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答應女友照顧妹妹,被捷足先登,謊言難圓

小說:答應女友照顧妹妹,被捷足先登,謊言難圓

被腰斬的謊言

2009-12-7 8:49

//

網聊時,有女子問我年齡,我不假思索回答,50。實際上是46。知道真相之後,她大發雷霆,責怪我謊報軍情,不誠實,欺騙她。

這個小小的謊言就那麼冒犯她嗎?她為什麼就那麼在乎我的精確年齡呢?我的年齡對她意味著什麼?難道她45歲?我根本不在意對方几歲,甚至是男是女。難道她對我有什麼想法?希望我和她年齡相近?可是,真正的問題不在於幾歲年齡差異。健康狀況才是不可逾越的鴻溝。

初次相遇,“SALUTON!”(你好!)就足夠了,表明雙方都是來自世界語大家庭。至於年齡、籍貫、工資、工作、職務、婚否……那是遙遠的事情;因為萍水相逢,與護照和家譜無關。我有自知之明,不敢妄求豔遇。桃花是三月的事情,現在已是寒冬。梅花還差不多。然而,關於梅花,張棗的詩歌時時刻刻在我腦海浮現:

//

鏡中

//

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來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險的事固然美麗

……

//

我不知道他的詩歌想表達什麼,斷章取義,只從字面理解,危險的事固然美麗,美麗的事情輪不到我,我不敢涉足危險。

網絡不需要實名制,即時通訊工具不是相親軟件。

如果我70歲,謊稱50歲,那就的確有欺騙之嫌,試圖拉近年齡距離,圖謀不軌。

高位截癱患者假裝健全人,又是什麼心態呢?我真幹過。是想……幹嘛呢?

通過QQ結識一位長沙女子。有共同的話題——八十年代初,我在長沙讀大學四年,雖然二十多年過去,市容市貌大概輪廓還在,嶽麓山還是那座山,山頂的石頭沒有被搬遷。

她說她是女性,那就女性吧。她說她兒子在美國上初中,只有寒暑假才能見面,平時非常擔心思念,我表示理解,但不必同情,因為現在的有錢人都把孩子送到國外讀書,很平常。

她多大?肯定比我小,不必打聽;我多大,她也不問。默契。

她在醫院幹行政工作,她告訴我;我在中等專業學校教電腦,我告訴她。開誠佈公。

我們的共同話題:湘江、嶽麓山、學習、工作、家長裡短。約法三章:只限於文字,不語音,不視頻。

有一天,我說,我要去長沙開會,她表示一定請我吃頓飯,我說這個沒問題,但有個棘手的問題向她請教,希望她出謀劃策。

大學時,我有個非常要好的女同學,可以算作女朋友吧,可是畢業分配時各奔東西了。她留在長沙,我去了廣州。我們一直保持聯絡。

兩年後,她的妹妹大學畢業,在廣州工作,她讓我關照一下。

好呀,力所能及,幫助女朋友的妹妹責無旁貸,舉手之勞。

一來二往,她妹妹同樣活潑開朗,沒多久,反客為主,她關照我更多了。幫我洗被子,收拾整理房間,挑選服裝……

日久生情,近水樓臺,我被她俘虜了。妹妹替代了姐姐。

事情發生得偶然也是必然。

她和我的住處在一個小區,她6棟,我14棟。

週五。強颱風預警,放假。三月底。

她來到我的房間,無所事事,下跳棋。那年,天氣反常,奇熱。也正常。廣州就那樣,五黃六月隨喚隨到。她穿著單薄。

特大暴風雨如期而至。天氣預報精準。兩小時氣溫驟降10幾度,30多到20度。冷。她,我。她披上我的夾衣。

停電。電閃雷鳴。房子好像在搖晃。要地震了嗎?海嘯?日食?室內外一片漆黑。蠟燭呢?我找,她也找。噼裡啪啦,門窗必須插上插銷。

封閉的小房間,燭光搖曳。

傍晚,風雨依舊。昏昏欲睡。真的就躺下了。她,在我的床上。我,無處安身。房間裡沒有沙發床。地板是大理石。開房門,去客廳。啪!開起一半的門被風關上了。湧進一股冷氣。氧氣充足。

她驀然從床上跳起,像小鹿——純子,一個魚躍……

說我暈了嗎?後腦撞在門上,失意了。那是電視劇的把戲,人沒有那麼脆弱,一碰就失意,而且是選擇性失意。瞎扯。

眼冒金星,稀裡糊塗,明明白白……就那樣了。

善後處理。問題不是太大。我和她姐沒有太深的親密,最多是跳舞拉過手,打排球時碰到過牙齒……

紙包不住火,她姐是個敏感的人。幾個電話就感應妹妹的心跳。姐夫成了妹夫。不能是丈夫了。

姐姐生氣了。氣得暈頭轉向,和別人閃婚了。

我呢?一年後回到家鄉常德。和她妹妹分道揚鑣。命運的安排。人左右不了。

這次到長沙參加教學研討會,會上會碰到那位女同學。是不是有點尷尬,我該如何面對她呢?我們是同一系統——湖南省計算機教育協會。如果去她家裡,還可能碰的她的妹妹。她們倆會不會合謀把我幹掉?她妹妹會不會牽出個孩子來讓我做親子鑑定?

看了我的文字描述,女網友回應六個字:

哈哈哈哈哈哈。

我問她:怎麼了?

她回覆:你就繼續編吧!

我說:此話怎講?

她:我早就知道你是誰,你的生活經歷,你的身體狀況……

我:天哪!

她:天地良心,我本沒打算揭穿你,讓你“健康”地活著。

我:……

後來,她購買了我製作的《世漢查詢》電子詞典,作為腰斬我謊言的補償。她沒有責怪我煞費苦心編制姐姐妹妹的故事。

原來,她也是世界語者,通過湖南省世界語協會通訊錄加我為QQ好友。

之所以長期讓我冒充健全人和她聊天,她瞭解和理解我的心理狀態。

慕殘的人大都從小在骨子裡有一種對殘疾人的同情心理,其中有一類是扮演殘疾人角色來接近殘疾人;我扮演健全人和他人聊天無非是想和健全人拉近距離,追求精神上的平等,以免被對方歧視或者打消對方談話時的顧慮和忌諱。

一方面,殘疾人的心靈是脆弱的,畢竟行動受限,沒法和正常相比;另一方面,社會各個階層對殘疾人是有偏見的,歧視始終存在。同情和憐憫,甚至政策和法律沒法完全消除歧視和偏見。

朋友,感謝您的閱讀。這一卷以日誌的形式記錄作者的日有所思和夜有所夢。與安妮和少年維特無關。願您在閱讀過程中共享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