方臘肚中飢餓,卻待正要去茅庵內尋討些飯吃,只見松樹背後,轉出一個胖大和尚來,一禪杖打翻。便取條繩索綁了。那和尚不是別人,正是花和尚魯智深。

那麼,既然是魯智深擒的方臘,為何在民間卻謠傳是武松擒的方臘?就連新舊兩版《水滸傳》電視劇,也都是武松擒的方臘。

而這其實是一種光環效應,在梁山108將中,武松無疑是形象最為鮮明、也最有故事的一位。施耐庵就足足用了10個回目(《水滸傳》早期版本只有一百回)來單寫武松,可見施耐庵在武松身上的筆墨之重。論人物形象塑造,武松也是最為成功的,可以說武松是《水滸傳》中毫無爭議的男一號,而方臘卻像書中的終結大BOSS。而在通常的影視劇中,消滅終結大BOSS這種出彩的事都是由男一號完成的。

雖然,魯智深在《水滸傳》中的戲份也很足,人物形象也較鮮明。但跟武松比起來,還是要弱了很多。故而,許多影視劇及民間藝術等,都把“擒方臘”這等美事給安插在武松身上。這跟《三國演義》中把“斬華雄”的事蹟,給了關羽是如出一轍的。或許有人會替魯智深叫屈,但魯智深也終究還是小說中的人物。而正史中記載“擒方臘”的,卻是南宋中興名將韓世忠。


歷史聞知社

到底是誰擒了方臘

信史中有載,《宋史·韓世忠傳》:

宣和二年,方臘反,……世忠以偏將從王淵討之。

具體擒方臘的過程:

世忠潛行溪谷,問野婦得徑,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險數里,搗其穴,格殺數十人,禽臘以出。辛興宗領兵截峒口,掠其俘為己功,故賞不及世忠。

由宋史的這段記載,可以明確的看到方臘是由韓世忠所擒。


水滸傳:魯智深擒方臘

水滸傳第一百一十九回《魯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錦還鄉》中寫道方臘被宋江打敗後一路逃命,因肚中飢餓到附近的農戶家裡討飯,被魯智深發現,並一禪杖打翻,綁了起來。

擒方臘後,魯智深因至錢塘江前,聽潮聲坐化。

實際上在真實的歷史中,宋江的隊伍是沒有參與到徵方臘的戰鬥中的,因此也就沒有了擒方臘的說法。

水滸傳是根據當時的民間傳說整理改編而成,魯智深擒方臘應該也是民間的一種傳說。

電視劇:武松單臂擒方臘

央視版的水滸傳中演繹的是武松單臂擒方臘,這種說法的出處有幾種說法:

1)最早的八爺袁和平的電影《蕩寇志》中已有武松單臂擒方臘的情節;

2)江浙一帶的說書藝人多以武松單臂擒方臘為情節。

這裡還有些區別:有的藝人是說魯智深一禪杖打到方臘,而後讓給武松擒住了方臘;而有的藝人則說武松手臂被方臘所斬,而後單手擒住了方臘。

清代學者俞樾《小浮梅閒話》中載:

“擒方臘者韓世忠也。乃生前既為辛興宗冒功,而數百年後,稗官演說,又歸之於武松,抑何蘄王之不幸也。”

可見在清代之前已經存在了武松擒方臘的說法。

無論是武松還是魯智深,都是後期民間演繹的結果,信史中既然已有記載,自然以信史為準。


萌萌覺悟高

歷史上方臘兵敗躲在石洞中,是韓世忠發現路徑,帶人追捕,後被忠州防禦使辛興宗所俘虜。

後來民間傳說多是方臘被韓世忠所擒。

《水滸傳》書中方臘是被魯智深所擒,魯智深誤入迷林得高僧指點,擒了方臘。

而電視劇中則是“武松單臂擒方臘”。


的地胡言

方臘起義是北宋年間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提到方臘很多人自然而然想到水滸傳。電視劇中武松血戰方臘,被斬斷一臂,最終將其擒獲。然而事實上方臘到底為誰所擒呢?

根據水滸傳中的描寫,方臘是在逃亡的路上遇見了花和尚魯智深,被一禪杖打翻擒了,魯智深抓住後才知道這人是方臘。可能因為這樣的描寫不夠精彩,民間才逐漸有了更加讓人熱血沸騰的武松單臂擒方臘。



然而無論水滸傳還是影視劇都屬於杜撰,歷史記載,方臘當時是和妻子、宰相一起被辛興宗抓獲。這麼看起來這個辛興宗應該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了吧?狗血的是宋史韓世忠傳和張叔夜傳都明確記載了,真正擒獲方臘的是後來南宋中興四將之一的韓世忠,辛興宗遇見之後仗著是韓世忠上級奪了他的功勞。


所以在歷史上真正擒獲方臘的就是與岳飛齊名的南宋名將——韓世忠。


燭影斧聲

被宋軍中的韓世忠發現了他的藏身之處,隨後宋軍攻入洞中,藏在洞中的7萬起義軍都被殺。方臘等人被押解汴京,然後被殺。韓世忠就是後世與岳飛齊名的那個韓世忠

1121年宋徽宗包圍杭州的時候,就下詔招撫方臘,但被拒絕了,放棄了一次最好轉正的機會,這是2月份的事情。到了10月份的時候,宋軍就包圍了幫源洞,被忠州防禦使辛興宗俘虜。他是童貫的部將。



那麼忠州防禦使辛興宗的部下里面有沒有宋江?史界還是有爭議的,至今尚無定論,多數史學家認為宋江出征方臘的可能性比較大。


知常容

水滸裡的方臘是宋江唯一的對手。是武松擒住了方臘,歷史上真正捉住的很有議論。有的說是韓世忠,方臘敗退中被中韓世忠的埋伏,為其所擒。據可靠宋史記載宋將折可存做為童貫的部將,奉命殲滅了方臘軍,並俘獲了方臘。我認為折可存擒方臘可信度高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